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前纵隔类癌并异位ACTH综合征病例分析

2022.2.16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患者男,47岁。活动后胸闷、气促半月,伴双下肢水肿入院。查体:全身水肿,无色素沉着,满月脸,水牛背。实验室检查:pH值7.502,红细胞计数4.01T/L,白细胞计数8.41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70%,淋巴细胞百分比12.00%,空腹血糖10.37mmol,血钾3.0mmol/L,血钠149.62mmol/L,血钙1.950mmol/L,血ACTH升高,皮质醇节律异常。胸部正侧位片:纵隔增宽,主动脉弓前下方见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界欠清(图1)。

 

1645003429859030.png

图1  胸部正位片示纵隔增宽,侧位片示主动脉弓前下方见肿块影(黑箭头),心前间隙变窄、消失

 

CT检查:平扫示前上纵隔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6.5 cm×4.3 cm×3.2 cm,边界清晰,未见分叶及毛刺征象,CT值约39~49HU(图2),两期增强示肿块呈轻—中度强化,强化密度均匀,与心脏大血管分界清晰,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图3a,3b),诊断为胸腺瘤。

 

1645003430265735.png

图2  CT冠矢状位前上纵隔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未见分叶及毛刺征象(白箭头)

 

1645003430152559.png

图3a,3b  CT增强动脉期(黑箭头)及静脉期(白箭头)肿块强化均匀,两期增强呈渐进性轻到中度强化

 

肾上腺CT、垂体MRI检查未见异常。手术及病理所见:全麻下行右前纵隔占位切除术,术中肿块位于前上纵隔,大小约6.0 cm×5.0 cm×3.0 cm,灰白色,质脆,活动度可,予完整切除,标本常规送检。病理结果:镜下见肿瘤组织构成大小不等的巢状,肿瘤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其间有少许纤细的纤维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具有一定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图4)。

 

1645003430620218.png

图4  肿瘤组织呈巢状分布,肿瘤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圆形胞核,胞浆为嗜酸性(HE×200)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EMA、CD56、CgA、P63、SYN(+),CD117、CK5/6、CD5、TDT(-),Ki-67核阳性细胞指数>20%,免疫组化结果支持上述诊断。

 

讨论:

 

类癌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的嗜铬细胞的新生物,90%以上的类癌发生于消化道,发生于纵隔少见,合并异位ACTH综合征则更属罕见。异位ACTH综合征是由垂体以外的肿瘤组织分泌过量有生物活性的ACTH所引起的症候群,是柯兴氏综合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导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肿瘤既有高恶性的肿瘤(如肺小细胞癌),也有恶性程度较低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如类癌),临床上,胸部肿瘤所致的异位ACTH综合征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约有30%源于纵隔。

 

分泌ACTH的肿瘤分为显性和隐性肿瘤,显性肿瘤没有典型的皮质醇症的临床表现而表现出消瘦、肌无力、肌萎缩、严重低血钾、高血压和明显水肿。隐性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病程较长,具有典型的皮质醇症的临床表现。典型纵隔类癌CT表现多呈圆形、类圆形,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均匀强化;不典型类癌多为不规则肿块,不均匀,可有坏死或囊变,一般无钙化,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内可见囊变坏死区,常与心底部大血管、心包紧贴或分界不清。肿块边缘、形态、密度与恶性程度有关。纵隔类癌需要与恶性胸腺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相鉴别,其影像学表现难以区分,若不出现异位ACTH综合征,诊断较困难,主要依靠病理证实。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