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致消化道出血病例分析

2022.3.24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患者男,64岁,因腹痛、便血1d于2006年12月10日急诊人院。入院前1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持续性胀痛,解鲜血便2次,总量约200 mL,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呕血。入院前10 h晕厥1次,无头痛、发热。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史等。1个多月前行膈肌血肿清除术+膈肌修补术。人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慢性病容,消瘦,左锁骨上窝、左腹股沟区各扪及一肿大淋巴结,分别为0.5cm×0.5cm和1.0cm×0.5cm,质韧,活动度好,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腹壁可见静脉显露,腹肌张力偏高,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Hb 113g/L,PLT计数139X 109/L,WBC计数7. 5X109/L。肠镜示:到达回盲部,腔内大量血性糊状便附于肠壁表面,降结肠黏膜皱褶尖端苍白,未见明显溃疡或隆起病变(图1)。胃镜示:食管、胃和十二指 肠未见明显异常。小肠稀钡造影未见异常。腹部CT示:考虑肠系膜旋转不良可能,伴肠系膜上侧支血管形成,部分小肠肠壁肿胀,脾静脉周围软组织肿胀。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示:胃左动脉远端分支增多、迂曲、分布紊乱;肝动脉分支异常扩张,部分分支血管呈胆管样改变;回肠动脉见造影剂异常充盈;股动脉迂曲(图2)。人院后经止血、对症治疗,腹痛缓解、排便正常出院。出院诊断:①下消化道出血,缺血性肠病可能;②肠梗阻。


1648119243862382.png 

图1.肠镜见降结肠黏膜皱襞呈典型苍白外观(黑色箭头)


2007年1月30日患者因反复多脏器出血、球蛋白升高(71.8g/L)、凝血功能异常再次人院,住院期间患者并发脑出血及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好转。骨髓涂片示: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淋巴细胞为0.295,浆细胞为0.055,可见部分浆细胞、淋巴浆细胞呈簇状或散在分布,以及Dutcher小体(图3)。免疫表型检测:淋巴细胞CD20(+)、CD79(a)(+),浆细胞(+)、IgM(+),IgG(—),κ轻链(+),λ轻链(+)。骨髓有核细胞流式细胞检测:骨髓细胞中部分细胞表型符合异常淋巴浆细胞。诊断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浆细胞型)。化学治疗方案为,利妥昔单克隆抗体500mg,环憐醜胺1000mg,长春地辛4mg,地塞米松10mg,氟达拉滨60mg,共8个疗程。2015年4月复查:Hb170g/L,PLT计数118X109/L,WBC计数6.73X109/L,白蛋白48.0g/L,球蛋白26.2g/L,尿素氮5.95mmol/L,肌酐89. 0pmol/L,血清IgM4060mg/L,流式细胞学检查未检测到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表达。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再出血,亦无其他不适症状及异常体征。

 

1648119243328910.png


图2.腹腔血管造影示血管分支增多、迂曲、异常扩张(白色箭头)


1648119244908772.jpg

图3.骨髓活组织检查见浆细胞及淋巴浆细胞呈簇状或散在分布,可见Dutcher小体(白色箭头)苏木精-伊红染色X200


讨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骨髓中分泌单克隆IgM的淋巴样浆细胞大量增殖疾病,WHO将其归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包括疲劳、厌食、体质量下降和高黏滞血症等,但约有30%患者无临床症状。髙黏滞血症主要因血循环中免疫球蛋白增加所致,表现为出血、神经系统损害和视力损害,还可引起皮肤雷诺现象、急性肾功能损害、关节症状等。髙黏滞血症患者的眼底可表现为静脉膨胀、扭曲、微动脉瘤形成。本例患者因多脏器出血就诊,最后经免疫电泳、骨髓活组织检査确诊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IgM及轻链副蛋白在组织沉积可引起多系统的淀粉样变性,沉积于胃肠道黏膜固有层,导致腹泻、出血和假性肠梗阻。本例患者病程中曾多次出现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X线片提示肠梗阻,与此有关。


目前本病尚不能根治,因患者年龄较大、病情进展缓慢,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命。一般采用烷化剂、嘌呤核苷类似物和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沙利度胺和糖皮质激素可用于一线方案失败或疾病复发的患者。本例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化学治疗、门诊口服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效果较好,随访至截稿已8年,IgM下降>90%,无淋巴结及器官肿大,无出血症状。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