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抗菌治疗应注意多重耐药菌感染

2021.8.02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抗菌药物的诞生结束了感染性疾病无药可医的历史,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和雷达相并列的第3个重大发明。但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长期使用,特别是不规范的滥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问题。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往往导致临床治疗失败。使病死率上升、住院时问延长及医疗费用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

  2011年的世界卫生日主题被定为“抵御耐药性”。在全球,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杆菌(称之为“ESKAPE”)的耐药问题已成为感染性疾病患者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国“ESKAPE”耐药形式同样不容乐观(图1)。我国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肠杆菌最为多见。产ESBL的肠杆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耐药菌。此外,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也日益显现。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多黏菌素和米诺环素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受试药物的敏感度均<50%,铜绿假单胞菌对受试药物的敏感度均<80%。与耐药革兰阴性菌相比,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则逐渐下降,由2005年的69.2%下降至51.7%。虽然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但目前其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仍然很低,仅为3.6%。

 

  近年来,相比耐药菌的迅速增加,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明显减慢。对美国1983--2007年批准上市的抗菌药物调查结果显示,1983--1987年上市的抗菌药物达16种,此后,新上市的抗菌药物数量逐渐下降,从2003至2007年,仅5种抗菌药物上市,临床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面对以上严峻情况,应如何应对?一方面,需关注MDR感染的风险因素,用好现有的抗菌药物,提高临床疗效;另一方面,进行抗菌药物管理,努力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无论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南”还是“粒细胞缺乏症发热指南”中均将MDR感染的经验性用药选择作为重要因素。2005年ATS制定的指南中明确指出,选择HAP经验性用药的主要因素为患者是否存在MDR感染风险或是否为晚发性肺炎。若患者为晚发性肺炎或存在MDR感染的高危因素,则推荐使用广谱、强效抗菌药物;反之,则推荐抗菌谱较窄的抗菌药物。MDR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1)近90d内接受过抗芮药物治疗;(2)入院时间≥5   d;(3)所在社区或医院内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4)伴有健康护理相关性肺炎(HCAP)高危因素;(5)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性治疗。其中HCAP的高危因素包括:近90d内住院时间≥2d、居住于护理院或长期护理机构、家庭静脉滴注治疗(包括抗菌药物)、30d内进行透析治疗、家庭创伤护理及家庭成员携带MDR。也有文献报道,入住ICU、接受侵袭性治疗(如鼻胃管、中心静脉插管、尿路插管、机械通气)也是MDR感染的高危凶素。同样,在2010年IDSA发表的“粒细胞缺乏症发热指南”中提到,若患者存在MDR致病菌感染风险,需调整患者起始经验性治疗方案。如怀疑产ESBL肠杆菌感染的患者,建议早期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若怀疑MRSA或耐万占霉素肠球菌(VRE)感染,则建议加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哗胺治疗。

  除以上提到的高危囚素外,不同MDR致病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也略有不同,临床中也可根据患者存在的不同高危因素来初步判断可能是哪种MDR致病菌,从而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案。产ESBL菌感染与非产ESBL菌感染患者的MDR感染高危因素比较结果见表1。


  对于其MDR的治疗,其MDR感染的治疗原则为:能选择单药治疗的,尽量单药治疗;若单药无法解决,则选择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治疗。

  产ESBL肠杆菌感染的治疗:由于药物抗菌活性不佳(如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或存在接种物效应(如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原因,上述药物已不推荐用于产ESBL肠朴菌感染的治疗。产ESBI的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高(敏感度>98%),碳青霉烯类药物单药治疗即可获得较好的l临床效果,病死率明显下降,可作为产ESBI。肠杆菌感染的首选单药治疗药物。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若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首选亚胺培南;对于碳青霉烯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推荐碳青霉烯一线治疗。对丁亚胺培南不敏感的菌株,使用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协同作用,可用于MDR或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的联合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对于单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能存在不足,目前,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即使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敏感,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MIC值达32-64mg/L时,经验性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则病死率显著增加。因此,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建议采用联合治疗,目前常用的给药方案为B-内酰胺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亚胺培南联合阿米卡星或异帕米星均具有协同作用,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联合治疗。

  同时,应注意抗菌药物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是指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杀菌活性有关,通常在药物浓度达到对细菌M1C值的4~5倍时,杀菌速率达饱和状态,当药物浓度继续增高时,其杀菌活性及速率并无明显改变,但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细菌MIC的时间有关,如β-内酰胺类等。评估该类药物的PK/PD参数主要为体内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问(T)>MIC值。浓度依赖性是指药物浓度越高,杀菌活性越强,此类型药物主要有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等。评估此类药物的PK/PD参数主要为24h的时问。浓度曲线下面积,/MIC(AUC/MIC)或最大血药浓度/最低抑菌浓度(Co/MIC)。浓度依赖性药物可通过减少给药次数、增加给药剂量或单次给药使AUC/MIC和Co/MIC达到较高水平,从而获得最大的抗菌作用。而时间依赖性药物则主要通过多次给药或延长给药时间来提高T>MIC时间,达到最佳疗效。

  抗菌药物管理需要多学科。如感染学、药剂学、微生物学及流行病学专家参与,包括2个核心策略(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规范管理制度;限制抗菌药物处方及预先控制耐药)和7个补充策略(教育;以当地微生物学为指导建立临床操作指南;抗菌药物循环使用,制定药物使用顺序;限制抗菌药物的治疗时间;联合治疗;降阶梯治疗;优化给药剂量;静脉口服序贯治疗)。在执行降阶梯治疗时,需要医生首先评估患者MDR感染的风险,先进行广覆盖,然后根据微生物监测数据确定具体感染细菌的种类。减少抗生素应用种类或将广谱抗生素换为窄谱抗生素。

  目前,细菌耐药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因此,针对感染患者,应评估患者是否存存MDR感染风险,并根据不同的高风险因素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差异化的经验性抗菌治疗。为了避免MDR的泛滥,能单药治疗的尽量单药治疗(如产ESBL菌株感染。碳青霉烯类药物单药治疗即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单药无法解决问题的,选择有协同效应的药物联合治疗(如对鲍曼不动感染,选择亚胺培南联合舒巴坦治疗);同时也应考虑药物存患者体内的PK/PD特点,确定最佳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案,以获得最佳疗效。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