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国家卫计委启动 DRG 收付费改革 所有药企都不能幸免

2017.6.27
头像

ykyk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DRG 来袭,药企面临新一轮冲击!

  6 月 21 日,国家卫计委官网披露,DRG 收付费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广东深圳、福建三明、新疆克拉玛依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另据公开资料显示,DRG 有望在 2019 年扩大到 50 个城市,2020 年扩大到 100 个城市。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几百万医药代理商,命悬一线

  公开信息表明,国家推行深化医疗改革,志在杜绝医疗机构无端收费,减轻患者负担,而 DRG 是取消以药养医的途径之一。

  本次 DRG 试点的重点在于通过打包收费的形式,将药品和耗材内化成医院的运营成本,最终实现收付费的闭环。如此一来,医生和医院将失去多开药的源动力。改革也将打破药品供应中的药企、医药代理商、医院、患者之间的平衡,将有可能重塑整个药品供应链。

  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张振忠表示,2015 年,我国的医生总共只有 280 万人,而医疗领域的经销商就有 300 万人,“DRG 要革的是这些经销商的命”。

  有利益受损者就会有利益受益者,有观点认为是医保、医生、患者三方共赢。不过,《医药观察家》报特约观察家、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对此持怀疑态度,在他看来,DRG 收付费改革仅仅能够控制医保,却不能解决医生收入和患者支付问题。

  史立臣直言,为防止表面上看是按照 DRG 收付费流程走,实际支付却不是的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必须让每一个患者明确了解 DRG,明白如果按照 DRG 收付费方式,自己的疾病应该支付多少费用。”

  按照 DRG 分组,为控制成本,医院会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药物,也就是低价药,但是,一些低价药未能达到预期疗效。

  史立臣指出,对于习惯使用进口药的医生而言,按照 DRG 分组,他们就不得不使用医保目录上的药品,然而,一旦这些“性价比”高的药物没有疗效,医生用药之后耽误了患者的病情甚至加重,谁来负责?是生产药物的企业?还是开药的医生?或者是按照国家规定要求采用 DRG 分组收付费的院方?

  药企隐性较量,产品群或是出路

  DRG 收付费改革,药企是最终承压点。因此,针对这一次的 DRG 收付费改革,药企方面也应当有相应的举措。

  史立臣指出,“如今药企大部分都是生产单品药,但国家目前下定决心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即以疾病为导向用药。”

  他认为,对于自身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做专一产品、单品药,而一般药企应往以疾病为导向的产品路线走。“现在化药都是仿制药,中药通用名又这么严重,还是做产品群靠谱,按照疾病方向设置产品群。”

  他举例,在 DRG 收付费下,针对高血压患者生产的一个产品群,这个产品群的特点在于它能够解决高血压相关并发症或相关疾病治疗体系的同时,本身总费用在 DRG 规定费用内。医院自己不用算账,医生可直接选择使用这个产品群,患者的疾病能够通过产品群内的一系列产品解决。

  不得不提的是,国家多次释放出药店分级管理信号,药企在保持以医院为主的销售渠道外,需要提前谋局药品零渠道。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公平竞争处处长魏子力曾表示,将对符合条件的级别高的药店给予一定政策倾斜,除可销售相应的药品外,还可对接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处方。

  他指出,“通过分级分类管理试点,加速推进零售行业的连锁化和信息化,同时倒逼批发企业集约化、一体化。物流配送现代化、标准化,电商向医疗等综合服务方向发展,促进零售、批发、电商、物流转型升级,以建立良好的流通环境”。

  如果 DRG 全国执行,医院用药或许呈现负增长,那么药店的春天就要来了。在 DRG 来袭之时,药企还需做好零售药店渠道,如果能搭建一个适合本身的专业药销售渠道,那是最好。

  DRG 收付费改革,是一场硬仗

  此次 DRG 收付费改革试点启动,尽管如业内所说,上升到国家层面得到国家支持,但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阻碍,相关人士也指出,“临床数据尤其是病案首页的规范化,是推进 DRG 收付费方式改革的最大技术瓶颈。”

  当前中国的医药市场,各种拆解政策的方法方式频频出现,国家也尚在探索与不断尝试阶段,DRG 收付费改革试点在推进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是我国整个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各省市的模式也不相同。其次是医院用药以及各大药店、诊所的费用监控和管理还不到位。除此之外,在监管方法上,就目前看来,也还未能找到最适合的方式。

  对于 DRG 收付费能否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得到推广,未来是否有望实现全国范围内全面覆盖,史立臣认为,“由国家主导的政策落地没问题,也能够实现全面覆盖”,然而他同时指出,“问题在于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够解决相关问题,这些还有待观察。”

医药观察家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