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桑黄菌的命名

2023.3.19
头像

xujinping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对于桑黄菌的命名,目前还比较混乱,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在我国医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古代医药学典籍中已经有“桑耳”、“桑黄”、“桑臣”、“胡孙眼”等记述,但对桑黄菌的定义是相当模糊的。在日本,具有抗癌功效的桑黄菌(Phellinus Linteus)被称作“Mesimakobu”,译成汉语就是“女岛瘤”,这是因为在日本的长崎县男女群岛的女岛上曾发现过桑黄菌。由于日本对桑黄菌的研究开始较早,比较深入,所以桑黄菌的日文名称也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像韩国和美国的桑黄菌制品就有直接以“Mesima”或“Mesimakohu”来命名的。

  桑黄菌往往寄生于桑树的枯木之上,子实体为多年生,木质。桑黄菌的菌伞呈圆锥形或伞装,也有马蹄形的。由于桑黄菌的生长周期相当长,要长成适合药用的大小,需要3~4年的时间。加上近年来掠夺性的开发,天然桑黄菌已濒于灭绝。而人工栽培桑黄菌的生物技术一直到了近几年才获得突破。另外,从桑黄菌的名称和定义的复杂性中也可以看出,要想获得真正的桑黄菌是相当不易的。从外形上看,火木层孔菌、鲍氏木层孔菌、裂蹄木层孔菌3种真菌的区别并不大,费尽千辛万苦采集而来的子实体,只有通过遗传学的严密分析,才能确定是否是具有抗肿瘤效果的真正桑黄菌。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