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尿源性腹膜后重症感染病例报告

2022.3.11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患者,男,76岁。因"突发右上腹痛3 d",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于2015年8月20日转来我院。入院时诉腹胀,间断低热、腹痛较轻。


查体:右上腹压痛,有反跳痛、肌紧张。CT检查:少量腹水;结肠扩张积气;胆囊炎,胆总管扩张,肝内胆管部分扩张;双肾多发小囊肿;右肾、右输尿管上段结石,右肾盂稍扩张;右侧胸膜增厚。拟诊"急性腹膜炎"收住普外科。


入院时血压80/50 mmHg(1 mmHg=0.133 kPa),体温38.1°C。血常规:WBC 16.1×109/L,N 0.96,Hb 103 g/L。尿常规:WBC 18/Hp。经抗炎、抗休克及支持治疗后,仍间断低热,多午后发热,复查血常规:WBC 9.01×109/L,N 0.80,Hb 79 g/L。普外科诊断为"胆囊炎、胆总管结石",拟于2015年8月26日下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但于当日中午出现休克,血压一度降至55/40 mmHg,体温36.8°C,立即停止原手术方案,加强抗休克等治疗。


至2015年8月28日,血压维持在80/50 mmHg左右,仍间断低热,午后明显,最高体温<38.5°C,自觉无明显疼痛不适。全院会诊结合病史及CT片,考虑为右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绞痛,尿液逆流至腹膜后间隙,出现感染性休克。立即予腹膜后穿刺抽出脓性液体,做常规病原学检测,并做肌酐测定,结果为2 151 μmol/L,是同期SCr (98.5 μmol/L)的21.8倍,从而确定为"尿源性腹膜后化脓性感染"。急诊行腹膜后切开,分离脓腔分隔,吸出脓液约1 500 ml,充分冲洗后于肾周、右髂窝留置引流管。


术后第7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复查CT发现双侧胸腔大量积液,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胸水检测为漏出液,考虑与长期感染、消耗体质致低蛋白血症有关。至术后第11天,患者病情平稳,胸腔引流管引流量明显减少,腹膜后引流量仍在300 ml/24 h左右,考虑右输尿管结石梗阻致持续尿液逆流至腹膜后,予膀胱镜下F5双J管置入右输尿管引流,置管2 d后腹膜后引流量迅速减少至20 ml以下。术后第14天,拔除腹膜后引流管;术后第16天拔除双侧胸腔引流管。术后第20天出院,3个月后结石下移至输尿管中段,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随访8个月,结石及感染均未再复发。


讨论


本例患者为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绞痛发作,尿液逆流进入腹膜后间隙导致感染,腹膜后脓液测定肌酐值是同期SCr值的21.8倍,切开冲洗后腹膜后引流管持续引流数日,仍有较多稀薄的液体引出,置入双J管后腹膜后引流液迅速减少、消失,提示本病有持续的腹膜后尿漏存在。大量尿液进入腹膜后间隙,在腹膜后疏松结缔组织间漫延,长期积聚得不到有效引流时,感染会逐渐加重,导致感染性休克。我们对本病认识不足,满足于症状缓解,加之病情危重,不允许行复杂、耗时及有创的辅助检查,未能第一时间明确腹膜后尿漏持续存在的情况,主观认为没有手术及外伤等外力造成解剖结构破坏,不一定必须置入双J管引流,而于术后第11天发现仍有持续腹膜后尿漏才置入双J管。本病的"自发性腹膜后尿漏"和手术等造成的腹膜后尿漏一样,内支架引流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本例自发性持续腹膜后尿漏,具体病理过程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病理基础及临床研究。


本病的病程特点:①输尿管严重梗阻,肾绞痛发作;②自发性腹膜后尿漏形成,肾绞痛"缓解";③腹膜后大量尿液积聚、感染逐渐加重;④感染性休克。本病与已知的外科感染不同,需引起必要的的重视。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