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4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1666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112

3.1 连作障碍 由于同种或近缘作物连续种植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化感物质积累、生态失衡,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异常、土传病虫害加重、产量降低和产品品质劣变的现象。 4 技术要求 4.1 农艺措施 4.1.1 合理轮作 根据当地生态和技术条件,选择对导致该设施内产生连作障碍的土传病原菌、土居害虫等有较强抗性并有利于土壤生态恢复的作物进行轮作。 4.1.2 填闲种植 可在休茬期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4.1.3 深松土壤 设施内土壤进行深松处理,深度至少30 cm以上。 4.1.4 嫁接 选择抗性强的砧木,培育嫁接苗,番茄和黄瓜可参照DB13/T 2234、DB13/T 2844执行。 4.1.5 水肥管理 4.1.5.1 合理灌溉 采用滴灌、喷灌、渗灌技术,根据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按需进行灌溉。 4.1.5.2 合理施肥 4.1.5.2.1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蔬菜需肥规律及土壤供肥能力,确定肥料种类及数量。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4.1.5.2.2 增施秸秆类有机肥 增施作物秸秆或优质堆肥,宜选用或牛粪,或蚯蚓粪,或其他高碳优质堆肥如腐植酸肥,或1/3鸡粪+2/3稻壳(或鸡粪+其它作物秸秆)等制成的堆肥。 4.1.5.2.3 施用碱性肥料 pH值小于或等于6的土壤应使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硅酸钙镁肥等。 4.1.6 采用基质栽培 番茄、黄瓜、茄子和辣椒的基质栽培可参照DB13/T 2235、DB13/T 2637、DB13/T 2635、DB13/T 2636执行。 4.2 高温闷棚 参照DB13/T 1418执行。 4.3 生物防治 宜选用国家农业主管部门登记的木霉菌、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EM菌剂等土传病害生防菌剂,常用菌剂的使用剂量和方法等参见附录A。 在作物生长期或换茬间隙适当松土后用生防菌剂稀释液灌根或浇灌。 4.4 化学熏蒸 宜选用国家农业主管部门登记的土壤熏蒸剂,如棉隆、氰氨化钙和威百亩等,使用剂量和方法等参见附录B。 施药后及时用厚度大于0.04 mm的地膜严密覆盖土面,覆膜20 d~30 d,揭膜通气7 d~10 d后可定植,可配合高温闷棚进行。 5 适用条件 各种土壤改良技术方法的应用,宜选择适用的连作障碍类型和适用件,具体选择应符合表1要求。 表 1 不同改良技术适用的连作障碍类型和条件 序号 技术名称 适用连作障碍类型 适用条件 备注 1 高温闷棚 所有类型 高温季节、换茬空隙期 连作障碍严重时可与化学熏蒸结合 2 轮作、填闲 所有类型 选择不同科属的作物;休茬期  3 生物防治 土壤生态失衡并出现轻度危害 作物生长期或换茬空隙期均可 也可在高温闷棚或化学熏蒸处理结束后配套使用 4 化学熏蒸 土壤生态失衡并出现严重危害 日平均气温10℃以上、换茬空隙期 可与高温闷棚结合进行 5 基质栽培 土壤生态失衡严重 设施栽培条件下  6 档案记录 记录内容应包括:连作障碍的发生情况、投入品使用、治理技术过程、治理效果等。记录档案至少保存2年。

ICS
01.020
CCS
A014
发布
2024-06-25
实施
2024-06-25

标准规定了香菇菌棒集约化生产的场地选择、栽培基质、设施、设备、料棒制作、接种和培养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棒的集约化生产。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intensive production of Lentinula edodes artificial bed-log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20
实施
2024-07-01

本文件规定了香菇栽培的场地选择、栽培、采收、病虫害防治技术、废弃物处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香菇出菇期的栽培生产。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entinula edodes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20
实施
2024-07-01

本文件规定了井冈山小白菜的要求、检验规则、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与贮存。

Jinggangshan pakchoi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18
实施
2024-06-22

本文件规定了井冈山大叶空心菜的要求、检验规则、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与贮存。

Large-leaf water spinach in Jinggangshan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18
实施
2024-06-22

本文件规定了井冈山豇豆的要求、检验规则、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与贮存。

Jinggangshan cowpea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18
实施
2024-06-22

本文件规定了井冈山香芹的要求、检验规则、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与贮存。

Jinggangshan celery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18
实施
2024-06-22

本文件规定了井冈山茭白的要求、检验规则、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与贮存。

Jinggangshan wild rice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18
实施
2024-06-22

本文件规定了托县“灯笼红”辣椒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要求、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入库及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托县“灯笼红”及以其为亲本的衍生品种种子、种苗种植的地区。

Code of practice for open-field mulch cultivation of "Red Lantern" chilli in Tuoxian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4-06-13
实施
2024-06-27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威宁大白菜的术语与定义、生产地域、自然环境、种植要求、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及储藏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威宁大白菜的生产及管理。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s Weining Chinese cabbage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4-06-12
实施
2024-07-12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毛芋艿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措施、采收、标志、包装、运输、贮藏、保质期、留种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太仓及周边地区新毛芋艿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33129  新鲜水果、蔬菜包装和冷链运输通用操作规程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 848  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新毛芋艿 Xinmao taro  由太仓原新毛地区农户系统选育而来的早熟型地方优质芋头品种,具红芽个大、软糯丝滑、芋香浓郁的特点。 3.2   发棵期plant growing period 芋植株营养体快速生长时期。 3.3   膨大期 tuber expansion period 地下球茎开始膨大到球茎成熟的时期。 3.4   地窖cellar 在地势高爽,排水良好的田头挖深50~100cm,长、宽各120cm的土坑。 4 产地环境 新毛芋艿生产区域以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内为最佳,主要为太仓市城厢镇及其周边临近地区,涉及城厢镇电站村、东林村、万丰村、永丰村、胜泾村、新农村、太丰社区、伟阳社区,沙溪镇胜利村、中荷村、半泾村和双凤镇庆丰村,共12个村或涉农社区,地域保护总面积240公顷。生产基地应符合NY/T 848的要求。 5 种芋选择与处理 5.1 种芋选择 选择充分成熟、无病虫害的子孙芋作种芋;推荐使用专业种芋生产单位生产的新毛芋艿脱毒健康种芋作种。 5.2种芋处理 可选用嘧菌酯1500倍液浸种5~10分钟后播种。 6 播种 6.1 适时播种 大棚栽培适播期在1月中下旬;露地栽培适播期在3月上中旬。 6.2 种植密度 大棚栽培种植密度以1100~1300株/亩为宜;采用单行栽培,行距70 ~80 cm,株距60~70 cm;行距和株距可根据大棚宽度适当调整。 露地栽培种植密度以1200~1400株/亩为宜;采用单行栽培,行距60~70 cm,株距60~70 cm。 6.3 播种方法 播种时于畦面开好播种穴,穴深10 cm,种芽向上或种芋横摆。播后覆土,覆土厚度8 ~10 cm。 6.4 播后管理 播种后,及时开挖田(棚)内沟和田(棚)外沟,使沟系配套、能灌能排。覆盖黑地膜,推荐使用全生物降解膜,两侧堆土压实。 播种后20 天要进行田间观察,发现种芽破土应及时破膜辅助出苗。 7 水分管理 7.1 抗旱接墒 播后浇一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前尽量少浇水。幼苗期,控制水分,一般15天左右无有效降雨,应浇水一次;发棵期一般10天左右无有效降雨,应浇水一次。膨大期,应保持土壤一定的墒情,一般5天左右无有效降雨,应浇水一次灌后及时排清田间积水。芋头采收前15~20天应停止浇水,保证采收期间土壤干爽。 7.2 排涝降渍 芋艿生长期间如遇到长期阴雨或台风暴雨,应及时清沟理墒排除积水,防止渍害及芋艿水僵。 8 施肥技术 根据芋艿需肥规律多次施肥,芋艿施肥应符合NY/T 496规定的要求。 8.1 基肥 基肥应施腐熟有机肥,用量为1000~2000 kg/亩,另加45%(N15-P15-K15)硫酸钾复合肥30~50 kg/亩。 8.2 发棵肥 宜在4叶期施发棵肥,施用量为尿素15~20 kg/亩;大苗少施,小苗多施,促苗发棵、促平衡。 8.3 膨大肥 膨大肥一次或分两次施用。 第一次膨大肥在芋头叶色落黄再施,露地栽培一般在6月中下旬,施腐熟有机肥200 kg/亩,另加45%(N15-P15-K15)硫酸钾复合肥30~40 kg/亩。覆盖全生物降解黑地膜的可直接在小行间撒施;若覆盖普通地膜,应先揭除地膜,再在小行间施肥。施肥后立即中耕壅土。 第二次膨大肥在第一次膨大肥后30~40天时,根据芋头长势酌情施用。若芋头主茎低于4张绿叶,施用45%(N15-P15-K15)硫酸钾复合肥不超过20 kg/亩;若芋头主茎4张—5张绿叶,施用45%(N15-P15-K15)硫酸钾复合肥不超过10 kg/亩;若芋头主茎5张以上绿叶,则可不施第二次膨大肥。 8.4 其他肥料 对苗期植株长势差异较大的田块,宜对弱苗增施氨基酸冲施肥800倍液,可酌情多次施用,两次施用间隔7~10天,以促平衡。待全田都达到发棵期后,再施发棵肥。 膨大后期,若由于雨涝、干旱等原因导致地上部分早衰,可于傍晚叶面喷施1%尿素与0.4%磷酸二氢钾混合液2~3次,两次施用间隔7天。 9 田间管理 9.1 苗期管理 芋艿苗期根据田间土壤板结和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芋行浅中耕、锄草,并向芋行培土。 9.2 膨大期管理 6月中下旬,结合施肥、中耕除草进行芋艿壅土。壅土前应铲除芋艿边荷(分蘖),壅土作业应将芋艿行间土壤,均匀周到覆盖在芋艿根部四周,壅土厚度约10~15 cm。对于田间杂草滋生的田块,应结合壅土,进行芋艿行间机械耕除。 7月下旬,结合施第二次膨大肥,再进行一次铲边荷、中耕、壅土作业,壅土厚度达到10cm以上。 9.3棚膜管理 对于大棚栽培芋艿,播种期与苗期气温较低,应关闭棚门保温,促进芋苗生长;如田间湿度较大,择晴日中午打开棚门通风散湿。4月中旬后,根据棚内气温注意揭开裙膜、打开棚门,注意通风,白天棚内温度保持25°C~30°C,夜间保持18°C~22°C;6月中旬天气开始炎热,可揭去棚膜或加盖遮阳网。 9.4病虫害防治 9.4.1  主要病虫害 新毛芋艿病害主要是芋茎腐病和芋疫病,主要害虫有斜纹夜蛾、红蜘蛛和蚜虫。 9.4.2  农业防治 实行3年~4年轮作,选用新毛芋艿脱毒健康种芋作种,减少地上部及地下部的机械损伤,及时清除被害叶片,加强田间管理等。 9.4.3  物理防治 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按照10亩/盏的密度安装,可有效控制田间各类害虫危害。 悬挂防虫黄、蓝板。按每亩40张(规格24×30 cm)防虫板的密度悬挂,悬挂高度1.5m左右。 9.4.4  药剂防治 药剂使用原则和要求应执行GB/T 8321的规定。 若田间出现零星病、虫害危害,应引起重视,及时喷洒合适的、有针对性的药剂进行防控,并定时巡查,观察防治效果。 10 采收 10.1  采收时间 大棚栽培新毛芋艿一般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收获,露地栽培新毛芋艿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采收。宜分批采收,即收即售。 10.2  采收方法 先铲除地上部茎叶,用铁铲将整穴芋艿翻起,去除泥土,放在田间晾晒1天,掰出子芋、孙芋,按母芋、子芋、孙芋分开摆放在向阳处,散湿、去除泥土。留待分等分级和销售。 11 标志、包装、运输、贮藏、保质期 11.1  标志 应符合《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销售定量包装的新毛芋艿标签应包括:产品名称、执行标准、产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名称、净含量、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等,标签应字迹清晰、完整、准确、牢固。获得授权的应使用新毛芋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标志。 11.2  包装 收获经检测合格后就地整理、分级和包装。 产品外包装应按GB/T33129要求,使用新毛芋艿产品专用包装容器(箱、筐等),包装容器应保持干燥、清洁、透气、无污染、无异味、无腐朽、无霉变;包装容器内外均无尖刺。包装应张贴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 11.3  运输 装运时要做到轻装轻卸,防止机械损伤;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运输,运输过程中严防日晒、雨淋,注意防冻、散热。 11.4  贮藏 贮藏场所应阴凉、通风、干燥、清洁,防止日晒、雨淋、冻害、高温,严防有害有毒物质污染和病虫危害。 堆码时要轻卸轻放,防止挤压擦伤。 长期贮藏,堆码不应过大,按等级分别堆码,堆码应充分利用空间,堆与堆之间、堆与墙壁间留有1 m空隙,并控制适宜的温、湿度。 11.5  保质期 在常温条件下,新毛芋艿的保质期为15天;在长期贮藏条件下新毛芋艿的保质期为1个月。 12 留种 选择植株健康、长势较旺的田块作为留种田。留种田应在地上部分未枯萎前去除病株和杂劣株。留种田宜在10月下旬以后收获,方法为:收获完整芋盘,清理芋盘上大块泥土,晾晒1~2天;晾干后应用25%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均匀喷雾,再晾晒1~2天;用生石灰均匀包裹后,安置在地窖内,上面再铺上稻草,盖泥封口,最后再盖上稻草进行越冬贮藏。 13 档案管理 对种植、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记录,并保存2年。 农事记录录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建立数字化田间生产技术档案,长久保存。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ew hairy taro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11
实施
2024-06-11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毛芋艿质量分级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安全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藏与保质期。 本文件适用于新毛芋艿在生产、买售过程中的质量分级评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8855  新鲜水果和蔬菜取样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新毛芋艿 Xinmao taro  由太仓原新毛地区农户系统选育而来的,具红芽个大、软糯丝滑、芋香浓郁特点的地方芋头品种。 3.2 芋形指数index of tara shape 商品芋纵径与横径的比值。 3.3  相对标准偏差(RSD)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测量结果标准偏差与算术平均值的比值。 4 感官指标 4.1  感官基本要求 应具备新毛芋艿品种典型特征:子芋卵圆形或长卵圆形,表皮淡褐色,具红褐色环状鳞纹;芽尖粉红饱满;芋肉乳白色。 4.2  分级要求 按表1的指标进行分级。 表1  感官指标分级要求 项目 精品级 优品级 形状 卵圆形 卵圆形或长卵圆形 芋形指数 1.4~1.6 1.2~2.2 破损率 破损率≤2% 破损率≤5% 重量 1)100g>单个子芋重≥70g; 2)6~7个/500g。 1)70g>单个子芋重≥40g, 单个子芋重>100 g 2)4~12个/500g。 一致性 芋形指数RSD≤10%;重量RSD≤10% 芋形指数RSD≤20%;重量RSD≤20% 口感 口感细、硬度软,糯性强、香味浓 4.3  等外品 感官指标低于优品级的为等外品,允许作新毛芋艿种芋销售或深加工用。 5 卫生安全指标 污染物、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2、GB 2763中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6.1  感官基本要求 采用多名试验人员目测外形、颜色。 6.2  分级指标 6.2.1  芋形指数 按GB/T 8855进行取样,采用直尺或游标卡尺,测定单个商品芋纵径和最宽处的横径,计算纵径与横径的比值。计算20个商品芋的平均芋形指数。 6.2.2  破损率 按GB/T 8855进行取样,随机抽取50个商品芋,测定其中破损商品芋个数,计算破损率。同一批次样品应测定3次,计算平均数为该批样品的破损率。破损不包括子芋与母芋连接处的脱离伤口。 6.2.3  重量 按GB/T 8855进行取样,用精度为1 g的台秤单个商品芋重量,读取示数。计算20个商品芋的平均重量。 6.2.4  一致性 按6.2.1项下方法,计算20个商品芋的芋形指数RSD;按6.2.3项下方法,计算20个商品芋的重量RSD。 6.2.5  口感 按GB/T 8855进行取样,蒸煮后口尝,填写芋头食味口感鉴定表(附表),评价商品芋质地细腻度、硬度、糯性和香味。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批次 同一地块、同批收获、同一品种、同一等级、同一包装日期的新毛芋艿为一个检验批次。 7.2  抽样方法 按GB/T 8855规定的方法抽取。 7.3  判定规则 7.3.1  感官指标 每批受检样品的感官基本要求应全部符合。表1各项感官指标符合同一级要求时,判定为该级别产品;当某一项或或多项不符合本级别要求,但均符合下一等级要求时,可判定为下一级别产品。 7.3.2  卫生安全指标 卫生安全指标合格,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凡某项目检验不合格,按不合格批次处理,不应复检。

Quality grading standards for new hairy taro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11
实施
2024-06-1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毛芋艿的品种来源、植物学形态特性、生产性能、品质特性、种植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新毛芋艿的品种描述和鉴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 NY/T 848  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要求(段落中坐标区域不适用于产地要求的描述,改为关于土壤成分的要求) 新毛芋艿产地应符合NY/T 848的要求。 5  品种及特征 5.1  品种 由苏州太仓市原新毛地区农户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早熟型红芽芋头品种。 5.2 植物学分类 天南星科芋属,湿生草本植物芋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红芽芋类型。 5.3  叶柄特征 新毛芋艿叶柄为乌绿柄,性状见表1。 表1  新毛芋艿叶柄性状 形态 直立,下部鞘状 柄长 20~130 cm 颜色 绿色;叶着生处褐色 5.4  球茎特征 新毛芋艿收获期球茎特征为“红芽个大”,具体性状见表2。 表2  新毛芋艿收获时块茎性状 形状 母芋近球形;子孙芋卵圆形或长卵圆形 表皮特性 表皮淡褐色、光滑;具较密红褐色环状鳞纹组成的芋节;披棕色毛 肉色 白色 芽色 粉红色 重量 单个母芋400~800 g;单个子芋40~100 g 5.5  产量特性 露地种植:1500~1800 kg/亩;大棚种植:1400~1600 kg/亩。 6  品质特性 6.1  感官描述 新毛芋艿具有“软糯丝滑、芋香浓郁”的口感特征。具体为:芋蒸煮后,硬度偏软,质地细腻,口感糯滑,粘液多,具特殊芋香味。 6.2  营养品质特性 新毛芋艿营养品质特性见表3。 表3 新毛芋艿营养品质特性 营养成分 含量 氨基酸总量 2.9~7.0 g/100g 总糖 5.1%~13.3% 淀粉 412~891 mg/g 粘多糖 3.1%~6.2% 多酚 0.9~2.4 mg/g 钙 1.4~5.1 g/kg 锌 12~125 mg/kg

New hairy taro variety standard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11
实施
2024-06-11

本文件规定了元谋县鲜食玉米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与播种、田间管理、采收。

Green food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resh corn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11
实施
2024-06-11

范围 本文件对新毛芋艿健康种芋扩繁技术体系中的脱毒组培苗培育步骤和健康种芋扩繁田间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规定。 本文件适用于新毛芋艿的健康种芋繁殖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36210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 种植业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及评价指南 NY/T 848  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健康种芋  英文翻译 运用芋芽离体培养方法脱有害病原菌,并经扩繁种植而获得的无病原菌感染的种芋。 3.2   脱毒组培苗  英文翻译 运用芋芽离体培养方法培育而成能够栽植成活的芋头完整植株。 4  生产基础条件要求 4.1  生产主体要求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经营主体。 4.2  产地环境要求 符合NY/T 848中规定。 4.3  新毛芋艿脱毒组培苗育苗基地要求 新毛芋艿脱毒组培苗育苗基地建设应符合GB/T 36210中要求。 新毛芋艿脱毒组培苗育苗基地应具有种苗生产许可的专业机构,应具备保温、避雨、防虫的设施大棚。棚内空间大(棚高2.5 m以上,肩高1.8m以上,宽6 m以上);结构稳定,具有较强的抗风性;棚四周裙膜方便升降;防虫网宜选用40~60目优质尼龙纱网;遮阳网宜选用遮阳率50%的黑色遮阳网。 4.4  新毛芋艿健康种芋扩繁基地 新毛芋艿健康种芋扩繁基地建设应符合GB/T 36210的要求。 露地田块和设施大棚均可;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宜选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沙性壤土;应未种植芋头、甘薯、马铃薯、山药等地下根茎类作物2年以上;大棚内土壤须充分翻耕,使肥力均匀。 5  新毛芋艿脱毒组培苗培育 5.1  种芋选择 用于留种的田块,宜在地上部分未枯萎前去除病株和杂劣株。收获后挑选健康的子孙芋(20~40 g)作为脱毒组培苗用种芋。 5.2  浸种 用嘧菌酯1500倍液的混合药液浸种5~10分钟。 5.3  催芽 按照苗床宽1.0~1.2 m,长度根据种芋量确定,提前将苗床平整,浇透水。将浸种好的种芋均匀铺在苗床上,避免局部堆叠过厚(不超过3层)。用常规蔬菜育苗基质覆盖芋球,覆盖基质厚度约3 cm,再喷水淋透;上层覆盖塑料膜保湿保温;如棚内温度不足20°C,在苗床上加盖小拱棚。每隔7~10天,揭开薄膜检查种芋出芽和基质水分情况,及时分拣清理腐烂种球,并保持基质湿润,如基质过干,应及时喷水,但不能积水,积水易致种芋腐烂。 5.4  切芽 当种芋上新芽长达1 cm以上且新发根数多于3条时,可准备切芽。用75%酒精消毒刀具和垫板;沿种芋新发根的下沿切下芽体,注意不要伤及根。如发现切口有病斑,及时剔除病芽,并用75%酒精再次消毒刀具和垫板。 5.5  育苗 选用72孔穴盘,装满经消毒处理并添加必要腐殖酸、益生菌和激素的育苗基质,浇透水备用。将切下的芽,芽尖朝上,播入穴盘基质中。以露出芽尖,根系盘好完全埋入基质为宜。将播好的芽盘整齐排放入育苗基地,育苗的最适温度18°C ~25°C;若白天温度超过25°C,育苗区宜覆盖遮阳网;夜间温度低于15°C需要在苗盘上搭盖小拱棚铺设薄膜保温。育苗期间,宜每天早晚均匀喷施补水,保持基质湿润。 6  健康种芋扩繁 6.1  田块准备 健康种芋扩繁田块应提前进行全田石灰氮处理,施用基肥,充分翻耕。宜起1.2 m宽畦面,沟宽0.3 m,一垄两行;覆盖黑膜,推荐使用全生物降解黑膜。于行内按株距0.35 m打种植孔,种植孔深10~15 cm;孔内填充常规蔬菜育苗基质,浇透水后,再次补满基质至沟平。 6.2  脱毒组培苗移栽 待穴盘中脱毒组培苗长出2片叶、地上部分高于8 cm时,将脱毒组培苗移栽入健康种芋扩繁田。以阴天或小雨前进行芽苗移栽为宜。移栽后立即浇水保湿,并覆盖遮阳网。 6.3  田间管理 6.3.1  遮阳管理 移栽后的前7~10天内全天覆盖遮阳网;待脱毒组培苗长出新叶后进行炼苗:于傍晚揭开遮阳网、第二天阳光直射前重新盖上遮阳网;炼苗3~5天后,不再覆盖遮阳网。 6.3.2  水分管理 移栽后的前两周宜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以保持基质含水量80%左右;待脱毒组培苗长出新叶后,可适当减少浇水次数,每1~2天浇水1次;待脱毒组培苗生长至20 cm以后,按芋头栽培常规水分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6.3.3  其他管理 施肥管理按新毛芋艿常规种植进行;在施用发棵肥前,若苗期长势一致性较差,可对弱苗增施氨基酸冲施肥800倍液(可酌情多次施用,两次施用间隔7~10天),以促平衡;相关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496规定。 病虫害防治按新毛芋艿常规种植进行田间管理;相关农药施用应符合GB/T 8321规定。 在脱毒组培苗全生育期应不除边荷,保留分株,直至收获。 6.4  收获保存 6.4.1  适时收获 收获前20天不浇水;宜11月上旬后择晴日收获。 6.4.2  健康种芋保存 收获完整芋盘,清理芋盘上大块泥土,晾晒1~2天;用25%阿米西达悬浮液800倍液均匀喷雾,再晾晒1~2天;用生石灰均匀包裹后,用泥土覆盖,上铺一层塑料膜隔绝水气,最后再盖上稻草进行越冬贮藏。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expansion of healthy seedlings of new hairy taro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11
实施
2024-06-11

本文件规定了大理独头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种植环境和生产、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运输

Dali Single clove Garlic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11
实施
2024-06-11

本文件规定了露地辣椒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栽培技术、采收采收、农业废弃物处理、包装、贮运、生产档案管理等

Green food ——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epper production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11
实施
2024-06-11

本标准规定了瓜类蔬菜病毒病的术语和定义、发生流行规律、病害诊断、检测等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viral diseases of melon vegetables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05
实施
2024-06-05

本标准规定了扩散前沿区柑橘黄龙病可持续防控的术语和定义、检疫、预防、诊断、防控等。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stainable control of Huanglongbing in the spreading frontier area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05
实施
2024-06-05

本标准规定了蔬菜十字花科病毒病的术语和定义、发生流行规律、病害诊断、防治原则、防治方法、统防统治、防控档案等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viral diseases of cruciferous vegetables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4-06-05
实施
2024-06-05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