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检验,你知道多少?

2019.9.07
头像

玉芳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苏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


2018年10月20日为第21个世界骨质疏松日。最近,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北京召开媒体沟通会,发布了我国首次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2018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在北京、山西、吉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重庆、陕西等11个项目省疾控中心及临床专家的通力协作下,完成了上述11个省(市)44个县(区)2万余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这是我国首次基于社区人群的大规模多中心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

\


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我国40-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其中男性为2.2%,女性为4.3%,城市地区为3.5%,农村地区为3.1%。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城市地区为16.2%,农村地区为20.7%。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城市地区为25.6%,农村地区为35.3%。我国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水平与各国差异不大,女性患病率水平显著高于欧美国家,与日韩等亚洲国家相近。

调查发现,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2.9%,其中男性为34.4%,女性为31.4%,城市地区为31.2%,农村地区为33.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其中男性为46.9%,女性为45.9%,城市地区为45.4%,农村地区为46.9%。

值得一提的是,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其中男性为10.5%,女性为13.0%,城市地区为17.8%,农村地区为8.1%。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知晓自己患病的比例也较低,40-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0.9%,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也仅为7.0%。2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2.8%,其中男性为2.5%,女性为3.2%,城市地区为5.0%,农村地区为1.5%。5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为3.7%,其中男性为3.2%,女性为4.3%,城市为7.4%,农村为1.9%。

目前,检验科开展的骨代谢指标的分析对治疗监测骨质疏松具有明显的时间优势,在治疗3个月后即能评估治疗效果,而骨密度检测至少需要1年后才能判断治疗效果。骨代谢指标主要包括: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血清骨钙素等。骨代谢有两个阶段:骨吸收与骨形成[2]。

1. P1NP是骨形成代谢指标

90%的骨基质是由I型胶原蛋白组成的,I型前胶原有N-(氨基)和C-(羧基)延长端,I型胶原合成过程释放P1NP,每合成一个胶原分子,就会有一个分子的P1NP产生,P1NP是I型胶原沉积的特异性标志物,因此是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骨形成标志物,成骨细胞活性增强,前胶原蛋白合成增多,血P1NP浓度增高,直接反应成骨细胞合成骨胶原的速率,可监测成骨细胞活力和骨形成情况。

2. β-CTX是骨吸收的指标

血β-CTX是骨吸收过程中,1型胶原被破骨细胞溶解胶原降解产物释放入血的片段,从肾脏排泄,血β-CTX检测很稳定,尿β-CTX检测稳定性有待确定。该指标反映了骨破坏水平。

3.血清骨钙素是成骨速率的指标

骨钙素是骨基质中最重要的一种特异性非胶原蛋白,是骨特异的依赖于维生素K发挥作用的钙结合蛋白。成骨细胞产生的骨钙素一部分被吸收成为骨基质的组成部分,一部分被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血清骨钙素是成熟的成骨细胞合成,其主要功能是维持骨的正常矿化速率,其浓度反映了成骨速率。因此,血清(或血浆)中骨钙素的含量与各种骨代谢疾病的骨转换率变化相关,如骨质疏松症、原发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Paget’s病等。因此骨钙素作为骨转换标志物,应用于上述疾病的药物疗效观察(双磷酸盐或激素替代治疗,HRT)。

总之,检测骨代谢标志物可以评估、监测骨代谢变化,具有无创伤性、灵敏、快速及动态地反映骨转换的变化等优点,骨标志物P1NP、β-CTX和血清骨钙素检测的临床应用主要有[3]:

1.预测骨量丢失,监测骨丢失速率;

2.预测骨折风险,评估病情进展;

3.和监测疗效,用以调整治疗方案;

4.代谢性骨病鉴别、监测老化速率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8.

[2]临床化学检验.人民出版社.

[3]罗氏试剂诊断说明书.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微信平台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