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常见染色方法介绍

2023.6.11
头像

coco5517

认真做好每一件喜欢的事,把每一件要做的事都变成喜欢并认真去做的事

  1.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1)原理:过氧化物酶能分解过氧化氢而释放出新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紫色,后者与硝普钠结合形成蓝黑色的颗粒,沉淀于细胞质中。

  (2)操作方法:将固定液滴加在新鲜骨髓或血涂片上,固定30秒,流水冲洗,晾干。将应用也滴加在血膜上,作用10~15分钟,流水冲洗。用苏木素或吉姆萨液复染10分钟,流水冲洗,晾干镜检。

  (3)正常参考范围:阴性。

  (4)临床意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强阳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呈弱阳性或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呈阴性反应。主要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

  2.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α-NAE)

  (1)原理:α-醋酸萘酚酯酶能将基质液中的α-醋酸萘酚水解,产生α-萘酚,再与重氮染料偶联,可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沉淀于细胞质中。

  (2)操作方法:将甲醛生理盐水滴加在2张新鲜骨髓或血涂片上固定5分钟,或用甲醛蒸汽固定5~10分钟后,流水冲洗,晾干。将2张涂片分别放入两份基质液中,置于37℃水浴60分钟,流水冲洗。甲基绿溶液复染5~10分钟,流水冲洗,晾干镜检。

  (3)正常参考范围:阴性。

  (4)临床意义: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呈强阳性,但由于α-醋酸萘酚酯酶的活性会被氟化钠抑制,故染色时常同时做氟化钠抑制试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呈阴性或弱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主要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1)原理: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pH 9.6左右环境中,能水解磷酸萘酚钠底物释放出萘酚,后者与重氮染料偶联,可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红色颗粒),定位于细胞酶活性所在处。

  (2)操作方法:将固定液覆盖于新鲜血片30~60秒,流水冲洗,晾干。将涂片置基质液,或浆基质液直接滴加在血膜上,37℃水浴45分钟,流水冲洗,晾干。甲基绿复染5~10分钟,流出冲洗,晾干镜检。

  (3)正常参考范围: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为10%~40%;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指数为35~70分。

  (4)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见于细菌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活性下降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可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的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鉴别等。

  4.铁染色

  (1)原理:人体内有一定量的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的铁元素,这些铁在酸化的低铁氰化钾溶液中反应,生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普鲁士蓝),定位于含铁的部位。

  (2)操作方法:将染色液滴加在骨髓小粒丰富的骨髓涂片上,室温20~30分钟,流水冲洗,晾干,观察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胞质中的铁。

  (3)正常参考范围:细胞外铁,“+”~“++”;细胞内铁,铁粒幼细胞阳性率19%~44%,以Ⅰ型为主,少数为Ⅱ型。

  (4)临床意义:是目前诊断缺铁性贫血及指导铁剂治疗的检验方法之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型的诊断也有意义。

  5.糖原染色(PAS)

  (1)原理:过碘酸将血细胞内的糖原氧化,生成醛基。醛基与雪夫液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色化合物,定位于细胞质中。

  (2)操作方法:干燥涂片,滴加甲醛固定液固定10分钟,流水冲洗,晾干。滴加过碘酸溶液作用20分钟,流水冲洗,晾干。滴加雪夫液作用60分钟,流水冲洗,晾干。滴加甲基绿溶液复染10分钟,流水冲洗,晾干镜检。

  (4)临床意义:根据染色阳性程度和阳性物形态鉴别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还有助于红白血病与巨幼细胞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