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重视一切影响凝血试验的因素

2021.6.0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我们必须认识到,血栓与止血试验结果错误的发生大多来自分析前,因此保证止凝血试验标本的质量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凝血测定结果的因素众多

病人自身的准备及影响因素

1)年龄:以年龄不同所确定的参考范围解释新生儿和婴儿的止凝血试验结果非常重要,有很多学者报道了年龄与性别对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活性的影响。

2)身体状态,疾病、月经期、妊娠期、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3)药物:国外学者曾研究了门诊病人服用药物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影响。

用一种药时,受药物干扰的实验占有的百分比为7 %;服用两种药时,百分比为16.17 %;服用三种或四种药时,百分比为66.17 %;当病人服用5 种药时,受干扰的实验所占的百分比为100 %。

当检验结果与临床状态不符且患者无其它并发症,实验室质控合格时, 可考虑一下药物的影响。

各检验结果间的相关性上鉴别,如FIB与PT、APTT和TT之间,FDP与D-二聚体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相关性,当这种相关性出现异常时,可考 虑一下药物干扰。

4)生活习惯: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vWF和其他凝血因子水平增加,并可使凝血酶生成及血小板激活增加; 要戒烟呀!

5)   季节变化:清晨血小板最易激活,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最高;寒冷季节,血凝活性增加,使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病率增加。

6)  ABO血型:O型血患者较其他血型患者血浆vWF和因子Ⅷ活性低。

标本的采集

1)  患者在采血前应处于静息状态或抽血前有15-30分钟的休息。 剧烈活动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2)  采血技术或采血过程的影响。采血应做到一针见血。当压脉带时间超过一分钟,一方面引起血细胞和血凝蛋白浓度增高;

另一方面可引起血凝系统因子Ⅷ和组织纤溶酶源激活剂(t-PA)释放和活化。采集完毕后立即与抗凝剂混匀,同时要避免用力振摇。

3)  采血的部位:标本采集严禁在输液管中采血,特别是输入肝素时或附近进行。

4)  血凝管影响 血凝管的使用要标准化即使用硅化玻璃管,可避免内源性接触途径的激活。

普通玻璃管影响最大的是Ⅷ因子的活性,可使其明显降低。 医院一定要选用质量合格的血凝管产品。

5)  抗凝剂浓度的影响。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血凝实验指南H21-A3推荐血凝试验的抗凝剂为枸橼酸钠,配制浓度为3.13%(0.105mol/L)或3.2%(0.109mol/L),它能有效地阻止因子Ⅴ和Ⅷ的活化。血:抗凝剂(9:1)。

如果患者的Hct大于55%或低于20%应使用下述公式校正枸橼酸钠的用量:抗凝剂量(ml)=0.00185×血量(ml) ×(100-患者红细胞比容)。

6)标本性状

①溶血。标本结果不可靠,因红细胞破碎,释放磷脂,磷脂在凝血反应中起促凝作用,可使结果缩短,但应区分溶血来源,标本处理不当所致的溶血,或体内溶血,前者应考虑重抽。

②脂浊。严重脂浊主要影响光学凝固法的检测光路,可考虑处理:

a.手工法,需尤其注意试剂及标本的充分水浴,加试剂后仍需在水浴中混合一定时间再取出观察;

b.1万转以上高速离心,使血浆与脂肪分离,取下层血浆测定;

③黄疸。一定程度上可干扰光学凝固法的光路检测;但仍应考虑黄疸类型,如溶血性黄疸,参照溶血标本的影响;

又如肝细胞性黄疸,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可有凝血因子的合成受限,从而使凝血时间延长;再如阻塞性黄疸,根据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参照肝细胞性黄疸。

标本的运输和储存

1) 标本需要在室温下运送,因低温会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Ⅶ和因子Ⅺ,使PT,APTT结果缩短。

2)新采集的标本,最好在2h内将血浆分离出来。

3)当前不能做的标本可将血浆在-20℃保存2周,-70℃保存6个月,实验前于37℃水浴中快速解冻,轻轻颠倒混匀备用。

温度与时间的影响:

凝血因子中,以因子Ⅴ和Ⅷ在离体后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变性失活,这种失活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

从而导致标本因从采集到分析时间延长而使PT和APTT时间延长。

标本存放的温度和时间的不同,可影响凝血因子活性。有文献记载,32℃保存血浆6h、12h、24h,Ⅷ因子活性可分别消失50%、60%、95%。

即使保存在4℃也分别消失5%、55%、70%。APTT在存放后检测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相比均有延长趋势。

有文献报道Ⅴ因子活性在32℃,在6h、12h、24h分别消失25%、40%、80%,而在4℃则仅损失0%、5%、10%。

血液离体即开始变化,随存放方式和时间不同,凝血因子逐渐消耗或激活,特别是V、Ⅷ、Ⅸ因子消耗和Ⅶ 因子的激活较为明显.

离心时间和速度

1)3000转,15min,是《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参照标准是血浆中的血小板计数<10×109/L;

2)离心不充分,血浆富含磷脂,磷脂促凝,使凝血时间缩短,尤其是狼疮抗凝物阳性者,影响更大。

检测试剂

按照仪器的性能选用仪器配套的试剂,否则结果不准确,复溶的试剂最好是现用现配,否则复溶后放置时间越长,越容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暂时不用的试剂要及时放回冰箱内冷藏。

仪器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试验的结果,所以每天要做好保养和维护,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操作者的技术

操作者的技术有的熟练,有的生疏,尤其是自动化仪器的大量使用,对检验技术人员的要求更高,会使用和操作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全面了解和掌握仪器的性能、影响检测的因素以及具备合理有效的解决处理各种不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标本常见错误对凝血结果的影响

一、 引起凝固时间缩短的错误

( 1)穿刺不熟练,多次穿刺造成组织因子释放,触发外源凝血途径活化;

(2)不适当的冷冻和融解血浆,造成因子Ⅶ的冷激活;

(3)试管中的气泡造成的溶血;

(4)抗凝剂的量不准确。

二、引起凝固时间延长的错误

(1)标本凝固造成凝血因子消耗;

(2)不适当的冷冻和融解血浆造成凝血因子的降解;

(3)抗凝剂的量不准确。

三、引起APTT时间延长的错误

(1)标本中含有肝素;

(2)标本管未盖塞子而导致CO2丢失,因而血浆pH发生改变,pH 的变化引起因子Ⅴ的变化。

四、引起APTT时间缩短的错误

(1)用玻璃管储存血浆引起因子Ⅻ的激活;

(2)标本针和试剂针位置偏移,位置偏移造成的样本与试剂的量不准确。

综上所述,影响凝血测定结果的因素众多。只有做到检测过程中各个环节倍加注意,才能保证检测结果有最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给临床有效的帮助。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