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影响凝血试验结果准确的因素有哪些?

2021.6.05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很多人总是抱怨今天的结果不好,是不是机器或者试剂有什么问题?其实经过统计,血栓与止血试验结果错误的发生大多来自分析前,因此保证止凝血试验标本的质量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保证非常重要,无论是用于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筛查和实验诊断,血栓与止血试验的错误可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影响因素。

(一)患者状态的影响

1.年龄:以年龄不同所确定的参考范围解释新生儿和婴儿的止凝血试验结果非常重要。

2.ABO血型:O型血患者较其他血型患者血浆vWF和因子Ⅷ活性低。

3.季节变化:清晨血小板最易激活,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最高;寒冷季节,血凝活性增加,使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病率增加。

4.生活习惯: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vWF升高和其他凝血因子水平增加,并可使凝血酶生成及血小板激活增加。

5.药物:阿司匹林、非类固醇抗炎药,激素替代疗法药物、避孕药等。

6.身体状态,疾病:月经期、妊娠期、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二)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多数检验尤其血液化学测定,采血前应禁食8 h~12 h。因脂肪食物被吸收后,可能形成脂血造成光学干扰,同时食物成分也可改变血液成分,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采血的影响

1.患者在采血前的状态:应处于静息状态或抽血前有15-30分钟的休息;剧烈活动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

2.患者体位的变化:从仰卧到直立变化时,可使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含量增加,PT和APTT时间缩短。

3.采血技术或采血过程的影响:当压脉带时间超过一分钟,可引起血细胞和血凝蛋白浓度增高,引起血凝的激活。

4.采血的部位对实验的影响:血标本采集严禁在输液,特别是输入肝素处或附近进行,切不可从输液管内采血。

5.采血器具对实验的影响:止凝血试验采血应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并以特定量的枸橼酸钠作为抗凝。如果用带针头的注射器采血,可引起很多而且不可控的分析前变异。注射器采血易引起血凝块的形成;血:抗凝剂(9:1)比例的维持对血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而使用注射器采血难以获得所需的采血量,更易引起溶血,血凝管的使用要标准化,即使用硅化玻璃管,其可避免内源性接触途径的激活。普通玻璃管影响最大的是Ⅷ因子的活性,可使其明显降低。

6、抗凝剂浓度对实验的影响: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血凝实验指南H21-A3推荐血凝试验的抗凝剂为枸橼酸钠,配制浓度为3.13%(0.105mol/L)或3.2%(0.109mol/L)。

•最佳实验比例血:抗凝剂(9:1)。

•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同,对PT有明显影响

•如果患者的HCT大于55%或低于20%应使用下述公式校正枸橼酸钠的用量:抗凝剂量(ml)=0.00185×血量(ml) ×(100-患者红细胞比容)。

7.标本颜色的影响:实验表明,轻度溶血标本对测定影响不大,肝素、胆红素、甘油三酯均有干扰,当血红蛋白> 100mg/ L;肝素> 1 mg/ L;总胆红素> 136. 8μmol/ L ;甘油三酯> 3. 5 mmol/ L时尤为显著。

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溶血标本,对脂血或黄疸标本来说,应该先澄清或去黄疸,然后再上机分析,以减少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严重溶血状态下,TT测得值有明显增高外,其他凝血3项的分析结果与正常血浆状态差异无显著性。

标本常见错误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1、引起凝固时间缩短的错误:

穿刺不熟练,多次穿刺造成组织因子释放,触发外源性途径活化;不适当的冷冻和融解血浆,造成因子Ⅶ的冷激活;试管中的气泡造成的溶血;抗凝剂的量不准确。

2、引起凝固时间延长的错误:

标本凝固造成凝血因子消耗;不适当的冷冻和融解血浆造成凝血因子的降解;抗凝剂量比不准确。

3、引起APTT时间延长的错误:

标本中含有肝素;标本管未盖塞子而导致CO2丢失,因而血浆pH发生改变,pH的变化引起因子Ⅴ的变化。

4、引起APTT时间缩短的错误:

用玻璃管储存血浆引起因子Ⅻ的激活。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