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土壤水分测定仪使用过程中传感器如何运用

2019.1.10
头像

zhaochenxu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目前,先进的传感器与测量技术和通信、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可以将土壤水分传感器固定的埋设入土壤不同深度,使用采集与发送仪器连续的将数据收集到墒情(旱情)监测信息中心,监视各处墒情(旱情)动态变化,为墒情(旱情)预测预报等工作提供着客观(采样没有人的参与并且地点位置固定)、及时(定时采样、定时发送、自动接收)的服务,是墒情(旱情)监测技术的飞跃,但是近期公司土壤水分测定仪售后部经常收到客户反映,不知道应该将测定仪中土壤水分传感器埋到什么地方,下面就由专业人员为你介绍一下。
      土壤水分测定仪的水分传感器埋入地下的位置,是墒情预测预报的关键问题。本文围绕着这一问题的解决安排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传感器采样试验,通过试验数据的总结和分析,得出传感器埋设位置的初步研究结论。土壤水分传感器采集到的墒情数据。整体看,地表以下1m的土壤含水率zui高, 50cm、60cm深处的土壤含水率(冬季除外)比较低。趋势上,20cm、30cm、40cm具有相似性, 50cm、60cm一直重叠在一起, 80cm、100cm在汛期来临前有相似性。试验开始后, 2003年11月19日冬雨,在当日引起一次波动。那以后的融雪和降雨是墒情数据表现出上升势头的主要动力。12月6日北京出现北风(偏北风5~6级夜晚zui低温度-7℃)和迅速降温,12月14日10cm深度的土壤开始上冻, 12月21日连续4d气温回升(白天zui高温度10℃), 12月25日结束轻微解冻趋势,轮回到“结冻”。20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在2004年1月13日0时到中午12时经过8% ~7. 8% ~7. 3% ~6. 8%的迅速降低过程,转入上冻状态, 21日结冻。数据分析是希望剔除线性相关程度极高的层次,以zui少的信息丢失为代价减少观测数值,浓缩观测位置(简化数据),实时的监视地表1m范围内的土壤墒情变化。变异系数小,意味着增墒、退墒的幅度不大,可以间隔时间长的采样来观察其变化,变异系数大的就要有合适的采样间隔来实时的分辨。对于汛期各层的变异性,取2004年7月10日到7月20日的墒情数据,经同样的计算得到变异系数,雨季的墒情活动更多的是在底墒和基墒层,这表明:雨季时,应该对墒情进行全深度观测,重视地表深层的变化。
      在地表下10cm、30cm、60cm、100cm处安装土壤水分传感器是合适的。近几年作者参与的农业部的墒情监测项目中,主要是参考过去“墒情监测”工作的经验,在地表下10cm、20cm、40cm、60cm.安装土壤水分传感器。本文试验分析是:地表1m范围内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连续取样试验数据表明,土壤冻结并未改变土壤深墒层的水分运行规律,一直处于失墒状态。冬季中土壤含水率5% ~7%,这不是真正的土壤含水量,属于冰冻状态。4个小时的采样间隔不足以描述表墒层的降雨时刻的增墒过程。层与层之间的相关关系显示着30cm处的墒情数据与20cm、40cm线性相关, 50cm与60cm线性相关,雨季中80cm与100cm线性相关。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合适安装位置是地表下10cm、30cm、60cm、100cm 4个深度。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