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4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1666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112

品种选择、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清洁田园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pen field cultivation of spring beans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20
实施
2024-01-01

4 要求 4.1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有机产品应符合GB/T 19630的要求。 4.2 投入品要求 应遵守NY/T 393、NY/T 394的要求, 有机产品投入品应符合GB/T 19630的要求。 4.3 质量要求 4.3.1 基本要求 具有本品种南瓜的成熟度,即发育充分、瓜腔充实、瓜籽成熟;具有本品种南瓜固有的色泽和形状,瓜体完整,果形正常,无畸形、开裂、腐烂、异味、病虫害、灼伤、冷害和冻害,无明显的机械损伤和表皮损伤。 4.3.2 分级 按照成熟度、新鲜度、完整度和均匀度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见表1)。 4.3.3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 4.3.4 安全指标 污染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要求。 其他污染物限量、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2、GB 2763的要求;绿色食品应符合NY/T 747的要求;有机产品应符合有机产品认证的要求。

Jinggangshan pumpkin

ICS
67.08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20
实施
2023-12-25

规定了设施葡萄套种荠菜栽培的产地环境、设施结构、种植模式、品种选择、生产技术和生产记录的管理要求。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shepherd's purse with facility grape interplanting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20
实施
2023-12-20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霍山红灯笼辣椒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选择、种苗培育、大田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提纯复壮和生产档案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霍山红灯笼辣椒栽培技术指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现行部分) GB/T 15063 复合肥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 3 部分:茄果类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霍山红灯笼辣椒 huoshan red lantern chili 种植在霍山县境内海拔高度 600 m 以上形状似“红灯笼”状的辣椒。 3.2 门椒 door pepper 辣椒根基部一级分枝处、第一个花朵、长成的一个辣椒果实

Huoshan Red Lantern Pepper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9
实施
2023-12-19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别山茭白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采收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别山地区高山茭白栽培技术指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现行部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835 茭白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NY/T 835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Wild Rice in Dabie Mountains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9
实施
2023-12-19

4 基本要求 4.1 场地要求 整个栽培场所应清洁、排水通畅、水源干净、空气清新,交通便利,生产场所应距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烟尘和粉尘等污染源的距离符合NY/T 2375的规定,水源质量符合GB 5749的规定。栽培区与原料库、发酵场地、成品库、生活区应分开。 4.2 菇房要求 4.2.1 菇房环境应符合NY 5358 和NY/T 2375的规定,具有通风、调温、控湿的条件;门窗能随时开启或关闭,装有防虫网,关闭门窗后能够进行环境消毒处理。工厂化栽培菇房的新风系统要定时更换或清洗过滤网。 4.2.2 菇房用钢架搭架、聚氨酯保温板围成,宽7m,长30m,高4.2m,三排宽为1m床架, 长27m,总高2.4m ,层高48cm,过道宽为1m,每个床架为5层床架,一个菇房的实际种植面积300m2~405m2。菇房安装长1m~1.5m灯带用于补光。 4.3 设施设备 栽培设施应具有保温、耐用、隔热效果好等特点,具有防雨、遮阳、挡风等基础设施,所用材料均应无毒、无害、无挥发性刺激成份,应符合NY/T 2375的规定。使用前严格消毒,对密封性好且有蒸汽管道的菇房,在进料前进行蒸汽消毒。 4.4 栽培基质 栽培原料应选择无霉变、无污染,不含杂菌和害虫,符合NY 5099规定。栽培原料放置场所应通风换气,保持环境干燥,防止害虫和霉变。 5 生产技术 5.1 栽培配方 参考配方: a) 杏鲍菇菌渣97%,过磷酸钙 1.5%,轻质碳酸钙1.5%; b) 杏鲍菇菌渣95%,石灰粉5%; c) 杏鲍菇菌渣90%,稻草5%,石灰粉5%。 5.2 培养料预湿 将杏鲍菇菌渣脱袋粉粹,晒干备用。用石灰水预湿菌渣,pH值6~7,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70%~75%,建堆进行室外发酵处理。 5.3 培养料一次发酵 工厂化以杏鲍菇、金针菇等栽培废料为主要原料进行分堆堆制,将泡透的菌渣,以及配方其他原料依次加入,搅拌混匀,建堆,堆高1.0m~1.5m,宽为2.5m~3.0m,长度依场地而定。料堆表面每间隔50cm 打透气孔(直径约15cm),料堆表面以下30cm处的料温至少达到55℃以上,间隔3~4d翻堆一次,在室外发酵约7d~10d。一次发酵结束后使培养料的含量控制在60%~65%。目测方法为:用力握一把料 ,指缝间有5~6滴为宜;若顺着手指往下流,说明水分太大,需加配制好的干料;若无水滴出说明料太干,还需加水补充。 5.4 培养料二次发酵 培养料经过一次发酵后进入菇房进行二次发酵,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a) 采用自然升温法:一般培养料进房后第1d~2d利用培养料自然升温,第3d使料温达到65℃,开启内循环48h,使培养料继续保持此温度,然后通新风10h~12h使料温保持50℃~55℃维持2d,最后通新风使料温降到38℃左右,此周期约为7d~9d。发酵结束后,基质表面应产生大量有益于草菇菌丝生长的白色高温放线菌菌丝,且没有明显的氨味。 b) 采用蒸汽发酵法:培养料进房后第1d利用培养料自然升温,第2d通人蒸汽,打开新鲜空气阀门 ,提供连续少量新鲜空气,开启内循环风机使菇房内空气流通均匀。采用蒸汽发酵,一般使料温升温可达65℃,保持10~12h;结束后通新风,12h内把料温降到50℃~55℃;24h后加大通风,使温度再次下降,空气温度降至35℃~38℃,料温40℃~43℃。发酵结束后,待料温降至约38℃时播种。 5.5 播种 5.5.1 菌种要求及播种 菌种选择经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菌种企业生产的无污染、无虫卵、菌丝生长正常、符合NY/T 528规定的菌种。将菌种掰碎放在干净已消毒容器内,待培养料的料温下降至38℃时开始播种,播种前按照约1kg/m2~1.5 kg/m2进行喷水,使含水量达到70%~72%。采用撒播法播种,播种量为0.2kg/ m2~0.5 kg/m2,播种后压实培养料,使菌种与培养料充分接触,利于菌丝萌发。 5.6 发菌期管理 播种后6h后菌丝开始萌发,发菌初期(播种后3d~4d)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发菌阶段宜控制菇房温度30℃~32℃,料温控制在36℃~38℃,使空气湿度达85%~90%左右,播种第5d适当通风换气,一般在温度较高或天气回暖时的中午通风换气30min。 5.7 出菇期管理 5.7.1 出菇期管理 出菇阶段菇房温度宜在30℃~32℃,培养料的温度保持在36℃~38℃,菇房相对空气湿度达90%~95%左右,经过3d~4d的管理,菇蕾开始形成。 5.7.2 水分管理 播种后前5d保持原有湿度,第6d开始喷出菇水,当原基长到黄豆大小时,此时要向料面喷水及空间喷雾化水,增加床面和空间湿度,料面喷1次~2次水,每次喷水量0.8kg/m2,培养料的含水量保持70%,使空气湿度达85%~90%左右。注意喷水的水温应与气温相近,与料温相差不应超过4℃。 5.7.3 光照管理 第6d,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给予光照的刺激,适宜的光照为50lx~100lx,光照时间可昼夜不停,室温温度保持在28℃~30℃,料温32℃~35℃,使空气湿度达85%~95%左右。 5.7.4 通风管理 原基形成后,要加大通风量、增加通风次数,促进草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通风管理与水分管理相联系,喷水后应通风,避免积水造成烂菇。 6 采收 草菇生长速度极快,应及时采收,当包膜未破裂,菌盖及菌柄没有伸出时采收为好,直径达到2cm~4cm,不宜超过5cm,采收时动作要轻,应一手按住草菇生长部位,一手将草菇左右旋转轻轻摘下,切忌拔取,以免牵动菌丝影响以后出菇。 7 贮藏与运输 采后的草菇宜在18℃库房打冷处理4h~5h,分级包装后贮藏温度为15℃~18℃冷链运输及销售,包装和标志等应符合GB/T 24616要求。 8 病虫害防治 栽培草菇常见杂菌是鬼伞、白色石膏霉、褐色石膏霉、青霉等,栽培草菇常见虫害为螨类、菇蚊、线虫等。对病虫害的防治,应防重于治。宜采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措施。 9 生产档案记录 建立菌渣轻简化栽培草菇的技术档案。对每一生产周期原材料应用、栽培管理技术、产品销售等过程全程记录,并保存2年以上。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mple cultivation of straw mushrooms using fungus residues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8
实施
2023-12-18

4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农业防控、生态调控、化学防治等多种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配合应用,组成有效的防控体系。 5 螨害调查与识别 5.1 调查时间 在毛木耳栽培前、发菌期、出菇期和储藏期等主要发生期调查。 5.2 调查方式 采用机械抽样法对发菌中的母种、原种、栽培种等各级菌种进行螨虫调查,应符合NY/T 528-2002和NY/T1284-2007的要求。采取随机抽样法以不少于5%的出菇袋或栽培面积比例进行抽查,发现螨类应全部调查,应符合TJAASS 41-2022的要求。 5.3 识别方法 害螨的识别方法见附录A。 5.4 调查地点 江苏省内毛木耳袋栽生产区。 5.5 螨害风险分析 根据该种类害螨的相关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以往发生频次、危害程度、分布情况、防控难度等指标进行定性分析,综合评价确定一般关注、重点关注和转入风险评估三个档次,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的有害生物提出防控管理措施,应符合TJAASS 41的要求。 6 防控方法 6.1 产前预防 6.1.1 产地环境要求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2375的规定。 6.1.2 产地选择 应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有饮用水源。场地周边5 km以内无化学污染源;100 m内无集市、水泥厂、石灰厂、木材加工厂等扬尘源;50 m之内无禽畜舍、垃圾场和死水水塘等危害食用菌的病虫源滋生地;距公路主干线200 m以上,应符合NY/T 2375和NY/T 749的要求。 6.1.3 环境管理要求 6.1.3.1 生产场地应清洁干净,清除杂物、杂草,排水系统畅通,地面平整,不积水、不起尘,保持环境卫生。生产基地布局符合工艺要求,应区分污染区和洁净区,减少产品污染风险。生产区和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生活区应区分。 6.1.3.2 应符合NY/T 2375和NY/T 749的要求。 6.2 农业投入品要求 6.2.1 无病虫菌种 菌种纯度高,生长健壮,抗性强,镜检无螨虫侵染,应符合NY/T 1742要求。菌种制作流程及菌种中螨虫的检验应符合NY/T 528和NY/T1284的要求。 6.2.2 原辅材料要求 原辅材料在放置过程中,应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贮藏环境干燥,防止原辅材料滋生螨虫。原辅材料使用前应在阳光下翻晒,将霉变、虫蛀严重的原辅材料拣出并作无害化处理。对木屑等原料的堆制期有特殊要求的,应按照生产实际进行处置。 6.2.3 生产用水要求 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6.2.4 栽培容器选择 菌袋选用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类产品,质量符合GB 9687和GB 9688的相关规定。 6.2.5 生产设施要求 接种工具、接种箱、接种室、床架、栽培房等在使用前均要进行消毒处理,可参见附录B中列举的方法进行消毒。菇房(棚)应通风良好、可密闭、控温、控湿;未安装通风设备的菇房(棚),通风处和门窗应安装孔径为0.21cm~0.25cm 的防虫网或防虫设备、黄板。棚膜质量应符合GB 4455的要求。 6.3 产中防控 6.3.1 农业防控 优先选用抗螨性强的毛木耳菌种,用于生产的菌种必须健壮、适龄且无病虫杂菌污染;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品种特性合理安排生产季节,选择科学合理配方,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发酵和灭菌处理,不应随意加入化学添加剂,应符合GB 2760和NY/Y5099的要求;严把原辅材料质量、配制、灭菌关,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接种。 6.3.2 生态调控 根据栽培设施和季节变化合理控制,确保毛木耳健壮生长,提高毛木耳自身抗性。 6.3.3 化学防治 应使用登记在食用菌上的农药,参见附录B。国家禁止在食用菌上使用的农药参见附录C。 6.4 产后防控 出耳结束后,废弃菌包及菌渣应进行及时清理并运离产地,清洁后进行灭虫和消毒处理。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5和GB/T 8321.7的要求。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ungus mites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8
实施
2023-12-18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  绿色食品规定,园区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富硒富钼、保水保肥力强,旱能浇、涝能排、土壤pH值在7.5以下,茬口与甜瓜或茄果类蔬菜的地块春秋茬栽培。 5 种植方式 大、中、小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等3种设施。 6 品种选择  根据春秋栽培模式的需要,因地制宜选择果菜两用高产中大果形口感番茄,如;吉诺比利、沙田一号、好柿来、中型口感番茄;抗病毒、抗重茬、抗逆性强、口感适宜市场认可度价值高等特点的甜脆脆一号、二号、京彩6号、8号等高端番茄品种。 7.口感番茄设施生产操作工序 第一道工序 穴盘基质育苗 选用72孔苗盘、夏季选用128孔苗盘。 第二道工序 基质配置 按体积计算,草炭:蛭石2:1,或草炭:冬春季配制基质时,每立方米加入平衡复合肥2千克。夏季配制基质每立方米加入平衡复合肥1~1.5公斤,  第三道工序 种子处理 播种前检测发芽率,选择发芽率大于90%以上的籽粒饱满、发芽整齐一致的种子。秋季茬口种子必须用10%磷酸三钠处理15~20分钟杀灭种子带毒风险。 第四道工序 原生育苗基质与生物菌药配置 每一立方基质加入200克1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NCD-2生物杀菌剂。 第五道工序 播种 清水将基质喷透,机器播种,注意技师挑拣穴播重粒或补充空穴种子。播种深度大约1厘米,播后覆盖蛭石,喷洒6.25%咯菌睛·精甲霜灵封闭苗盘,冬季苗盘上加盖一层地膜保水保温,夏季不盖膜,但要及时喷水。 第六道工序 淋水洇湿 自动机器喷淋。 第七道工序 育苗温湿度管理 出苗后白天气温保持在25℃左右,夜温16℃~18℃为宜。温室夜温偏低(低于10度)时,可采用地热线或热风机加温 第八道工序 苗期病害防控 二叶一心时淋根施入咯菌睛·精甲霜灵锰锌+螯合氨基酸600倍液即(阿亮益)套餐。  第九道工序 番茄嫁接 针对根结线虫病、枯萎病、青枯病,砧木嫁接,劈接法进行嫁接。 第十道工序 嫁接苗管理   盖上薄膜保湿。保持95%以上的空气湿度。温度白天20~26℃,夜间16~20℃。 第十一道工序 设施棚本田施肥 每亩施有机肥4000~5000公斤,基肥加15公斤平衡肥、过磷酸钙100公斤,中微量元素(昆卡)1公斤。 第十二道工序 整地 底肥中的有机肥铺施于地面,然后机翻混匀后搂平地面。作垄后开沟将底肥中的化肥施入沟中。 第十三道工序 作垄 高垄种植,垄高20厘米,宽40厘米。行距100厘米,株距33~40厘米。定植前7~10天将垄作好等待定植。 第十四道工序 定植高度 位置要高于栽培畦土表面1公分距离。 第十五道工序 定植密度 冬春季密度2200~2400株/亩;秋季密度2200~2600株/亩不等。 第十六道工序 带蕾定植 采用5~6片叶的小龄苗定植缓苗快,垄上按33~40cm的株距挖穴,穴深10~12cm,株距30cm。 第十七道工序 定植后温度管理 温度可控制高一些,缓苗快。白天可达32~35℃。缓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18℃。 第十八道工序 开花结果温度 白天温度20~30℃,夜间15℃左右。 第十九道工序 水分管理 滴灌浇足定植水,35方/亩左右,到第一穗果核桃大小时再第二次滴水。 第二十道工序 保健性绿色防控 采用嘧菌酯100毫升+噻唑锌500毫升+氨基酸(阿速勃根)500毫升/亩,随滴灌水肥菌药一体化分层进行或灌根施用。 第二十一道工序 施肥 缓苗肥;根萌 5公斤随水进行。 第二十二道工序 施肥  幼果膨大起身肥,腐殖酸(普利纳)5升+水溶肥高钾10公斤.滴灌。 第二十三道工序 植株调整 采用单干整枝法,每株只留1个主干,把所有侧枝都陆续摘除掰掉。 第二十四道工序 吊蔓  生产采用吊蔓的方式,各行上部拉上铁丝,尼龙线吊在铁丝上。 第二十五道工序 熊蜂授粉 将熊蜂蜂箱放置地面,用砖垫高10公分。初夏冷棚模式高温时节,下挖50公分地坑放置小型水缸将蜂箱放置其中,保正熊蜂生存活性。 第二十六道工序 打杈   除主干和换头后的主侧枝外,其余的侧枝和赘芽都要掰除去掉。 第二十七道工序 第二次施肥 第二穗幼果起身肥,每亩追施腐殖酸(普利纳)9升+水溶肥10:5:40高钾水溶肥10~12公斤。 第二十八道工序 施肥 第三、四次施肥,水溶肥10:5:40水溶肥10~12公斤+阿耶多5公斤(1桶)。 第五次施肥,阿耶多三升+水溶肥10:5:40高钾水溶肥8~10公斤。 第二十九道工序 保健性绿色防控 第二次防控:定植50天后,用嘧菌酯200毫升+噻唑锌1000毫升+氨基酸(阿速勃根)1000毫升/亩,随滴灌水肥菌药一体化分层进行或灌根施用。 第三十道工序 摘心 打顶时机由时节以及品种生长类型所决定。一般留5~6穗花序后摘心,在最后一穗花序充分开花座果后,留取花穗以上3~4片叶子,其余摘心打顶。 第三十一道工序 去叶 越冬栽培的要考虑进行局部打叶增加光照。对已收获的下部果实周围的枝叶要及时全部打掉。 第三十二道工序 疏花疏果 大果型品种一般第一穗果留3~4个,以上各穗留4~5个;中果型品种第一穗果留4~5个。  第三十三道工序 控水 完成最后施肥后,核心产量形成后进入控水控肥阶段,以便增加口感番茄甜度和风味。 第三十四道工序 采样送检 采摘有代表性的果实送检测中心检测。 第三十五道工序 落蔓 越冬一大茬多穗的长季节番茄需要落蔓,将底部茎有序地盘绕在根部。 第三十六道工序  采收分拣 根据口感番茄品种特性和订单进行分类,按照客商要求等级分拣,采用微红、半红、全红果实等级包装。 第三十七道工序 贴上商标和品牌标贴。 第三十八道工序 包装上市。

Taste Tomato Facility Production Operation Process

ICS
01.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8
实施
2023-12-18

4 测报调查 4.1 调查时间 在食用菌接种后至开始出菇管理的整个发菌期,每周调查一次;出菇期每潮子实体原基形成前调查1次。 4.2 调查方法 在菇棚(房)内采用五点取样法抽取菌包10个,将菌包出菇面3cm厚度培养料切下浸在盛有1%盐水的密闭透明容器中,浸泡5h 后观察。草腐菌类取样点为按照五点取样法选择10cm(长)×10cm(宽)×3cm(深)的表层覆土或培养料10个样本,样品收集后浸在盛有1%盐水的密闭透明容器中,浸泡5h 后观察。记载每个菌包内或取样点中的跳虫头数,计算单包或单个取样点跳虫数和危害率。观察结果记入《食用菌跳虫调查记载表》,格式见表A.1。 4.3 农事管理活动和环境情况记载 观察记载食用菌发菌期和出菇期的栽培密度、病虫害防治情况,观察记载菇棚(房)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通风等条件情况。观察结果记入《食用菌栽培管理和环境情况记载表》,格式见表A.2。 5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按照食用菌夜蛾的发生规律,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综合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控。 6 综合防控 6.1 生态调控 6.1.1 场地选择 栽培场地应远离污染源,交通便利,排水畅通、水源清洁充足,与周边化学污染源、工业废弃物、扬尘源等地点的距离应符合NY/T 2375的规定。 6.1.2 场所清洁 做好栽培场所日常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棚室内病虫蘑菇与残体、棚室内及周边杂草,带出棚外在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栽培场所使用前,地面硬化的场所应彻底打扫,地面未硬化的场所可撒石灰消毒。栽培结束后,应及时清除菌渣,运离栽培场所,并对空菇棚(房)进行消杀后通风干燥。空棚期可通过闷棚、晒棚等方式杀死残留的虫源。 6.1.3 菌种选择 菌种选择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菌种企业生产的无污染、无虫卵、菌丝生长正常的符合NY/T 528规定的菌种。菌种中害虫的检验应符合NY/T 1284的要求。 6.1.4 生产投入品选择 用于食用菌生产的栽培原料、化学添加剂、塑料袋等生产投入品应符合NY/T 528和NY/T 2375的规定。 6.1.5 规范操作 在袋栽食用菌的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和草腐类食用菌的发酵、上料、接种、覆土等环节规范操作,接种过程中做好空间、工具及人员的消毒工作,各环节操作应符合NY/T 528的规定。 6.1.6 栽培管理措施 6.1.6.1  菌丝体期管理措施 菌丝体生长期的室内温度应恒定保持在低于栽培品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定时通风,遮光培养。接种7d~10d后开始检查菌丝生长情况,每隔10d~15d检查一次,直到菌丝长满。检查时应轻拿轻放,若发现有害虫侵染,应及时清理,运至远处深埋或焚烧。 6.1.6.2  子实体期管理措施 子实体生长期菇棚(房)的温湿度调节应根据栽培品种的特性要求进行,使其温、湿、光、气均处于最佳范围。尽量采用雾状喷头进行喷水,避免料面、菇体上长期积水。采菇后应及时将料面和地面的菇根、残渣清理干净。出菇结束的废弃菌渣应及时处理。 6.2 物理防治 用糖1份、酒1份、醋2份、水20份,加入适量广谱触杀型杀虫剂混匀,然后放置在菇棚(房)内走道或四周,可以诱杀跳虫。 6.3 化学防治 在空棚(房)期可对空间和地面用化学农药进行杀虫预防。在菌丝体生长期危害率高于30%时可对空间、菌袋周围及袋口用化学农药进行杀虫防治。在子实体生长期危害率高于30%时可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施药应在采摘后进行,有子实体正在生长时不得使用化学杀虫剂。应选择生物药剂与化学药剂交替使用,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轮换使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按照GB 4285、GB/T 8321的规定执行。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diction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Pests of Edible Fungi Part 4: Springtails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8
实施
2023-12-18

4 场地环境 4.1 林地条件 银杏林行间距3m~8m,银杏树胸径>5cm,树干高>3.5m,银杏林下遮光率<80%。 4.2 场地环境条件 保持银杏林下清洁卫生、排灌设施完善、水源干净、空气清新,生产场地应符合NY/T 5358和NY/T 5010要求。交通便利,远离医院、畜禽养殖厂和扬尘源,周边2km以内无“工业三废”等污染源。危害食用菌的病虫滋生地的距离符合NY/T 2375要求。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要求。林地地势平坦、向阳。栽培区与原料库、发酵场地、成品库、生活区等应分开。 4.3 土壤条件 壤土或沙质混合土。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4%,pH值6.8~7.5,无除草剂等化学污染。 5 设施条件 5.1 设施环境要求 设施环境应符合NY 5358和NY/T 2375要求,具有微通风、控温、调湿、调光等条件。 5.2 栽培设施 栽培设施所用材料应无毒、无害、无挥发性刺激成份,应符合NY/T 2375要求。适用拱形棚设施栽培。在银杏林地行间建拱形棚,棚高1.7m~3.5m,棚宽3m~8m。采用竹片、钢管等做支架。支架上覆无滴棚膜,棚膜上用草帘调节棚内遮光率至70%~80%,草帘上再覆一层薄膜。 5.3 补水设备 拱形棚内安装雾化喷淋补水装备。要求雾化喷淋均匀,接口和喷嘴处无滴漏和水滴反溅。棚周围挖宽40cm~50cm、深30cm~40cm排灌沟。 6 栽培基质 6.1 栽培基质要求 栽培基质主要有木腐菌菌糠、小麦、稻壳、发酵木屑、玉米芯、有机肥等。栽培基质应无霉变、无污染,不含杂菌或害虫。栽培基质应符合NY/T 1935和NY 5099要求。 6.2 储存场地要求 储存栽培基质场地应通风、干燥,防止滋生害虫和霉变。 7 栽培技术 7.1 土壤处理 清除地上枯枝等残留。施用普通有机肥1500kg/667m2~2000kg/667m2或商品有机肥200kg/667m2~300kg/667m2,杀虫颗粒剂4kg/667m2~5kg/667m2,石灰粉60kg/667m2~80kg/667m2,调节土壤酸碱度至6.8~7.5。翻耕深度>20cm,充分混合并整平。 7.2 菌种选择  选择地方适应性优良品种。菌种12℃~20℃恒温避光或弱光培养。菌龄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rel cultivation under ginkgo forest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8
实施
2023-12-18

3 术语和定义 绿色防控技术,按照“绿色植保”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节本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优化集成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新技术,构建以“绿色减灾、和谐植保”为核心的绿色防控体系,通过早期预防,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  绿色食品规定,园区土壤土壤肥沃、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力强,旱能浇、涝能排,土壤pH值在7.5以下。 5 种植方式 露地栽培或塑料大拱棚栽培。 6 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栽培模式和栽培茬口需要,因地制宜选择“耐寒优秀”、“炎秀”、“中青11”等抗病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的优良品种。 7 育苗 先将 1 公斤 NCD-2 枯草芽孢杆菌混入蛭石中,再与育苗基质(1000 公斤)混匀后 装穴盘,播种(或者播种后,将育苗盘移至育苗棚,喷淋 100 倍 NCD-2 枯草芽孢杆菌。)育苗。 15 天后,育苗盘喷淋 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剂 1000 倍,氨基酸必腾叶 800 倍。 8.定植 喷淋 300 克/升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 1500 倍和 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水剂 1000 倍,氨基酸必腾叶 800 倍。  9.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倒茬,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 2~3 年轮作。 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农事操作尽量减少对叶片的伤害。 采收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植株残体病叶,破坏害虫越冬场所;春、秋季节深翻整地,冻、晒虫卵及虫体,随犁灭虫。  10.物理防控 定植后,田间吊挂夜蛾类和小菜蛾的性诱剂诱集桶和三角台(每亩3个)或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直至收获。 11.化学防治 定植后10-15天,在滴灌水肥后,采用100毫升22.5%啶氧菌酯悬浮剂或80毫升25%嘧菌酯悬浮剂和3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100毫升、氨基酸(阿速勃)必腾根500毫升兑水15升配成母液,随水滴灌15-20分钟。  定植30~45天后,根据病虫发生程度(一般不用再喷药防治)用0.5%苦参碱水剂800~1500倍液或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Bt)(8000IU/μl)乳剂 2000 倍液喷雾2-3次,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幼虫和刺吸式害虫。用800倍47%春雷霉素·王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等间隔7d(天)喷施 3 次防治黑腐病。  12.适时采收 当花球球面直径长至13~15cm,小花蕾整齐未松散,整个花球紧实完好、呈鲜绿色时商品性最佳,为采收适期。采收时将花球连同 10cm左右长的嫩茎一起割下,花球要轻拿轻放,以防损伤。

Technical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roccoli pests and diseases

ICS
01.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8
实施
2023-12-18

本文件规定了简易拱棚栽培羊肚菌的栽培条件、菌种选择、整地与消毒、播种、简易拱棚搭建、营养包制备与放置、生长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 本文件适用于羊肚菌简易拱棚栽培。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mple shed cultivation of morels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6
实施
2023-12-26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元谋洋葱种植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灌溉水源、灌溉施肥设备、肥料选择与施用、灌溉管理、洋葱滴灌水肥一体化方案。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部门批准保护的地理证明商标 元谋洋葱田间水肥管理。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ertification Trademark Yuanmou Onion Drip Irrigation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ICS
01.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5
实施
2023-12-15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元谋番茄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保护范围、产地环境、种植技术要求、水肥管理、采收、产品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部门批准保护的地理证明商标 元谋番茄。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ertification mark Yuanmou Tomato

ICS
01.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5
实施
2023-12-15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元谋洋葱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保护范围、自然条件、种植技术要求、产品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部门批准保护的地理证明商标 元谋洋葱。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ertification mark Yuanmou Onion

ICS
01.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5
实施
2023-12-15

本文件规定了元谋番茄鲜果分级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级、检验规则、判定规则、标志、标签和包装。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元谋番茄的鲜果分级。

Yuanmou tomato fresh fruit grading

ICS
01.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5
实施
2023-12-15

本文件规定了元谋番茄绿色栽培技术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苗要求、定植、病虫害防治、采收、建立档案。

Yuanmou Tomato Green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ICS
01.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5
实施
2023-12-15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元谋洋葱育苗的产地环境、育苗季节、品种选择、种子质量、育苗设施、苗床准备、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种苗质量。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部门批准保护的地理证明商标 元谋洋葱育苗技术。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ertification Trademark Yuanmou Onion Seedl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ICS
01.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5
实施
2023-12-15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竹粉作为基料种植短裙竹荪的术语及定义、基料配置、种植环境、菌种、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清洗、烘干和生产档案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川南方竹林下种植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ltivate Dictyophora duplicata with bamboo powder as base material

ICS
65.020.20
CCS
A014
发布
2023-12-11
实施
2023-12-11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保护范围 5 产地环境 6 栽培管理 7 病虫害防治 8 质量要求 9 试验方法 10 检验规则 11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Tengzhou green radish

ICS
65.020.01
CCS
A014
发布
2023-12-09
实施
2023-12-09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