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知识点

2021.3.22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概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简称传单。本病可分为很多的临床类型,常见的有咽炎型、发热型、淋巴结肿大型、肺炎型、肝炎型、胃肠型、皮疹型、脑炎型、心脏型、生殖腺型、伤寒型、疟疾型以及腮腺炎型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三联征: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血象表现

白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多为(10~30)×109/L。本病早期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生,以后则淋巴细胞增多,占60%~97%,并伴有异型淋巴细胞。后者于发病第4~5d开始出现,第7~10d达高峰,多数超过10%。白细胞增多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多为正常。

Downey将本病的异型淋巴细胞分为三型:①Ⅰ型(泡沫型或浆细胞型);②Ⅱ型(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样型);③Ⅲ型(幼稚型或幼淋巴细胞样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骨髓象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骨髓象 多数骨髓无特异性改变,淋巴细胞可能稍多。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但不如血象改变明显,组织细胞可增多。

血清学检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清中存在嗜异性抗体,该抗体属于IgM,能使绵羊和马的红细胞凝集,故又称嗜异性凝集素。该抗体不被含有Forssman抗原组织(例如豚鼠肾、马肾)所吸收,因而与正常人血清中的嗜异性Forssman抗体不同。病人嗜异性凝集素阳性反应常在起病后第1~2周出现,第2~3周凝集素滴定度最高,一般能在体内保持3~6个月或更长时间。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