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伽玛刀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的假性进展分析

2022.3.22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广州军区总医院神经医学专科医院采用伽玛刀联合替莫唑胺治疗1例非小细胞型肺癌脑转移瘤病人,术后出现假性进展,现将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病历摘要


男,59岁;因间断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1月余入院。查体:神志清。KPS评分>80分,MMSE 26分。左侧肢体肌力4级,病理征阳性。2010年3月曾诊断肺癌并行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非小细胞型肺癌(T2N1M0 IIB期)。定期复查肺部病变控制情况尚可,同年8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间断性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同年9月症状进展并伴呕吐数次。颅脑MRI提示:右颞岛团块状等T1、长T2信号,强化及水肿效应明显。遂行伽玛刀治疗(等剂量曲线40%,周边剂量18 Gy,中心剂量45 Gy,图1A),术后2个月复查MRI见肿瘤体积缩小,水肿明显减弱(图1B)。


术后8个月复查MRI见肿瘤复发,再次行伽玛刀联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疗(图1C),伽玛刀等剂量曲线40%,周边剂量15 Gy,中心剂量37.5 Gy;替莫唑胺150 mg/(m2.d),5 d/周期,每个周期间隔28 d,共6个周期。二次手术术后3个月复查MRI提示肿瘤边界缩小(图1D),病人行贯序化疗期间定期复查未见异常。二次手术术后10个月复查MRI提示:肿瘤较前增大,边缘呈波浪状强化,flari未见水肿占位,颅内未见新发病灶(图1E)。病人无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予以观察并增加随访频率。二次手术术后20个月复查示:病灶较前缩小,中心呈坏死状改变(图1F)。


1647916731867734.jpg


讨论


假性进展的病理学表现为组织无结构坏死及血管玻璃样变,其本质是放疗及化疗的细胞毒性作用: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脑屏障破坏的同时,肿瘤细胞亦出现细胞水肿,无菌性炎性反应。假性进展出现时间为治疗后2~5个月,仅为影像学上表现早期强化,临床症状无进行性加重,病程有自限性。本病例术后影像学资料出现原先强化病灶扩大,但周围无明显水肿及临床无肿瘤进展,考虑为假性进展。


MGMT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胶质瘤假性进展有关,血清中MGMT表达与替莫唑胺耐药性成正相关,MGMT活性增加,对替莫唑胺治疗反应性良好,临床更容易出现假性进展。


假性进展需与肿瘤复发鉴别,目前临床常依赖影像学资料手段。①假性进展的常规MRI可见放疗区域内原病灶及病灶周围出现泡沫状强化,不伴明显水肿。而肿瘤复发则多见于非放疗区域内新发强化病灶,占位效应明显。但强化灶出现时间不能单纯作为鉴别指标,假性进展出现时间已不是先前报道的放疗后6个月内,这可能与内皮细胞的通透性相关。②MRS是鉴别两者的主要方法,Cho/NAA、NAA/Cho数值在鉴别上特异性和灵敏度各异,目前临床实验均为影像学对比,缺乏高级别临床数据支持及病理验证,并且对于多发及较小病灶别困难。③灌注成像主要测量脑血流容积,从而间接反映病灶情况。肿瘤复发局部血流量及代谢增快,而假性进展表现为坏死,与MRS原理相同,临床应用较多,但若肿瘤细胞增长过速,局部缺血坏死可干扰结果。在胶质瘤的治疗中,主要根据Macdonald和Nano标准鉴别假性进展,前者以MRIT1相增强扫描肿瘤体积强化范围大于放化疗治疗前25%即认为肿瘤复发,后者对肿瘤放化疗后不同时期进行评估,包括多发病灶的评估,是目前主要鉴别肿瘤复发及假性进展的方法,然而在转移瘤治疗中,尚无统一标准。


假性进展不是胶质瘤联合放化疗后独有的表现,在转移瘤替莫唑胺联合局部放疗的病例中也出现该现象,虽缺乏病理诊断支持,但从影像学、治疗及随访结束均未见肿瘤复发证据,支持假性进展诊断。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