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双侧附睾及左侧睾丸肿块型结核影像学表现分析

2021.12.30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病例男,46岁,以“左侧睾丸增大2年余”为主诉入院,体格检查:双侧精索明显增粗,双侧阴囊未见明显异常,双侧睾丸体积增大,质地硬且有沉重感,表面尚光滑,未触及明显结节及明显压痛,透光试验(-)。

 

实验室检查:感染结核T细胞检测(A孔及B孔检测法斑点数)均明显升高,肿瘤标志物等检验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睾丸超声结果示:双侧阴囊壁增厚,双侧睾丸体积增大,于左睾丸中上部见低回声,范围约4.6cm×3.2cm,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边缘及其内见较稀疏点状、条状血流信号,其与周边软组织紧邻,局部睾丸白膜显示不清(图1),与左附睾界限不清;右侧附睾走行区见低回声,局部与阴囊壁界限不清,右睾丸鞘膜腔内见无回声,其内可见分隔(图2)。

 1 2.png

图1左侧睾丸及附睾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左侧睾丸中上部可见低回声,呈相互融合样,边缘及其内可见稀疏点状血流,与左侧附睾界限显示不清。图2右侧附睾及睾丸二维超声图像:右侧附睾内呈低回声,鞘膜腔内无回声伴有分隔。

 

睾丸增强CT:增大的左侧睾丸见囊实性混杂密度影,增强后见分隔样环形强化,右侧睾丸周围伴大量包裹液体密度影及局部分隔,增强扫描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图3)。影像学检查均提示为:左睾丸占位性病变;右侧附睾异常肿大或睾丸占位性病变,右睾丸鞘膜积液伴分隔。择期行超声引导下右附睾区低回声、左睾丸及周围组织低回声穿刺活检,镜下结果示:组织内局部见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增生聚集,局部伴坏死,病理诊断为右附睾区、左睾丸及左附睾肉芽肿性病变伴坏死,结核杆菌核酸检测支持为结核,免疫组化:CD68(+),CK(-);分子病理结果:Trcr(+)(图4)。

 3 4.png

图3双侧阴囊增强CT图像:双侧睾丸增大,呈分隔样环形强化。图4病理图(HE):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增生聚集。

 

讨论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通常是由肺、肠或泌尿系统结核传播而来,其中附睾结核比较多见,单纯性睾丸结核少见,睾丸结核传播途径多见于附睾结核的直接蔓延,也可见于血行播散,目前多认为其是附睾结核的晚期并发症。睾丸结核超声声像图根据睾丸结核的病理过程分为5种类型:肿块型、脓肿液化型、弥漫结节型、窦道型以及混合型,其中弥漫结节型最为多见,认为其为睾丸结核的特异性超声表现,肿块型发病率少见,根据超声图像,本病例为肿块型睾丸结核,即睾丸内可见实性肿块回声,但血流不丰富,病灶位于中上部,可能与睾丸门从此处进入有关,同时病灶与附睾的界限显示不清,故可认为其传播方式可能与附睾结核直接蔓延所致;睾丸内病灶界限不清,呈融合型,可能与睾丸内病灶相互融合有关,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似。

 

本病例中双侧附睾及左侧睾丸出现异常,而右睾丸未见明异常,通常认为因附睾尾部血流丰富,附睾结核多先发生于尾部,逐渐蔓延至整个附睾及睾丸,所以右侧睾丸未累及;另外一种原因可能是因为生理解剖因素先累及左侧睾丸有关,因为左侧精索静脉呈直角直接进入肾静脉,故左侧精索静脉易发生曲张,使左侧附睾及睾丸血液回流障碍进而导致组织活力降低,增加了睾丸及附睾结核的易感性。

 

增强CT通常肿块型睾丸结核CT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病灶、大小不等、边界不清晰,增强呈不增强或呈环形增强,可能与结核的病理基础有关,本病例CT显示病灶呈混合性密度,可能与结核干酪样坏死有关。超声及增强CT检查结果均提示本病灶血流不丰富,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与其干酪样坏死、结核结节、肉芽肿或纤维化等病理过程使附睾或睾丸血管血流减少。本病例中还可见睾丸鞘膜积液伴分隔,可能与结核累及睾丸鞘膜,使浆液纤维蛋白或脓性渗出物,使积液中出现了分隔。

 

睾丸结核的超声表现及CT表现因其不同病理过程会出现不同的影像学表现,故睾丸结核需要与睾丸肿瘤或炎症进行鉴别:①精原细胞瘤:睾丸肿瘤中多见于精原细胞瘤,通常表现为单一孤立肿瘤或者肿瘤几乎累及整个睾丸,血流较丰富,内部很少出现钙化,患者多有隐睾病史;②淋巴瘤:临床中少见,多表现为睾丸肿大,肿瘤回声呈结节样或弥漫性样改变,常累及睾丸及附睾;③炎症:睾丸体积呈弥漫性肿大,血供丰富且规则,而结核病灶内部可出现钙化,结核侵袭能力更强,可破坏白膜和阴囊。

 

总之,若附睾与睾丸同时出现病变,且多发生于左侧睾丸者,结合临床资料及结核病史,需要考虑到睾丸结核的诊断,因超声对于睾丸无危害,且对于睾丸结核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最终的诊断仍然需要病理,故超声检查可作为睾丸结核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仔细观察睾丸大小、形态、血流及肿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结合临床,避免误诊。

 

来源:郑朋超,王学梅,桑亮,汪惠鹏.双侧附睾及左侧睾丸肿块型结核影像学表现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0,31(05):378-380.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