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膝关节损伤后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病例分析

2022.3.29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骨与关节的丝状真菌感染临床上非常少见,易导致骨不连、关节僵直甚至截肢等严重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尖端赛多孢子菌导致的膝关节感染,常规关节腔灌洗引流无效,病原学确诊后行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因“左膝部肿胀、破溃、流液3d”于2014年10月4日收入大坪医院创伤科。本次入院前患者于2014年8月19日不慎从5楼坠落至1楼花坛中泥土里,送当地医院救治,主要诊断:(1)高处坠落致多发伤[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2分];(2)左侧髌骨开放性骨折[简明损伤定级(AIS)3];(3)左侧胫骨开放性骨折(AIS3)。患者双下肢可见多处伤口,污染较重。


因病情严重,不能耐受手术,行双下肢伤口清创缝合术,左髌骨下缘有一约5cm横行伤口,无红肿及渗出。病情平稳后于8月25日转入大坪医院创伤科治疗,先后于8月29日和9月6日行左肱骨近端骨折、右侧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骨折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及左侧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左侧髌骨手术切口为一长约10cm纵行切口,靠近左膝部原有清创缝合伤口,术后常规予头孢唑啉钠预防感染。患者于2014年9月19日伤口Ⅱ/甲级愈合,拆线后出院。出院时C反应蛋白(CRP)24.2mg/L、红细胞沉降率(ESR)44mm/s。10月2日患者左膝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红肿、破溃、流液,流出液为黄色脓稠液体,无发热,于当地诊所换药无明显好转,遂再次入大坪医院创伤科治疗。


入院查体:左膝关节肿胀,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左膝部正中手术切口上段见在溃疡破口,直径约2cm,脓液黏稠不臭,局部皮温稍高。炎性指标:白细胞(WBC)7.2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N)70.4%,ESR72mm/s,CRP34.2mg/L。


入院诊断:左膝部感染并窦道形成。入科后取左膝关节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未培养出病原微生物,入院后第3天行左膝关节感染清创关节腔灌洗VSD负压引流术,术中见左膝关节腔内大量脓性分泌物,关节周围炎性组织增生,软骨面有较多淡红色绒毛状物增生,未取出髌骨内植物,术后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此后1周患者左膝关节引流通畅,引流液稍浑浊,患者体温在37~38℃之间波动,左膝关节肿胀,伤口有黄色渗液,12日CRP27mg/L,ESR87mm/s。


继续进行关节腔冲洗引流,同时积极寻找致病病原体。14日更换负压引流装置,此后几天患者体温升高至38~39℃之间。期间曾调整抗生素使用,停用莫西沙星,改用头孢米诺抗感染,效果不佳,后为减少抗生素对诊治的干扰而停用。18日微生物学培养首次报告出尖端赛多孢子菌生长,为明确诊断,多次取多部位标本培养,均报告尖端赛多孢子菌生长。而结核杆菌抗体阴性,脓液革兰氏染色未见细菌。在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后,左膝关节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诊断成立。


27日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3周,200mg,静脉滴注,2次/d。随后患者体温、炎性指标逐渐下降,左膝关节引流液渐减少、肿胀渐消退,感染控制。11月17日停伏立康唑,后患者伤口愈合并拆线,取标本培养,报告无细菌生长。于22日出院。2015年2月25日复诊,患者左膝部伤口愈合良好,无红肿及渗出;左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美国特种医院(HSS)评分89分;WBC8.55×109/L、N55.4%、CRP4.0mg/L,感染无复发。


讨论


尖端赛多孢子菌是波氏假阿利什菌的无性型,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普遍存在于土壤、污水、腐物等受污染的环境中。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感染多发生于艾滋病、器官移植、淋巴瘤、白血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中,也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者,如创伤、污水淹溺等,可造成肺部、关节、眼部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部位感染。Cortez等统计美国德克萨斯医学院真菌学实验室2000~2007年370例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患者中,肺部受累222例,骨和关节受累31例,窦部受累31例,眼部受累25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11例,其他为手、足、耳等部位受累。国内有关骨、关节系统感染的报道比较罕见,郭文臣等报道1例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膝关节感染,常规抗感染和灌洗引流等治疗无效,最终靠病原体确诊后治愈。因此,随着近年来国内对丝状真菌检测技术的提高和推广,尖端赛多孢子菌已逐渐引起检验与临床的重视。


真菌直接侵袭、感染播散及血源性播种是真菌性关节炎的常见原因。本例患者感染部位伤口有创伤后泥土污染史,可能造成尖端赛多孢子菌的侵袭污染;转入大坪医院前左膝部伤口已清创缝合,清创是否彻底值得思考;后期的髌骨手术切口靠近伤口,可能成为感染的诱因,使该菌蔓延至关节腔,造成膝关节炎。因此,患者伤口有泥土污染史、早期清创不彻底、后期手术切口靠近伤口可能与尖端赛多孢子菌的感染发生有关。此外,患者为严重多发伤,病情重,贫血、低蛋白血症可能降低患者的免疫力,术后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能使感染发生的风险增加,提醒临床医师必须重视受伤环境、伤情以及手术切口的选择。


在诊断方面,因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与曲霉病、镰刀菌病以及其他相对常见的透明丝孢霉病非常相似,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寻找病原体是诊疗的关键环节。微生物学培养是较可靠的方法,但早期易出现阴性结果且易受污染因素干扰。真菌培养需特殊的培养条件,培养时间较长,需要多次培养才能确诊。本例患者受伤时伤口被泥土污染,转入大坪医院时左膝部伤口已清创缝合;从髌骨手术至出现左膝部感染症状约为4周,呈隐袭起病及慢性起病特点,早期无全身症状,仅表现为局部炎症征象;患者早期无发热,后期表现为低热,体温最高不超过39℃;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不高,ESR、CRP等轻度增高;对抗细菌治疗无明显疗效。本例疾病的诊治过程中,笔者首先考虑细菌感染,导致诊疗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后充分分析以上病史特点,排除其他细菌、结核等感染,高度怀疑真菌感染。于是反复取关节引流液进行细菌学检查的同时进行真菌涂片、培养,及时做出诊断,调整了治疗方案。


尖端赛多孢子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活性较低,但伏立康唑具有较好的抗尖端赛多孢子菌作用。Troke等曾对107例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总体有效率为57%,骨感染的有效率为79%。尖端赛多孢子菌侵入关节腔后很难根除。本例疾病的治疗早期采用清创灌洗引流术,清除膝关节感染病灶;因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可形成生物膜,术中见髌骨周围无明显感染灶,未取出感染部位内植物。后期确定病原体,联合应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取得了很好疗效。


回顾本例疾病的诊治过程,笔者发现,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的风险因素较多,早期诊断困难,抗真菌药物用药剂量及周期无统一标准,伏立康唑使用剂量、周期与感染复发率之间的关系未见报道。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呈上升趋势,需要临床工作中深入研究并引起高度关注。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