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426-2010
饲料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Vibrio paraheamolyticus in feeds

GBT26426-2010, GB26426-2010


说明:

  • 此图仅显示与当前标准最近的5级引用;
  • 鼠标放置在图上可以看到标题编号;
  • 此图可以通过鼠标滚轮放大或者缩小;
  • 表示标准的节点,可以拖动;
  • 绿色表示标准:GB/T 26426-2010 , 绿色、红色表示本平台存在此标准,您可以下载或者购买,灰色表示平台不存在此标准;
  • 箭头终点方向的标准引用了起点方向的标准。
GB/T 26426-2010

标准号
GB/T 26426-2010
别名
GBT26426-2010
GB26426-2010
发布
2011年
采用标准
ISO/TS 21872-1:2007 MOD
发布单位
国家质检总局
当前最新
GB/T 26426-2010
 
 
引用标准
GB/T 14699.1 GB/T 20195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饲料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

GB/T 26426-2010相似标准


推荐

“海洋中无声杀手”创伤弧菌如何高效检测

03   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污染杨舒然等对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污染状况分析,结果显示:1、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4.7%(437/2980) ,污染水平>100MPN/g 样品比例为2.9%(83/2909) ; 创伤弧菌检出率为3.5%(104/2980) ,见下表。...

【微生物】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知识,你了解吗?

由此可见,耐热直接溶血毒素、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尿素酶是副溶血性弧菌三大毒力因子,其中耐热直接溶血毒素是绝大多数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致病能力毒力因子,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和尿素酶是少数临床菌株毒力因子,耐热直接溶血毒素毒力与尿素酶活性有关。四检验国标(GB 4789.7-2013)中描述了对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做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淡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检测

为了强化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监管和监测,了解污染途径和追溯污染源,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分析了近10年来我国淡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污染现状,探讨了其可能污染原因,阐述了阳性菌株优势血清型、耐药性以及毒力基因特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了更好地控制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及减低其引发食源性疾病提供借鉴。 食源性疾病为我国较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主要诱因为致病生物因子侵染食品所致。...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溶血性弧菌

目前,对溶血性弧菌检测仍以传统培养法为主,实验操作繁琐,一般需费时5d——6d,因此影响食物中毒快速诊断和处理;且其检出率较低,给海产品生产、出入境检验检疫及食品卫生监督等带来困难。近年用PCR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副溶血弧菌文献也多有报道;但常规PCR有一定缺陷,例如扩增产物易受污染、出现假阳性结果等。为克服这些缺陷,焦红等建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食品中副溶血弧菌方法。...


GB/T 26426-2010 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