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侧卧位顶腰桥后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病例分析

2022.3.29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8岁,身高165 cm,体重86kg。拟诊右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术前检查:Bp:145/92mmHg,R:16次/min,T:36.2℃,P:68次/min,SPO2:98%。血常规、血脂六项、血凝五项、胸部透视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非特异性T波改变。术前评估ASAⅡ级,肥胖体质。

 

麻醉前,常规开通静脉通道监测:无创血压(右上肢)、脉搏、脉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呼吸。均在正常范围。取左侧卧位,于T9/10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成功后。改平卧体位,注射含0.6%罗派卡因、0.6%利多卡因混合液3ml。8分钟后检测麻醉平面:T6—T10痛觉减退。

 

确定无全脊髓麻醉征象,再测量各项生命体征正常后,在病人的配合下摆放左侧卧位,顶起腰桥8 cm。手术医生认为腰部伸展不够,当再摇高腰桥5 cm时(共13 cm)。患者自诉胸闷、头涨。测得Bp192/96mmHg,P:55/min,R:28/min,呼吸程抽吸样。面部潮红,球结膜充血。1分钟后,血压测不到,呼之不应,心电图显示心率急剧下降至心脏骤停,呼吸随之停止。

 

立即去除腰桥,改平卧体位,行胸外心脏按压,用麻醉机面罩人工呼吸,静注肾上腺素1mg,阿托品0.5mg。2分钟后心跳、呼吸恢复,心率100次/min,呼吸程叹气样,12次/min。心电显示窦性心律。

 

停止心脏按压,继续面罩吸氧,静脉用20%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10mg。20分钟后患者清醒,生命体征正常,心电图显示正常,复查硬膜外麻醉平面,依然是T6—T10痛觉减退。经改行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平卧位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好,无后遗症。

 

2讨论

 

2.1原因分析:

 

据国内的文献统计报道:硬膜外麻醉引起心脏骤停占所有麻醉相关心脏骤停的34%,发生率为8/10000左右。而主要的原因是手术操作所致的迷走神经反射亢进和麻醉、体位变化所致的血压急剧下降。显然该例的原因与上不符。

 

本例最可能的原因是:(1)肥胖至胸腹腔的脂肪筋膜增厚变实,对胸、腹部的大血管限制、压迫。(2)高龄、肥胖,心血管的储备功能低下。(3)侧卧位和较高的腰桥加重腹主动脉的压迫,甚至主动脉弓扭曲,使动脉血管床明显变小,血压急剧升高,心脏的后负荷剧增,心肌收缩乏力,进而左心衰竭、心脏骤停,才有心跳停止前的血压剧升、球结膜充血和面色潮红等表现。

 

2.2教训与体会:

 

通过该例的抢救,总结教训与体会如下:

 

(1)患者的体位对于手术操作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按手术者的诉求超常规摆放,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承受能力、对生理的影响和在麻醉下的患者安全。有时甚至需要在“满足”与“安全”之间合理取舍。

 

(2)肾部手术的腰桥不能任意升高。一般成人以8 cm为宜,最高不超过10 cm。以免过高的腰桥对腹腔血管的压迫,干扰循环。目前普遍应用的“侧剪位”代替腰桥,可减轻对腹腔大血管的压迫。

 

(3)摆放特殊体位后,要及时征询清醒病人的感受,合理调整;对于全麻病人要及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对于麻醉相关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关键是: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尽早复苏。尽最大限度缩短器官停止灌注时间,避免重要器官的不可逆性损伤,增加复苏的成功率,提高复苏的质量。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