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分析

2022.2.23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是病毒性肝炎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病毒性肝炎的0.1%-0.2%,占再障患者的3%-5%1。引起再障的肝炎类型至今尚未肯定, 约80%由非甲非乙型肝炎引起2。 目前尚有10%左右的肝炎 病例找不到病因,推测可能有未被发现的肝炎病毒存在。因HAAA不易早期发现。为避免临床漏诊、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HAAA病例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吕某,男,18岁,为中学学生。因 “乏力、纳差、尿黄16天,加重3天” 于2017年5月4日门诊以“黄疸”收入院。现病史:患者1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尿黄,无发热,初未重视,后症状渐加重。3日后到当地医院化验肝功:ALT1611U/L、AST1608U/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遂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化验血常规:WBC3.96×109/l、PLT69×109/l、NE65.7%;肝功:ALT2880U/L、AST1900U/L、TB228umol/L;PT17.5s、PA62%;甲乙丙戊肝病原学检测均阴性;自身抗体五项均阴性;EB-DNA阴性;腹部超声示肝大并弥漫性改变、肝内管壁炎性改变;胆囊体积缩小伴重度炎性改变;脾大。予“异甘草酸镁、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胶囊”等以保肝、降酶、退黄治疗,患者自觉症状无改善,近3天感纳差、尿黄加重,5月3日复查肝功:ALT957U/L、AST1008U/L、TB419umol/L、DB300mol/L;PT119.9s、PA50%;次日就诊于我院感染一科。入院症见:乏力,纳差,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双下肢见散在红色斑丘疹,有瘙痒(诉当地输注前列地尔后出现),肝区叩痛阳性,小便黄如浓茶,大便无异常。既往病史无特殊,发病前3天前有在外就餐史。结合临床表现及化验检查,入院诊断:1、肝功异常原因待查:1)非嗜肝病毒性肝炎? 2)遗传代谢性疾病? 3)中毒性肝损害?4)病毒性肝损害?2、药物疹。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甲乙丙丁戊肝标志物检查均为阴性,巨细胞、EB病毒定量阴性。 给予护肝、降 酶、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使用药物: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天晴甘美),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思美泰),熊去氧胆酸(优思弗),维生素K1等治疗。 治疗4周后患者自觉精神、食欲好转,皮肤巩膜黄染明显减轻。期间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示转氨酶、胆红素黄疸进行性下降,仍未恢复正常,但血液分析白细、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系进行性减少。

2.诊疗经过 本例患者为18岁青少年,因 “黄疸”入院。 多次复查病毒性肝炎相关抗体:甲乙丙戊肝标志物均为阴性,但考虑实验室检测假阴性的可能,结合患者发病前3天前在外就餐史,肝功能损害程度,入院诊断仍不完全排除病毒性肝炎的可能。2017年5月5日复查肝功患者黄疸仍有进行性上升,考虑仍在黄疸上升期,维持目前治疗。5月8日患者出现鼻衄,对症处理并复查血小板25.00×10^9/L↓,活动度67.5%,总胆红素441.2umol/L↑,无明显下降,患者病情重,肝损害原因不明,常见病毒病原学检查均阴性,血小板持续降低,考虑病毒感染后骨髓抑制可能,予以血小板1U及白介素-11治疗,并完善骨髓穿刺。5月10日患者体温波动37.4-38.4℃之间,查血小板反复低下,白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进行性下降,骨髓象示:骨髓增生低下,粒系增生活跃,血小板少;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窦组织细胞增生性淋巴结炎,不除外嗜血细胞综合征。请解放军某医院血液科会诊,考虑肝炎相关性再障,需警惕嗜血综合症,建议暂保肝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再次复查骨穿及骨髓活检,血液系统根据血常规检查予对症升白、成分输血等支持治疗,待肝功改善后,到血液科进一步诊治。5月22日复查血常规:红细胞2.37×10^12/L↓、白细胞0.63×10^9/L↓、血红蛋白78.0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403×10^9/L↓、血小板17.00×10^9/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0.009×10^12/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39%↓;PTA90.0%;总胆红素501.2umol/L↑,血常规三系进行性下降,出现粒细胞缺乏,考虑再障,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转入我院ICU。积极对症支持治疗,期间5月26日骨髓基因检测报告:未检测到特征基因异常。白细胞免疫分型检测报告示:粒细分化障碍,CD8阳性T细胞比例增高,建议结合临床及其他实验室指标除外病毒感染所致继发改变。骨髓活检:造血细胞生成减低。请北京友谊医院会诊,高度怀疑嗜血细胞综合征。给予依托泊苷、甲泼尼龙、血小板、红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治疗,6月3日复查骨髓象仍提示增生减低,再障可能。经治疗患者无发热,胆红素、转氨酶下降明显,凝血无明显异常,血常规提示三系改善不明显,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6月9日与家属沟通后转综合医院血液科治疗,院外随访该患者因家庭因素,返当地医院内科治疗。出院诊断:(1)急性黄疸型肝炎(2)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未曾使用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3)嗜血细胞综合征。

3.讨论 HAAA最早由Lorenz等在1955年首次报道,之后肝炎与再障的关系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已证实与再障发生有关的人类病毒有10余种,其中以肝炎病毒、 B19和 EBV 病毒尤为重要[3。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无明显季节与地域差异。HAAA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有:(1)肝炎病毒毒力强,具有亲骨髓性,能够直接抑制造血干细胞。(2)病毒介导 的自身免疫异常或产生干细胞抗体。骨髓细胞与肝细胞有相似的抗原性,可成 为肝炎病毒的靶细胞而受到攻击。(3) 肝炎病毒损伤骨髓造血微环境。(4)肝炎后肝脏降解骨髓毒素的能力下降,致使骨髓对某些药物及化学物质损伤的敏 感性增加,造血功能受抑制:(5)肝炎病毒导致凋亡相关基因激活及激酶功能紊乱[4]。(6)遗传因素。Sunon等[5]发现再 障与患者的遗传基因有关,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缺乏的患者易患再障和难治性贫血。

HAAA患者大多数在急性肝炎后2 ~3个月(14~225 d,平均62.3 d)m后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在确诊再障前肝炎就明显好转或基本恢复。肝炎有轻型、 自限性、爆发性和慢性型。临床表现主 要有疲劳和脸色苍白、出血及继发感染等。HAAA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 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血细胞减少相关的并发症,以及更重要的针对再障的目标治疗,即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抑制治疗。针对再障的一线治疗方案是由HLA基因位点相合的供体者首选骨髓移植,年龄<30岁的患者,HLA相配同胞供者骨髓移植后的治愈率为70%~90%[6]。二线治疗方案主要是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1TG)、环孢素A(CsA)、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年龄>40岁及无HLA基因位点相合供体的患者,其5年平均存活率约 为70%[7]。三线治疗方案:大剂量环磷酰胺及非亲源性异基因骨髓移植。

因HAAA无前驱症状和特殊的临床表现,且常发生在肝炎恢复期,不易早期发现,该病预后凶险,生存期短,病死率高。因此,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特别是肝炎原因不明确的年轻男性患者,需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血常规,一旦出现外周血细胞明显下降, 建议尽早行骨髓穿刺,早诊断,早治疗。骨髓移植是治疗干细胞缺陷引起再障的最佳方法,且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但短期内不易找到合适的供体,加之移植排斥率升高,实施难度较大。另外在该类患者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 使用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避免患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以免加重患者病情进展。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