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木村病病例分析

2022.2.21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临床资料


患者,男,33 岁。因左耳后出现无痛性肿物 3 年,于 2013 年 8 月 26 日就诊。3 年前,患者左耳后 出现一1cm×2 cm 大小的近肤色肿物,偶有轻微瘙痒感,无其他全身症状;肿物缓慢增大,曾于外院检查(具体时间不详),血清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至 18.5%,左耳后包块组织病理诊断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未治疗。10 年前,患者左耳后曾出现一个蚕豆大小的肿块(自诉包块前后两次发生部位基本一致),质地韧,境界不清,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完整切除,未行组织病理检查。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者。

1645407722710003.png

体格检查:心、肺及腹部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


皮肤科情况


左耳后至耳垂下方可触及一 5 cm×3 cm ×1 cm 大小的皮下隆起性肿物,表面皮肤呈淡褐色,可见长约 4 cm 和 3 cm 的两条陈旧性手术后瘢 痕,肿物质地中等,边界不清,有浸润感,无触痛 (图 1)。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清嗜酸粒细胞百分比 15.8%(正常值 0.5% ~ 5%),嗜酸粒细胞绝对值 1.25×109/L[(0.02~0.5)×109/L]; 免疫球蛋白:IgE 401 IU/ml(0~300 IU/ml);抗核抗体 ANA (1:100,核粗颗粒型);补体、肝肾功能及尿常规均正常。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大致正常,较多嗜酸粒细胞;骨髓组织活检正常。头颅磁共振示左侧耳后及左侧腮腺区异常信号,左侧颈部淋巴结增大。肿物局部超声示左侧腮腺可见低回声区,左侧颈部淋巴结增大。


组织病理


左耳后皮肤肿物组织病理(切取组织标本长宽深约 1.5 cm×0.5 cm×1.2 cm)检查: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真皮中下部至皮下脂膜浅层更为明显、可见团片状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较多嗜酸粒细胞(图 2a,2b),血管内皮细胞呈扁平或低立方状(图 2c)。

1645407723418531.png

诊断及治疗


最后诊断:木村病。


治疗: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40 mg 每日 1 次静脉滴注、 共 12 d,昆明山海棠片 4 片每日 3 次口服,左耳后肿块局部予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皮损内注射 1 次, 并给予护胃、补钾、补钙等对症治疗。出院时糖皮质 激素减量至醋酸泼尼松 30 mg 每日 1 次口服,服用 2 个月后减为 20 mg 每日 1 次,再次维持 2 个月后减为 15 mg 每日 1 次。2014 年 2 月 4 日(治疗时间约 5 个月)患者复诊时醋酸泼尼松 15 mg 每日 1 次口服, 其他药物已停用。患者未诉不适,左耳后肿块已基本消退,复查血常规中嗜酸粒细胞比例及计数降至正常,血清免疫球蛋白 IgE 降低。此后患者失访。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是累及大涎腺、周围淋巴结和肾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亚洲中青年男性。本病病因未明,多表现为头颈部的无痛性皮下软组织肿块,亦有发生在腋窝、腹股沟或四肢等少见部位者,少数患者首发表现为肾脏病变,极罕数患者早期出现骨骼侵犯。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