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病例分析:尿糖阳性一定是糖尿病吗?

2021.7.03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背景故事
门诊来个李大妈看病,拿着尿常规的单子让我看:“医生医生!你快帮我看看,我的尿糖一个加号(+),是不是得糖尿病了?”
听罢,我立即帮大妈测了一个空腹血糖,结果是6.0mmol/L,正常。
于是我问到:“大妈啊,您最近有没有吃甜食比较多?”
大妈点点头,我继而说到:“单凭尿常规里的尿糖不能诊断您得了糖尿病,您的空腹血糖是正常的,尿糖阳性可能与您近期进食甜食较多有关,要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OGTT试验才是金标准。”
大妈思索一下,决定还是做一个OGTT试验。幸运的是,大妈没有糖尿病!
看了这个故事,相信有不少人心中有些许疑惑:尿糖升高是怎么一回事?尿糖的加号越多提示血糖越高吗?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了解尿糖之前先了解一下肾糖阈这个概念。
肾糖阈是指当血浆葡萄糖浓度超过160~180mg/dL(8.96~10.08 mmol/L)时,肾脏中的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为肾糖阈,即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换句话说,肾糖阈其实是一个血糖值!
正常人肾小管可将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几乎100% 重吸收回血液,所以正常人尿糖检测是阴性的,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时,才开始出现尿糖。糖尿是尿糖定性检查呈阳性的尿液。

1

尿糖升高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浓度高过肾糖阈时出现,即血糖浓度升高,肾糖阈正常,一般血糖高过8.96mmol/L,就会出现尿糖阳性,见于早期糖尿病患者。
血糖正常性糖尿: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即肾糖阈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家族性糖尿和妊娠期等。
暂时性糖尿:
a. 生理性糖尿,如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静脉注射大量的葡萄糖或者剧烈运动后可一过性血糖升高,导致尿糖阳性,文中的李大妈就属于这种情况。b. 应激性糖尿,见于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时,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或延脑血糖中枢受到刺激,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
疾病相关性糖尿: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范可尼综合症、肝硬化、胰腺炎、胰腺癌等均可出现高血糖性糖尿。
所以,尿糖升高不等于血糖就有升高,也不等于患有糖尿病,与肾糖阈、饮食运动情况、激素水平均有关。

2

血糖升高是不是一定伴有尿糖阳性呢?
当然不是的,这个还是和肾糖阈有关的,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肾糖阈值是偏高的,当糖尿病患者血糖超过10.08mmol/L时可以没有尿糖,尿糖检测为阴性。
有研究指出当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为11.2mmol/L时,仅有16.5%尿糖呈阳性,可见尿糖阴性并不代表血糖控制良好。

3

那么尿糖的加号又是怎么一回事?加号越多提示血糖越高吗?
高中化学中有酒精灯下燃烧试管检测尿糖的试验,尿糖阴性时,燃烧后的试管为淡蓝色,尿里含有葡萄糖时,燃烧后的试管为砖红色。
其原理如下: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 CuS04溶液混合,制作成斐林试剂,两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在加热条件下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用斐林试剂鉴定葡萄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当然临床工作中不可能用此种方法检测尿糖了,因为耗时长,现在使用的是尿糖试纸来半定量尿中的葡萄糖,即将试纸带侵入尿液湿透后拿出,观察试纸带颜色并与比色板对照,1-2分钟可得知结果,快速又准确。
基本原理如下: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原子氧,原子氧可以将某种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将上述两种酶和无色化合物固定在纸条上,制成测试尿糖含量的酶试纸,这种酶试纸与尿液相遇,根据尿液中含糖量的多少呈现出深浅度不同的颜色。
如比色为蓝色,说明尿中无糖,代表阴性结果,符号为(-);呈绿色,为一个加号(+),说明尿中含糖0.3%~0.5%;呈黄绿色,为两个加号(++),说明尿中合糖 0.5%~1.0%;呈橘黄色,为三个加号(+++),尿中含糖1%~2%;呈砖红色,为四个加号(++++)或以上,尿中含糖2%以上。
尿糖的加号代表的是尿中的葡萄糖值,尿糖的加号越多提示尿中的葡萄糖较高,而不是血糖值偏高,如尿糖(++++),血糖可以为16mmol/L,也可以为33 mmol/L,这与肾糖阈有关,并不存在具体固定的血糖数值,由此可见尿糖不能真实反应血糖情况。
总结
尿糖阳性不等于血糖值有升高,血糖升高不一定伴有尿糖阳性,尿糖的加号越多并不单是血糖值越高,而是尿液中的葡萄糖较高,诊断糖尿病和查看血糖是否控制良好,一定看的是静脉血糖,仅仅监测尿糖还是欠妥的,临床工作中一定要仔细分析与辨别,不要掉入尿糖的阴阳坑中。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