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OpenSPR助力纳米颗粒药物靶向性研究

2020.4.21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纳米颗粒在疾病诊断和药物靶向递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纳米颗粒的递送效率,通常会在其表面修饰上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的配体。然而,目前配体修饰的纳米颗粒在体内的靶向研究结果却是矛盾的。有些研究指出这种修饰并不会提高纳米颗粒的靶向效率。为此,阐明引起这些数据矛盾的原因尤为重要。

纳米颗粒在进入生物环境中后,其表面会吸附一层或多层蛋白质,形成叫做蛋白冠的生物结构。研究表明,蛋白冠的形成会改变纳米颗粒的生物分布,减弱甚至消除经配体修饰的纳米颗粒的靶向性。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的靶向药物及释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认为:不同大小、结构的配体修饰可能通过改变纳米颗粒表面的蛋白冠成分来影响纳米颗粒与靶细胞间的作用。于2018年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IF:8.09)上发表文献《LigandSize and Conformation Affect the Behavior ofNanoparticlesCoated with In Vitro and In Vivo Protein Corona》。

该研究使用OpenSPR首先检测了不同配体修饰的Tf-PN,DT7-PN,LT7-PN,PEG-PEN纳米颗粒与转铁蛋白受体间的亲和力;之后将纳米颗粒体外孵育血浆1h后,再次检测与转铁蛋白TfR受体间的亲和力,数据显示,在形成蛋白冠之后,包被Tf-PN,DT7-PN,LT7-PN,PEG-PEN纳米颗粒与TfR的亲和力降低到了与阴性对照PEG-PN一致水平,因此蛋白冠会隐藏特异的相互作用,配体可能完全被体外的蛋白冠所覆盖,因此蛋白冠的形成会导致靶向激活的潜能丢失。与之前研究报道结果一致。

随后,结合FCM与confocal统计了HepG2对不同修饰及有无蛋白冠的纳米颗粒的摄取差异,进一步证实了该假说。

并且还综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液相色谱-质谱法揭示了体内和体外蛋白冠组分的差异,其中配体的大小和构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OpenSPR的动力学检测方法为纳米颗粒药物的研究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