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肾血管瘤病例分析

2022.2.21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患者男,53岁。无痛性肉眼血尿4天。CT显示右肾上极皮髓质交界处见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欠清,大小约2.7 cm×2.3 cm;增强后呈不均性强化,并呈持续强化趋势,双肾灌注正常,双侧输尿管通畅,移行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

 

考虑感染性病变;不排除肿瘤。血液分析:红细胞6169个/ul。膀胱镜检示:右侧输尿管管口间断喷出暗红色血尿。手术及病理:术中见右肾一肿物约27mm×25mm,质地柔软,切面呈暗红色。右肾门处、腹主动脉旁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理示:右侧肾组织充血,肾盂处呈血管瘤样增生并血栓形成,考虑血管瘤。

 

15296270363110.png

图1 CT平扫示:右肾上极皮髓质交界处见片状稍高密度影

 

15296270478553.png

图2 动脉期,内见条状轻度强化

 

15296270598159.png

图3,4 门脉期及延迟期,不均性强化,呈持续强化趋势

 

15296270695338.png

图5 右侧肾组织充血,肾盂处呈血管瘤样增生并血栓形成,考虑血管瘤(HE×100)

 

讨论:

 

肾血管瘤是一类少见的良性肿瘤病变,1867年由Virchow首先报道,源于胚胎时期未发育成正常的残余血管细胞,病变部位血管或淋巴管聚集增生而形成的肿瘤样结构,可以压迫周围组织,不侵犯邻近组织,不与周围血管相通,一般无完整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肾血管瘤常发生于肾盂粘膜下、肾盏或肾乳头上,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多见40岁以下中青年人,发病率男女无差异。该病可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多表现为腹痛、血尿,血尿可轻可重,多为间歇性,凝血块通过输尿管时有绞痛发作。

 

肾血管瘤很容易误诊为肾癌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所以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比较困难。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肾脏肿瘤最常规方法。肾血管瘤CT平扫为与正常肾实质密度相近或稍高于肾实质密度,其边缘清楚、有时肾血管瘤周边可见弧形钙化影,增强后肾血管瘤可有不规则的强化,并呈持续性强化,有关文献报道肾血管瘤CT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则呈结节状、团块状强化为肾血管瘤的典型表现。

 

肾癌发病患者多见于40~60岁,CT平扫密度减低,增强扫描为轻度强化或强化不明显,边界欠清楚;如伴有坏死、出血、囊变的肾癌,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强化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值在低密度区时范围为-10~-120HU左右,混有其它成分时,脂肪CT值增高,CT增强脂肪低密度区无强化,软组织密度区有轻至中度强化,甚至血管样强化。由于难以鉴别肾癌与肾血管瘤,临床往往按肾癌进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对患者损伤非常大,故术前确诊肾血管瘤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对血管瘤的诊断中必须将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紧密结合起来,必要时可以选择肾动脉造影,因肾动脉造影对肾血管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最终仍需病理证实。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