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颧骨放射性骨坏死病例报告

2022.3.1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是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4.74%~37.5%。ORN发生于下颌骨远多于上颌骨,发生于颧骨的ORN非常罕见。2014年10月,我院收治1例颧骨放射性骨坏死患者,现结合本例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4岁。因右侧面部组织坏死1年余于2014-10收治入院。曾因右上颌肌上皮癌于2011-01在我院行右上颌骨切除术。术后于武汉市肿瘤医院接受术区放疗,放疗剂量50Gy。

 

1年前右侧颧部皮肤破溃、有分泌物,且破溃面积逐渐扩大。入院查体:头颈活动自如,双侧面部不对称,右侧颊部及颧部塌陷明显,颧骨外露、蜡黄色,右面颊、上下睑皮肤轻度肿胀充血。无明显触痛。右侧口角偏斜、上抬。开口度1 cm,张口受限。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弹响、无压痛。右上颌骨缺失,口腔与上颌窦相通,窦腔内有大块脓痂,有明显异味。左侧上颌无牙颌,46、47、48牙位残根,口腔卫生条件差。

 

螺旋CT显示:右侧上颌骨缺失,右侧颧骨颧弓不规则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双侧颌下间隙结构清晰,颈部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术前诊断为右颧骨放射性骨坏死(图1)。

 

14863409939036.png


实验室检查在正常范围,未发现手术禁忌证。入院后第4天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右颧骨死骨切除术+右额瓣转移颧部缺损修复术(图2)。

 

14863410053061.png


在右侧额部设计4 cm×5 cm大小的额瓣。先清除坏死的颧骨,术中发现死骨较易与骨及软组织分离,其周围有部分肉芽组织。掀开额瓣蒂部的皮肤,在帽状脻膜深面分离形成带蒂额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颧部修复软组织缺损。额部供区取腹部全厚皮片覆盖,打包固定。术后9d拆除颧部缝线,12d拆除额部缝线,伤口愈合出院。术后3月复查皮瓣生长好,面部肿胀消退。

 

2.讨论

 

ORN是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较复杂,可能与放射剂量、原发癌部位、术中截骨及术后创伤等因素有关。面部骨骼发生的ORN下颌骨常见,而上颌骨、颧骨少见。主要的原因是口腔癌常累及下颌牙龈、口底、舌、咽及下颌下腺等部位,这些区域的放疗常将毗邻的下颌骨包括在放疗野内,放疗后发生ORN的危险性高。另外下颌骨主要为密质骨,含钙量高,吸收射线量大,相比而言上颌骨和颧骨的松质骨较多、体积较小并且血运丰富。因此,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性治疗后,下颌骨发生ORN的可能性较大,而发生于上颌骨或颧骨的ORN较少且预后较好。

 

近期研究证明,放射治疗前的颌骨手术,如下颌骨截开、下颌部分切除术,可干扰下颌骨的血供,增加口腔癌或口咽癌患者ORN的发生率。颧骨的血供主要是上颌动脉,本文病例上颌骨切除术中行该动脉结扎,构成发生ORN的易感因素。ORN诊断主要根据是放射治疗病史,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发现。

 

ORN主要症状是疼痛和骨暴露。疼痛多为间断性,也可有深部持续性剧痛,部分患者并无疼痛症状。因颌周软组织蜂窝织炎或放射治疗引起软组织瘢痕挛缩,可有不同程度开口受限。骨坏死后易继发感染,创口不愈,溢脓。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骨质呈弥散性疏松,进而有不规则破坏,呈斑点状或虫蚀样。CT检查可帮助早期确诊,可显示病变大小及范围,以便指导手术范围。

 

研究表明,早期及局限性ORN仅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率可达60%。而对有明显死骨形成,尤其是伴有软组织坏死或瘘道形成的病例,手术切除应作为ORN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死骨切除时必须将健康侧骨端残留病灶彻底清除干净,否则有病变再发的可能。因为受植床血供差常需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瓣修复缺损。

 

本文的病例采用带蒂额瓣修复颧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额瓣主要由颞浅血管供血,血运丰富;此外,其具有面积较大、有韧性、易塑形且便于转移的优点。因此对受区条件较差或全身状况等不允许实施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可用于颧上颌区缺损的修复。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