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20210525 2021第五届色谱网络研讨会

05-25 09:30-16:00

主讲人:张丽华,屈锋,康经武,陆豪杰


直播 视频回放
许国旺 - 色谱会致辞 张丽华 - 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 陆豪杰 - 蛋白质糖基化的分离分析新方法 刘虎威 - 2D-LC-MS脂质组学分析 屈锋 - 新冠疫情中的分离分析检测技术和病毒蛋白的核酸适配体抑制剂筛选 王秋泉 - Monolithic capillary HPLC stationary phases: desig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贾琼 - 磁性超分子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及在磷酸化蛋白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康经武 - 药物分析中的几个难题的解决方法 欧阳钢锋 - 固相微萃取活体采样与分析技术 郭彦丽 - 绿色、自动化样品制备新技术—超临界流体分离技术及最新应用 蒲巧生 - 低成本便携式芯片电泳系统 温焕斌 - 创新气相色谱技术助力食品质控及化工产品分析 孔祥虹 - 食品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检测的风险因素与关键质量控制 沈伟健 - 气质联用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 施超欧 - 自研安培检测器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古志远 - 亚纳米孔色谱分离介质的动力学调控研究 王勇 - 功能环糊“精”手性分离、识别、组装 白泉 - 二氧化硅核壳微球的制备及在其在快速分离中的应用 宋学博 -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和组学技术的白酒样品真实性研究 袁黎明 - 手性无机介孔硅用作色谱固定相研究 郭雯敏 - 核-壳颗粒纳流柱及其扩展选择性对botton-up蛋白质组学的意义 鲁锐 - 安捷伦创新液相色谱在生物制药的应用 赵新锋 - 基于受体色谱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结构修饰策略 钟启升 - 广谱二维液相及其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进入官方网站查看视频回放

【会议背景】

色谱分析技术,是近年来现代分析学科中比较活跃的技术分支,针对现实世界复杂基体的样品,通过先进 的色谱分析鉴定技术,可以获得更高的分离效果、更高的灵敏度、更理想的检出限。随着微流控技术、阀切换技术、电子学技术、软件技术等的发展,色谱分析已广 泛运用在生命科学、食品、环境、石油石化、香精香料、生物制药等各种领域。

【会议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国 内外色谱界学术交流,并采用更新颖的互联网形式组织交流活动,将色谱新技术和研究应用拓展和普及到更多的人,共同提高我国色谱研究及应用水平,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分析测试百科网承办,计划于2021年5月25-27日,组织“2021第四届色谱网络研讨会”。

【日程安排】

时间 主讲人 单位名称 报告题目
5月25日 上午 色谱技术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分析中应用专场
09:25-09:30
许国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致辞
09:30-10:00
张丽华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
10:00-10:30
陆豪杰
复旦大学
蛋白质糖基化的分离分析新方法
10:30-11:00
王秋泉
厦门大学
Monolithic capillary HPLC stationary phases: desig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11:00-11:30
贾琼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磁性超分子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及在磷酸化蛋白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5月25日 下午 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应用专场
14:00-14:30
赵新锋 西北大学 基于受体色谱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结构修饰策略
14:30-15:00
白泉 西北大学现代分离科学研究所 二氧化硅核壳微球的制备及在其在快速分离中的应用
15:00-15:30 钟启升 岛津 广谱二维液相及其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15:30-16:00 李绍平 澳门大学 薄层色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应用与展望
5月26日 上午 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应用专场
09:30-10:00
康经武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药物分析中的几个难题的解决方法
10:00-10:30
屈锋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工程系
新冠疫情中的分离分析检测技术和病毒蛋白的核酸适配体抑制剂筛选
10:30-11:00
鲁锐 安捷伦
安捷伦创新液相色谱在生物制药的应用
11:00-11:30
郭雯敏 艾杰尔-飞诺美
核-壳颗粒纳流柱及其扩展选择性对botton-up蛋白质组学的意义
11:30-12:00
袁黎明 云南师范大学 手性无机介孔硅用作色谱固定相研究
5月26日 下午 色谱技术在环境材料分析应用专场
14:00-14:30
王勇
天津大学理学院
功能环糊“精”手性分离、识别、组装
14:30-15:00
施超欧 华东理工大学 自研安培检测器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15:00-15:30
欧阳钢锋
中山大学
固相微萃取活体采样与分析技术
15:30-16:00
李海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高气压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中的应用
16:00-16:30 古志远 南京师范大学 亚纳米孔色谱分离介质的动力学调控研究
5月27日 上午 色谱新技术与新应用专场
09:00-09:30 刘虎威 北京大学 2D-LC-MS脂质组学分析
09:30-10:00
楚朋飞 Waters公司 直击新色谱应用难题,Waters最新液相PREMIER性能及应用介绍
10:00-10:30
刘震 南京大学 面向生命分析的分子印迹技术
10:30-11:00
蒋家奎 思聚仪器 最新的VOCs分析全流程解决方案-重新定义VOCs分析
11:00-11:30
郭彦丽 岛津
绿色、自动化样品制备新技术—超临界流体分离技术及最新应用
11:30-12:00
蒲巧生 兰州大学 低成本便携式芯片电泳系统
5月27日 下午 色谱技术在食品农产品分析应用专场
14:00-14:30
沈伟健
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气质联用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
14:30-15:00
温焕斌 岛津
创新气相色谱技术助力食品质控及化工产品分析
15:00-15:30
宋学博 北京工商大学 & LECO公司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和组学技术的白酒样品真实性研究
15:30-16:00 孔祥虹 西安海关技术中心 食品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检测的风险因素与关键质量控制

【往届回顾】

首届色谱网络研讨会:http://www.antpedia.com/webworkshop/6/

第二届色谱网络研讨: http://www.antpedia.com/?action-webworkshop-id-14

第三届色谱网络研讨会:https://www.antpedia.com/?action-webworkshop-id-27

第四届色谱网络研讨会:https://www.antpedia.com/?action-webworkshop-id-34

 
主讲人介绍

许国旺

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系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等。

正在担任 TrAC-Trends Anal Chem 的特约编辑,Metabolites 的副主编及 Anal Chem (2021-2022),Anal Chim Acta,J Proteome Res 等 10 多个杂志编委。HPLC国际会议科学委员会常委。

在 PNAS. Nat Protoc. Nat Commun, Hepatology, Adv Sci, Diabetes Care, Cancer Res, Clin Chem, Anal Chem 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文章,H-指数74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93 (Google)。申请发明专利超百件 (其中 90多项已授权)。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样品分离分析方法的创新性研究;代谢组学、暴露组学分析技术平台及其在疾病、中药、植物表型、食品安全等方面应用的研究。


张丽华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组长。2000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侧重于发展蛋白质组定性、定量和相互作用分析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装置。                    

陆豪杰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的定性和定量新方法及在临床中的应用,发表一百余篇SCI论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0),2014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16年入选第二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虎威

刘虎威博士1990年入职北大, 2001年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研究方向为: 生物药物分离与检测,主要包括色谱(包括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技术、应用领域为生命组学分析、药物分析与临床分析。迄今发表有关论文3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8件,著作3部,为多部英文著作撰写了11个章节。参与编写词典等工具书3部,教材3部。在色谱和毛细管电泳及其与质谱的联用技术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多次应邀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获得培养博士研究生35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后4名。学术兼职: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色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顾问;美国化学学会会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副秘书长,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色谱学会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理事。《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副主编,《分析仪器》编委会副主任,《色谱》执行副主编;《Analytical Chemistry》(2013-2015)和《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国际编委,《Molecules》分析化学部编委(2018-2020);以及《化学通报 》等十余种中文刊物的编委。

屈锋

屈锋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核酸适配体交叉技术学会理事长, 北京色谱学会副理事长,《Electrophoresis》,《Chin Chem Let》,《色谱》期刊编委。
长期从事多尺度靶标的核酸适配体高效筛选机理研究以及及毛细管电泳生物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建立了多模式毛细管电泳高效筛选核酸适配体策略和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出版《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适配体》,《核酸适配体手册》译著。2017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等奖。2019-2021年,发表论文31篇,申请和授权专利4项。

王秋泉

王秋泉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获日本群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担任Anal. Sci.副主编(2010-2011)、Anal. Bioanal. Chem.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环境化学》编委、《科学通报》编委、《分析化学》编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原子光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稀土学会理化检验委员会委员。研究兴趣为色谱与分离科学和原子光谱/质谱分析,主要应用色谱/电泳-光谱/质谱联用技术开展复杂环境和生物体系中关键元素和分子的分析方法学、持久性有毒污染物质的分离和检测,关注相关的“迁移转化”、“生物可利用性/毒性”、“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机制”;发展化学选择性和生物专一性元素标记策略,开展金属组学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在Angew. Chem. Int. Ed.Environ. Sci. & Technol.MetallomicsAnal. Chem.J. Anal. At. Spectrom.J. Chromatogr. A/BJ. Am. Soc. Mass Spectrom.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参与Elsevier 编著1部,应邀在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20余次。现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琼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200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后赴日本北九州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0年被聘任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兼任吉林省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色谱/质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省土壤污染物检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期刊编委、《色谱》期刊青年编委。主要从事分子识别与分离分析方法研究,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Analytical Chemistry、Small Methods、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等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19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吉林省、长春市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

康经武

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1990-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分析化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1999年6月至2010年10月在比利时Leuven 大学药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在德国Tubingen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03年9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和博士生导师。2009年至2015年任上海有机所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康经武研究员从事色谱分析,生物化学分析和药物分析方面的研究。 至今已在Anal. Chem.和J. Chromatogr. A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参加编写论著4本,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5项,美国,欧洲和日本发明专利各1项。 担任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委员,《色谱》责任副主编,《有机化学》,《分析实验室》和《仪器分析与技术》编委。

欧阳钢锋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曾赴加拿大Waterloo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现任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测试中心主任,化学学院化学系主任,环境化学研究所所长,微萃取与分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环境分析化学与微萃取技术研究工作,包括水分析技术、动植物活体检测技术以及医学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Chem. Rev.、PNAS、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PNAS、Chem. Sci.、Anal. Chem.、Environ. Sci. Technol.、Chem. Commu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20余篇,他引6000余篇次,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主编中英文专著各1部,参编英文专著3部。国际期刊Trends Anal. Chem. (IF = 9.8) 、Microchem. J. (IF = 3.5)杂志副主编,Anal. Chim. Acta、Sci. Rep.、《环境化学》、《环境科学》和《分析化学》等杂志编委,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委员,全国高校分析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质谱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分子影像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化学会理事,广东省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绍平

李绍平博士,澳门大学特聘教授,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副主任,中药糖工程与检测技术(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主任。入选2020年世界最具影响力60位和2021年世界最具影响力100位分析科学家,《美国药典》草药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草药典》顾问、中国药典委员、ISO-TC34-SC19蜂蜜标准工作组专家暨2021年ISO-TC34-SC19全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全国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主编、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Chinese Medicine、《药物分析杂志》和《中国现代应用药学》副主编、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等十多个国内外专业杂志编委。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控制与活性成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澳门科技发展基金重点研发资助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与港澳学者合作基金等科研项目。   


郭彦丽

郭彦丽1999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国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年3月获得日本东京大学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博士学位。2010年加入资生堂公司液相色谱部门,担任技术中心负责人,从事液相色谱填料和阀切换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2017年加入岛津创新中心,基于超临界流体分离技术,开发了各种联用设备和多维柱切换系统,实现了油脂样品的快速自动化检测。

蒲巧生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委员,《分析测试学报》、《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和《Talanta Open》杂志编委。曾从事原子光谱分析、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流动注射及其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微流控分析、生物传感器和分析仪器微型化方面,致力于低成本微流控芯片电泳设备的设计制作、基于微通道脉冲流动电势测量的生物大分子分析、新型功能材料的分析应用等。在Nano Letter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


温焕斌

分析计测事业部 市场部GC产品专员,硕士,2011年加入岛津,具有近十年GC/GCMS产品在各应用领域的技术支持经验。现主要负责岛津GC产品线技术支持和应用方案推广。

孔祥虹

孔祥虹,男,研究员,质量负责人。在西安海关技术中心(原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实验室主任、质量部部长)工作。自1994年至今,在陕西商检局、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及西安海关技术中心一直从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在色谱分析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2004年受质检总局派遣在加拿大温哥华JR实验室学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2012年起享受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2014年受聘任中文核心期刊《分析试验室》编委会委员, 2018年受聘任中文核心期刊《色谱》编委会委员、也是中文核心期刊《食品科学》和《食品工业科技》审稿人;受聘任陕西师范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技术评审员和国家认监委资质实验室认定评审员,陕西省标准化专家库成员,陕西省实验室资质认定主任评审员;自2003起连续七届任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学科带头人,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委委员。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科技委委员。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主持和作为主要完成人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4项、5项陕西省地方标准,且均发布实施。获原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1项主持),陕西省科技进步奖1项。获总局2008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3项。迄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1作者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篇,参编专著2本,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

沈伟健

研究员,中国食品法典专家咨询委员会食品产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样品前处理委员会委员,江苏分析测试协会食品专业委委员,入选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04年至今任职于南京海关(原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有:气质联用不同离子源技术在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对比应用研究、食用植物油有毒有害物质、营养物质、真伪鉴别及以次充好鉴定研究、食用植物油精准适度加工检测平台研究、食品及环境样品中二噁英及其他持久性污染物研究、船舶压载水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工作至今,曾荣获省部级科技奖特等奖、一等奖各一项,二等奖三项;首届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奖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副主编身份编写《食用植物油检测技术指南》和《食品掺杂鉴别检测技术指南》。主持或主要参与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检验检疫行业标准15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要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各1项,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主持或主要参与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项目和原江苏检验检疫科研项目多项,目前正在主持2项中国-马来西亚双边合作课题、2项海关总署、1项南京海关科研项目。


施超欧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硕士生导师。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分析仪器分会离子专业及关键部件专业专家组成员,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检验检测设备分会理事。《分析仪器》及《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杂志编委。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 主要从事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的方法开发以及未知物剖析、近期涉及离子色谱仪器部件的设计及开发。


古志远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亚纳米孔分离分析。2006年和2011年在南开大学获学士、博士学位。2011至2014年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以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Anal. Chem.、Adv. Funct. Mater.等化学高水平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论文总引用7000余次。主持各类科研项目累计600余万元。2014年入选江苏特聘教授,2015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年获国家优青资助。曾获2013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戴安邦青年创新奖。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色谱》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编委、Advances in Sample   Preparation顾问编委。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质谱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色谱质谱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刘震

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8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0-2002年,日本兵库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2002-2005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后。2005年获聘南京大学教授,2006年起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1年-2014年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兼任国际分子印迹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质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Analytica Methods》副主编、《Electrophoresis》、《Separation Science Plus》、《科学通报》、《分析化学》、《质谱学报》和《色谱》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分子识别、亲和分离、疾病诊断、单细胞分析和癌症纳米治疗等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和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已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Nature Protocols,Chemical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目前h因子47(谷歌学术),主编及合著著作2部,出版专章7章,获授权专利13项。2011年和2017年先后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共2次,2016年获Phenomenex & Analytical Scientist联合颁发的科学人文奖银奖。2020年荣获美国化学会测量科学进展讲座奖。

王勇

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分析化学支部书记。2017-2019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流动项目主任。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自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作为核心骨干参与科技部863计划、天津市支撑计划等项目。入选天津大学北洋学者计划、天津市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及“131”工程创新型人才计划,荣获天津大学十佳“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优秀教书育人、教工示范岗等奖励。主要从事功能超/高分子分离分析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Protcls., Angew.Chem.Int.Ed., Anal.Chem., J.Chromatogr.A, ACS sensors, Chem.Commun.等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九项,参编Elsevier及Springer出版社英文专著三章节,中文教材两部。       



白泉

教授,博士导师,现任陕西省现代分离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北大学现代分离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委员,Biomedical Chromatogarphy和《色谱》杂志编委。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在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现代分离科学理论和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计委重大课题“重组蛋白药物示范生产线及关键设备的开发生产”二级子课题1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其他各类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鉴定成果1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6项。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壹等奖”两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奖”1项,出版专著1部。

宋学博

博士研究方向:基于风味组学和化学计量学的白酒中含硫香气成分风味贡献研究。

学术成果: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一区Top论文4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

科研项目:作为核心骨干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李海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开展高端过程分析仪器和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针对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和生命健康对快速测量技术的需求,以离子迁移谱和质谱为核心技术,发展用于在线、现场、原位快速分析的新方法,加强系统集成,为用户提供成套仪器和系统解决方案。近年来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仪器研制项目,包括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仪器研制项目项目等。开展新型电离源、离子迁移谱和质谱新方法,在国际分析化学领域的顶尖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论文20余篇;现场快速检测爆炸物和毒品的非放射性离子迁移谱技术,2016年荣获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1),2017年荣获大连市专利一等奖(排名第1)。 累计申请专利300余项,其中获得美国专利授权2项,中国发明授权专利80余项,而且有30余项专利和软件实现了专利转让和实施许可

李海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开展高端过程分析仪器和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针对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和生命健康对快速测量技术的需求,以离子迁移谱和质谱为核心技术,发展用于在线、现场、原位快速分析的新方法,加强系统集成,为用户提供成套仪器和系统解决方案。近年来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仪器研制项目,包括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仪器研制项目项目等。开展新型电离源、离子迁移谱和质谱新方法,在国际分析化学领域的顶尖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论文20余篇;现场快速检测爆炸物和毒品的非放射性离子迁移谱技术,2016年荣获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1),2017年荣获大连市专利一等奖(排名第1)。 累计申请专利300余项,其中获得美国专利授权2项,中国发明授权专利80余项,而且有30余项专利和软件实现了专利转让和实施许可

郭雯敏

郭雯敏,于2014年毕业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材料科学和工程硕士学位。2017年加入Phenomenex担任技术专家,在HPLC、GC、SPE等主要色谱分离技术领域拥有丰富的故障排查经验,现主要负责为亚太地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帮助。

鲁锐

2010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主要从事蛋白激酶信号转导相关研究。于2014年加入安捷伦科技液相色谱应用部门,主要从事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生物表征的技术支持和方法开发工作,对单克隆抗体和重组蛋白的分离表征有较多的分析经验。

赵新锋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药学/药学学科带头人。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分会常务理事,《Chinese Medicine》《药物分析》等杂志编委。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美国普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开展了以中药活性成分多靶点辨识为目标的受体色谱新方法的创建及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产业创新链(群)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破解中美天顺药业公司等企业产业技术难题3项;在Scienc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Chemical Science,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和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6项,转化5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专著2部;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获西部药学之星、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西安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 


钟启升

男,2012年12月获得中山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13年博士毕业后入职岛津广州分析中心,2017年1月获得化工分析高级工程师职称。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8篇,申请并获得5个授权专利。2017年-2018年外派日本京都岛津总部研修一年,现任岛津广州分析中心经理,负责华南大区应用支持工作。


 

更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