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婴儿骨膜下血肿骨化后颅骨畸形的手术治疗分析

2022.2.23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颅骨外板骨膜下血肿是指发生于颅骨外板与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的包裹性血肿。新生儿骨膜下血肿是由于胎儿分娩时使用不当或过高负压吸引器吸引胎头时,骨膜被牵起与颅骨外板分离导致骨膜血管损伤或颅顶骨和产妇骨盆间接地互相摩擦所致。新生儿颅骨骨膜与颅骨外板贴合相对疏松易于发生骨膜下血肿。新生儿颅骨生长快,血肿若2周内没有被吸收,因骨膜成骨并没有停止,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生形成骨膜下新生骨,新生骨质逐渐增厚,将血肿包裹其中形成骨性硬壳,形成“三明治”样结构。三明治样骨质明显突出于周围颅骨,形成明显的颅骨畸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3月~11月共收治婴儿骨膜下血肿骨化后颅骨畸形4例,经手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例患儿均为男性,顺产,年龄1个月24天~3个月23天,平均年龄2个月26天。临床表现均为出生后发现顶部头皮下质软血肿,逐渐变硬。均无神经功能障碍。头颅CT示颅骨畸形,双层高密度骨板间为低密度病变。

 

1.2手术方法

 

1.2.1厚壁骨化的骨膜下血肿

 

对3例血肿外层已完全被厚壁骨质包裹的患儿行颅骨成形术。采用U形皮瓣,皮瓣切缘位于隆起的颅骨边缘外侧1~2 cm,帽状腱膜下掀开皮瓣,剥离骨膜。在畸形隆起的颅骨边缘钻孔,以铣刀将畸形的颅骨的内外板铣下。使用高速微钻沿内外骨板汇合处旋转一周,将颅骨外板磨下。由于畸形双层骨板颜色及透光度与正常骨质不同,二者间界限容易寻找。将游离下来的畸形外板以剪刀剪数个辐射状切口,使其弧度减小,能够与内板紧密贴覆。因外板弧度变小,表面积增大,需要将外板边缘多余骨质做适当修剪,使其至合适大小与内层骨板形状相契合。用微钻钻数对穿透内外板的骨孔,以粗丝线穿过骨孔并打结,使内外板紧密贴合并使二者完全固定为一体。复位铣下来的骨板以丝线固定。缝合骨膜、头皮。因整形的颅骨表面积较术前减小,头皮松弛,皮下放置外引流管,术后引流3d,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防止皮下积液(图1)。

 

1645579958929922.png

1645579958336707.png

图1  一患儿(男,3个月11天)颅骨成行术前后CT表现及手术过程。A:术前CT示右顶畸形颅骨,外层骨板为新生成骨板,中间低密度为残留血肿,内层骨板为原骨板;B:手术采用U形皮瓣,皮瓣切缘位于隆起的颅骨边缘外侧1~2 cm;C:帽状腱膜下掀开皮瓣;D:畸形的颅骨的内外板已被铣下,骨板下硬膜正常;E:铣下的畸形增厚双层骨板,畸形双层骨板颜色及透光度与正常骨质不同;F:使用高速微钻沿内外骨板汇合处旋转一周将颅骨外板磨下;G:磨下的内外板间可见机化血肿;H:外板以剪刀做数个辐射状切口,使其弧度减小,能够与内板紧密贴覆。因外板弧度变小,表面积增大,需要将外板边缘多余骨质做适当修剪,使其至合适大小与内侧骨板形状相契合。以微钻做数对穿透内外板的骨孔,以丝线穿过骨孔并打结,起到使内外板紧密贴合并使二者完全固定为一体;I:侧面观见双侧骨板达正常厚度;J:术后CT示畸形颅骨塑形至正常;K:术后5个月复查,头形外观正常

 

1.2.2薄壁骨膜下血肿

 

对1例血肿外层被薄壁骨质包裹的患儿行穿刺血肿抽吸术。将5ml(或10ml)注射器换用20ml注射器针头穿刺血肿,成功后负压抽吸,局部加压包扎。3d后去除加压包扎。

 

2.结果

 

3例厚壁骨化的骨膜下血肿患儿行颅骨成形术,1例薄壁血肿患儿行穿刺抽吸术。3例行颅骨成形术患儿均得到满意的颅骨外形,但其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下积液,未给予殊治疗患儿的皮下积液均自行吸收。1例行血肿穿刺患儿的血肿绝大部分被抽出,头颅畸形得到纠正。4例患儿中均无发生术后感染及神经功能障碍者。随访时间5~11个月,4例患儿均获得对称满意头型,均无骨膜下血肿相关颅缝早闭发生。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