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细菌分类名称的变化

2021.5.17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19世纪至 20 世纪初,细菌学家依植物命名法典通过形态学和培养特性对细菌进行分类。 此种分类方法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其“培养模式”无法在植物法典中使用,而且,不同研究者对于同一种微生物的描述并非一致。1930年,细菌学家意识到需要建立起细菌自身的命名法典。同年,在一次巴黎的会议上,以美国细菌学家 Buchanan 为首的委员会成立并第一次起草细菌命名法典。1936年,委员会在伦敦的一次会议上公布了《国际细菌命名法典》,其维护权交由细菌命名国际委员会。该委员会历经了两次更名,第一次为国际系统细菌学委员会,现为国际原核生物系统学委员会。 《国际细菌命名法典》 最近更新于1992年,由美国微生物学会出版。

1960 ~1980 年间,由于相当数量已公布名称的细菌缺乏可靠一致的描述资料和典型菌株,引发了细菌分类学问题。 澳大利亚细菌学家Skerman 被委派解决这一问题。 随后决定废除当时已有的细菌名称并重新命名。 现今使用的命名系统由Skerman及其委员会建立并于1980年1月1日开始生效。1980年,被核准的细菌名称以《核准的细菌名录》在随后出版的《国际系统细菌学杂志》上发表,并于1989年进行了更新,被剔除的细菌名称未列入。之后规定,所有新菌名必须于《国际系统细菌学杂志》上发表,此杂志现更名为《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 ( IJSEM)。 自 1998 年1 月以来,所有微生物科学名称列于英特网在线数据库中,细菌名录每月更新。 20 世纪后期,细菌学家开始用DNA-RNA杂交技术和测定细菌G+C 含量,对细菌进行分类和命名。 进入 21 世纪,则将表型特征与 16SrRNA 测序相结合来分类和命名细菌。 由于测序的普及,可将微生物第一时间正确分类到合适的科和属。随着国际微生物系统分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微生物菌种的分类学地位发生了变迁,名称也随之发生变化。 现根据有关文献对部分与医学有关的细菌曾用名和最新名称进行了整理,分别见表1、表 2 和表3,以方便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在学习及鉴定过程中查阅参考。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