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分析

2022.3.29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病例资料


患者,男,69岁。因纳差、恶心、呕吐、发热7d入院。患者居住在济南历城区柳埠镇山区,该区有蜱虫出现。发病前身体健康,有野外作业史。

 

体格检查:体温38.7℃,脉搏74次/min,血100/69mmHg(1mmHg=0.133kPa),体质量45kg,相对缓脉,消瘦,其他无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7X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57X109/L,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血钠126mmol/L,血氯94.7mmol/L,余正常,AST606.2U/L,CK4071.6U/L,CK-MB121.2U/L,乳酸脱氢酶1060.6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695.0U/L,ALT240.9U/L,白蛋白24.8g/L,球蛋白

17.8g/L。

 

骨髓细胞形态学报告:①符合反应性骨髓象,并红系造血停滞、酸性粒细胞偏高;②组织细胞较易见,少数分化较差。

 

胸部X线片、腹部彩色超声、颅脑CT、心电图均正常。HBV血清学标志物、流行性出血热抗体均阴性。粪、尿常规正常。

 

初步诊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治疗: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并补充电解质、抗感染、清热解毒、保肝降酶、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住院3d突然烦躁,血钠113.3mmol/L,血氯80.1mmol/L,考虑低钠性脑病,先后多次补钠。

 

第7天出现重度贫血,肌肉注射处出现大片皮下瘀斑,红细胞计数1.71X1012/L,Hb53g/L,血小板计数33X109/L,给予输注红细胞、血浆等治疗。

 

诊断:结合患者整个发病过程及病情演变,考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可能,遂将发病初期血清送济南市CDC进行病原学检测,证实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经综合治疗13d,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红细胞计数3.lX1012/L,Hb95g/L;血生物化学正常,肝功能及心肌酶谱基本正常出院。出院2个月后再次骨髓穿刺,显示已恢复正常。

 

讨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咳嗽、淋巴结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为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可出现不同程度乳酸脱氢酶XK及AST、ALT等升高,尤以AST、CK-MB升高为主,常见低钠血症。

 

但在防治指南中,未提到有红细胞下降及骨髓象异常。本例患者临床症状较重,表现为持续发热、极度纳差、高度乏力、神志改变等,在消化、神经、血液、呼吸等多个系统均有表现,属于危重症。

 

与既往临床报道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骨髓象和Hb异常方面。患者入院第2天行髂骨穿刺,结果发现红系造血停滞的骨髓象,6d后出现重度贫血,Hb低至53g/L。

 

后经输注红细胞、血浆以及保肝降酶、营养心肌、纠正电解质紊乱、抗炎、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贫血基本纠正。

 

出院后2周随访,无不适,尚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肝功能、心肌酶谱、血生物化学、血常规均恢复正常。出院后2个月骨髓象恢复正常。

 

支持病毒感染和骨髓象异常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①发病前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②发病期间出现红细胞下降及骨髓象的异常,且发病期间无其他合并疾病;③治愈后随访骨髓象又完全恢复正常;④红细胞下降及骨髓象的异常不能从其他原因解释。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