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浅析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

2021.4.24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血液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血常规分析中。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是由于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以及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特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常常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这是临床经常反映的问题。为此,现将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出现假性减少的原因进行简单的探讨。 

    1.计数血小板方法学的缺陷造成:准确计数血小板实非易事。迄今为止,所有计数血小板的方法,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标本,其准确性都比较差,都存在不少缺陷。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无论是阻抗法还是光散射法,对于血小板数及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一般比较可靠,但是对于血小板明显减少和/或形态异常者,所得结果误差甚大,有时甚至难以计数。其原因是: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依据细胞的大小进行区分和计数的,而正常人的血小板体积相差甚大,可自2fl至20fl以上,其体积分布直方图不是对称的,而是明显地向右延伸,即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大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会更多地增加。由于大部分血液分析仪不能将大血小板与小红细胞等分开,致使许多大血小板被当成红细胞而未计入血小板总数中,从而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1。 

    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造成:血小板为多功能的细胞,在生理止血及某些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血小板的特点易于粘附、聚集,当标本中血小板体积偏大和俄聚集成较大颗粒时,血小板被误认为小红细胞而未计入血小板总数中,从而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2。 

    3.采集血液标本不顺利造成:采血过程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采血速度和出血是否顺利是保证血小板数目准确的关键。手指采血时若方法掌握不当,如采血速度慢、出血不畅、挤压采血部位等,都会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3。静脉经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肿及皮下出血时,因组织损伤,组织凝血因子混入血液标本中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是造成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出现假性减少的常见原因之一,所以对血小板减少患者应注意阅片,必要时重新采血4。 

    4.标本放置时间不足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标本后立即进行检测,有时会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这是由于血小板离体后,其形态立即发生变化,其外膜形成的微小管游离端向外伸展,从而在血小板周围形成丝状伪足,数个这样的血小板伪足相互缠绕,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其体积一般和淋巴细胞大小相似。由于这种血小板不被溶血剂溶解,故而使血小板计数暂时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假性聚集发生一定程度的解聚,所以,为了提高准确性,建议在采血后放置15~20min再测定可得到准确结果5 6 7 。 

    5.抗凝剂EDTA的影响造成: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建议,1.5~2.2mg的EDTA-2K抗凝1ml的全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但有极少数人的血小板在用EDTA抗凝时,反而会出现血小板聚集,这种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血浆中存在的抗血小板抗体和/或抗心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有关,但无任何病理、生理意义,也与特殊药物使用无关,多发生在肿瘤患者、自身免疫病、肺心病、晚期孕妇、肝病、毒血症及一些不明原因疾病,此现象是其他疾病发生的伴随现象,因其出现于其他疾病开始或治疗过程中,故随着疾病好转而消失。另一种现象是血小板粘附于白细胞上的“血小板卫星现象”,它是由于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段与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Ⅲa结合所致,与疾病和药物也无关。对于这类标本,只能换用非EDTA抗凝剂进行重新计数,比如枸橼酸盐或在EDTA抗凝血中加入肝磷脂1。 

    6.高镁血症及脂类与蛋白的聚集体造成:临床上常用MgSO4来预防控制妊高征子痫的发作及用于治疗先兆子痫及子痫患者,其治疗的有效血镁浓度为1.0~3.0mmol/L3。高浓度的镁离子有类似钙离子的生理作用,通过改变血小板胞内CAMP水平而引起血小板的聚集,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脂类与蛋白的聚集体,多因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β100可促进血液高凝状态,血液凝固因子活性增强,纤溶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而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对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诸多因素,常常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从而给临床准确诊断疾病带来困难。针对此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要排除一些干扰因素,以便准确测定混有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等异常血液标本的血小板数,进一步保证异常血液标本中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参考文献 

[1]朱中勇.准确计数血小板方法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3(3):131~132 

[2]赵江燕,钱厚明,吴亦宏.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分析.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8,13(2):127 

[3]王谦,展凤霞,王传新等.血细胞计数上限区干扰对缺铁性贫血血小板计数的影响.临床检验杂志,1999,17(2):110 

[4]李永红,钟步云.血细胞分析仪测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原因及纠正方法.临床检验杂志,2001,19(2):112 

[5]倪琛,成玲.末梢全血的放置时间对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3,24(6):363 

[6]李胜发,程大林.血小板可逆聚集在全血细胞分析中的影响.临床检验杂志,2003,21(1):37 

[7]张玉莉。秦兴侠.末梢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测定结果的影响.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6):569 

[8]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5~122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