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一)

2021.6.09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细胞化学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细胞化学染色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应用涂片染色的方法,观察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分布及其量不尽相同,且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因此,细胞化学染色不仅对研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生理功能,而且对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的变化、各种类型血细胞的鉴别、某些血液病的鉴别、疾病的疗效观察以及发病机制的探讨均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细胞化学染色是血液病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此,对与APL 相关的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临床意义以及APL 细胞化学染色的特点做一概述。

    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与临床意义 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与临床意义
    1﹒髓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染色

    (1)原理:血细胞内的POX 分解H 2 O 2,释出初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黑色化合物,沉着于胞质内。

    (2)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

    1)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大多呈阴性反应,有的可出现少量蓝黑色颗粒。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强阳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的程度最强,其阳性颗粒比中性粒细胞粗大,有折光性,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2)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弥散分布,有的也可呈阴性反应。

    3)其他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幼红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有的吞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3)临床意义

    1)帮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一般较多,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有时虽少数可呈弱阳性反应,但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常弥散分布。

    小型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不易区别,如果小型原始细胞呈POX 阳性反应,可确定为小型原始粒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鉴别,如果白血病细胞呈POX 强阳性反应,应确定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或恶性组织细胞病鉴别,异常组织细胞的POX 呈阴性反应,而白血病性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2)成熟中性粒细胞POX 活性的变化

    活性增高: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特别是化脓菌感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活性减低:可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放射病及退化性中性粒细胞。

    2﹒苏丹黑B(SudanblackB,SB)染色

    (1)原理:SB 是一种脂溶性染料,可溶解于细胞质内的含脂结构中,使胞质中的脂类物质呈棕黑色或深黑色颗粒。

    (2)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一般为苏丹黑反应阴性,有的可出现少量嗜苏丹黑颗粒,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嗜苏丹黑颗粒不断增多。在粒细胞中,中性粒细胞的嗜苏丹黑颗粒较细小、均匀;嗜酸性粒细胞的嗜苏丹黑颗粒较粗大,着色偏棕,颗粒边缘着色深,中心着色浅;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或阳性反应,嗜苏丹黑颗粒大小不一。

    2)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一般为阴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阳性反应,但嗜苏丹黑颗粒比中性粒细胞少而细小,弥散分布。

    3)其他细胞:淋巴细胞、幼红细胞、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阴性反应,吞噬性细胞的胞质内可出现少量嗜苏丹黑颗粒。

    (3)临床意义

    1)帮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SB 反应比POX 反应敏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出现阳性反应,嗜苏丹黑颗粒较粗大,有时数目也较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一般为阴性反应,有时少数原始单核细胞可呈阳性反应,但与白血病原始粒细胞的阳性反应比较,嗜苏丹黑颗粒少而细小,弥散分布。

    2)成熟中性粒细胞SB 的变化

    阳性程度高: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阳性程度低: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退化性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3﹒氯乙酸AS-D 萘酚酯酶(naphtholAS-Dchloroacetateester ase,AS-DNCE)

    (1)原理:血细胞内的AS-DNCE 将基质液中氯乙酸AS-D 萘酚水解,产生萘酚AS-D,进而与基质液中的坚牢紫酱GBC 耦联,形成不溶性红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

    (2)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为阴性反应或阳性反应,自早幼粒细胞至中性粒细胞均为阳性反应,酶活性并不随细胞的成熟而增强。嗜酸性粒细胞为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嗜碱性粒细胞为阳性反应。

    2)其他细胞:单核细胞为阴性反应,个别可呈弱阳性反应。淋巴细胞、浆细胞、幼红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阴性反应。

    (3)临床意义:帮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出现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时,部分白血病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原粒和早幼粒),有些白血病细胞呈阴性反应(原始单核和幼单核细胞)。

    4﹒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染色

    (1)原理

    1)Gomori硫化铝法:血细胞内的ACP 在酸性(pH5.0)条件下将基质中的β甘油磷酸钠水解,产生磷酸钠,进而与硝酸铝发生反应,形成白色磷酸铝沉淀。磷酸铝再与硫化铵发生反应,形成棕黑色的硫化铝沉淀,定位于胞质内。如果胞质内出现棕黑色颗粒为阳性反应。

    2)偶氮耦联法:血细胞内的ACP 在酸性条件下,将基质中的磷酸萘酚AS-BI 水解,释出萘酚AS-BI,萘酚AS-BI 与六偶氮付品红耦联,形成不溶性红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如果血细胞的胞质呈红色为阳性反应,无红色为阴性反应。

    3)抗酒石酸ACP 染色:用相同方法制备2 份基质液,一份再加入适量L-酒石酸(tartaricacid),另一份不加L-酒石酸。取2 张相同标本的涂片,分别用这2 种不同基质液作ACP 染色。如果血细胞内的ACP 耐L-酒石酸抑制的都呈阳性反应;如果不耐L-酒石酸抑制的,不加L-酒石酸的呈阳性反应,而加L-酒石酸的呈阴性反应。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