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南京大学分析化学班1963年毕业三位同班同学都出书能算记录吗?

2011.11.23
头像

周锦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本领有饭吃

  回忆是件有意义的事。今天回忆的是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1963年毕业的三同班同学,毕业后近50年,现将我所知道的情况作一回忆总结,并试图作原因分析。

  一、概况

  徐盘明:江苏宜兴人,爱人印尼归国华侨,贤惠且对徐崇拜。

  大学毕业后分配在苏州阀门厂任理化室主任,曾任苏州市某区人民代表。退休前已早作打算——创业,现事业有成,估计现有资产很多,经济情况富裕(按当下标准)。

  陆为林:江苏盐城人,爱人上世纪60年代当地知名农村女干部。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徐州机械研究所分析室,后调盐城工学院,为盐城市第一位正教授。退休后长期从事化工企业科技咨询,经济状况中。

  周锦帆:江苏常熟人,爱人中学教师。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室,1990年调国家商检局创办《检验检疫科学》,经济情况中。

  二、毕业论文及工作单位条件

  徐盘明:毕业论文南京大学强项——极谱分析。所工作单位苏州阀门厂是核工业部最大阀门厂,其理化室从工厂的标准来说条件相当好,尤其有一批优秀的操作手,因此为徐盘明钻研金属材料分析提供了良好条件。他实际经验相当丰富。

  陆为林:毕业论文极谱分析,论文指导教师之一是他的学长陈洪渊老师(现为中科院院士)。所工作单位徐州机械研究所及盐城工学院的科研条件属一般。

  周锦帆:毕业论文光谱分析,论文指导教授是从捷克归国(与汪尔康院士同在捷克留学)的王之钰。所工作单位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室光谱组科研条件极好:资金/仪器设备(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外文期刊/书籍、学术氛围、科研项目、样品种类的多样性等都理想。

  三、著书与论文

  徐盘明:他是我们三人中第一个出书的,先后出版了金属材料分析的书,在上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有价值的参考书,发表论文约20篇。

  陆为林:第二个出书,他主编的工科大学用《分析化学》在多个版本竞争中取胜,成为教科书,极其不简单!至今每年约有2万元稿费。他主编的书是我们三人中发行量最大的。发表论文约20篇。

  周锦帆:主编之一的《有害物质分析—仪器及应用》2011年8月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执笔写了其中约1/3,但均为原创。三人中我出书最晚,发表论文超100篇,近年有2篇论文发表在国外杂志。

  四、学术地位与创新

  徐盘名:学术影响主要是苏、沪地区。

  陆为林:学术影响主要在工科大学。

  周锦帆:在离子交换分离方面,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

  五、现状

  我们三人年龄大小依次为徐盘明、陆为林和我。至今,仅我在专业方面仍做些离子交换及光谱分析的研究工作,并发表论文,另外写些博客。

  六、分析与讨论

  1、南京大学的学生应该说是优秀的。我们1963年分析班30名同学有3人出书,并且这些书可以说都是有影响的书,说明南京大学化学系教育质量是好的。

  2、勤奋是关键。我们三人从勤奋的角度来衡量都是优。

  3、客观条件的重要性。在学术上创新,客观条件是绝对重要的。不接触外文文献、没有高难度的课题、没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没有良好的仪器设备/资金是不可能作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的。徐盘明和陆为林所在单位的客观条件应该说对学术创新是不利的。

  4、个性分析。徐盘明属稳健踏实型,为人厚道温和,四平八稳。他对金属材料的分析经验极为丰富,写的金属材料检测类的书很全面,参考价值大。陆为林是稳健与思维混合型,人极聪明,有想法,只是客观条件有限,没有做出很多原创性的工作。我属于典型的思维型。另外,性格犀利甚至好斗,在核工业五所时,有人认为我是公鸡性格,即典型的A型性格,这让我吃过不少亏!所以,三人虽然都有进取精神,但由于思维方式存在稳健型和思维型的差别,加上分析化学科研条件的不同,所以最终在取得学术成果方面是有很大差别的。

  七、结语

  徐盘明、陆为林同学:我认为我们三人是1963年南京大学化学系1963分析班里最优秀的三同学,虽然我在原创性成果方面比两位稍好,但你们两位是我从心里尊敬的同学,祝你们身体健康、全家健康。

  南京大学:感谢您对我们的培养。我们这辈子有幸成为南京大学的毕业生,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向你请教:1个30人的班级有三人出版了有影响的书能算记录吗?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