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病例分析

2022.1.13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 岁,双手足角化性斑块 30 年,双足 新生物伴痛 15 年。患者 30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 手足轻度角化性斑块,自觉局部干燥不适,自行外用 凡士林等药物后无明显好转,皮损逐渐加重; 15 年 前自双足底出现米粒大小的皮色疣状新生物,行走 时感疼痛,仍继续外用凡士林,新生物逐渐增多、增 大并延及足背,部分融合成片,疼痛加重,于外院诊 断“角化性湿疹”等,予以口服阿维 A、戴芬,肌注干 扰素,局部冷冻,外用苯甲酸、维生素 E 软膏等治 疗,诉疼痛可缓解,皮损部分变软变平。2 年前患者 自行停用阿维 A 后新生物逐渐增多,并反复出现糜 烂、溃疡,为进一步治疗至本院就诊。患者因肌注庆 大霉素致神经性耳聋 49 年,发现直肠腺瘤样息肉 1 年。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 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 双手足见角化性斑块,以跖部为重,双足可见较多黄豆至 蚕豆大小的皮色疣状增生物,部分融合成片,足跟部 皮损呈菜花样增生,其间可见大小不等的糜烂、溃 疡,伴黄白色渗出物( 图 1)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 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未见明显异常,梅毒、HIV 抗体、HPV 分型定量核酸检测均阴性。组织病理活 检: 角化过度,表皮显著增生,皮突延长,向真皮内呈 条索状延伸并相互吻合,主要由鳞状细胞组成,部分 区域可见小管腔结构,管腔内侧缘可见嗜伊红的带 状护膜; 真皮间质疏松,见小血管增生及少许炎细胞 浸润( 图 2) 。诊断: 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治疗: 患 者拒 绝 手 术、浅 层 放 射 治 疗,予 以 口 服 阿 维 A 30 mg,1 次/ d,环孢素 50 mg,2 次/ d。服用上述药 物 3 个月后皮损无明显变化,自觉疼痛减轻,逐渐减 量,患者目前在随访中。


2 讨论


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 eccrine syringofibroadenoma,ESFA) 是一种向汗腺导管分化的罕见良性附属 器肿瘤,该病于 1963 年由 Mascaro 首次报道[1]。发 病年龄从 16 ~ 80 岁不等,大多在 70 ~ 80 岁[2],临床 表现多样,病变可为单发或多发,可为丘疹或斑块, 以疣状增生、鳞屑性斑块较常见[3]。病变分布广 泛,多发生于肢端,较少累及面部、躯干、臀部、指甲 和口周皮肤[4]。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 5 个亚 型: ①孤立型 ESFA: 好发于老年人,表现为孤立的疣 状结节; ②伴外胚叶发育不良的多发性 ESFA: 青春 期发病,常为多发性红斑,最常发生于肢体尤其是掌 跖部,伴外胚叶发育不良( 伴发眼睑汗腺囊瘤、少 毛、牙发育不全和甲萎缩者称为 Schpf 综合征) ; ③ 无相关皮肤表现的多发性 ESFA: 典型皮损位于掌跖 部,发病年龄更大,不伴其他异常; ④非家族性单侧 线状型 ESFA: 无家族史,单侧发生; ⑤反应性 ESFA: 为伴炎症性或肿瘤性皮肤病的反应性上皮改变,例 如扁平苔藓、大疱性类天疱疮、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皮肤淀粉样变、烧伤瘢痕、静脉曲张、糖尿病性足部 溃疡、皮脂腺痣和鳞状细胞癌等疾病[4-5]。除了这 5 种类型,曾在学者还报道了另一种透明细胞变异型ESFA[2]。本例患者既往长期角化性湿疹病史,在此 基础上出现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无家族史,不伴外 胚叶发育不良,故临床亚型可归类于反应性 ESFA。 本病病因不明,其发病机制亦不清楚,反应性 ESFA 可能是慢性炎症性或肿瘤性皮肤病对表皮细 胞结构的反复损伤而引起的导管增生或错构瘤[3]。 有文献报道 1 例反应性 ESFA 在成功治疗潜在炎症 后自然消退,进一步证实了反应性 ESFA 是继发性 的表皮增生[6]。但也有学者认为将 ESFA 作为一 个单纯的组织学概念理解可能更为合适,从反应 性增生、错构瘤、实体肿瘤到恶变是一个连续性或 跳跃性的过程,每种临床亚型可能处于这一过程 中的某一阶段[5],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需进 一步研究。 本病可以通过组织病理活检确诊,虽然临床表 现存在异质性,但组织学特点却基本相似: 从表皮伸 出许多延伸至真皮的细长上皮细胞条索,相互吻合, 形成网格状结构,常出现汗腺导管分化,腔缘有完整 的 护 膜,上皮条索之间为疏松的纤维血管间 质[2,5,7]。本例患者临床表现类似鳞状细胞癌,但足 跟部组织病理表现符合上述特点,未见鳞状细胞团 块浸润性生长。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需与疣状皮肤结核、非典型 分枝 杆 菌 感 染、深部真菌病和鳞状细胞癌等鉴 别[2],但一般组织病理表现差异较大易分辨。有少 部分疾病在病理上与 ESFA 类似: ①小汗腺汗孔瘤: 好发于足跖侧缘,典型皮损多为单个圆顶状隆起性 结节。病理上细胞条索内也可见管腔,但多为较小 的立方形肿瘤细胞构成宽阔索带,且与正常表皮及 间质的界限清楚[8]。②Pinkus 纤维上皮瘤: 好发于 躯干下部,多为淡红色或棕色结节、斑块,表皮向真 皮延伸交错的基底样细胞条索更加纤细,周边呈栅 栏状排列,无汗腺导管样分化,偶可见原始毛囊结 构[5,8]。③结缔组织增生性毛鞘瘤: 常为单个皮色 或红色圆顶丘疹,病理可见肿瘤周边有毛鞘瘤的典 型小叶结构,不规则的细胞条索嵌于间质内,但不出 现汗管导管样分化[8]。④毛囊漏斗部肿瘤: 好发于 头颈部,肿瘤细胞条索相互交织成网,部分可见汗腺 导管样结构,但肿瘤中央细胞因富含糖原而呈苍白 色,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9]。⑤腺样型脂溢性角 化病: 镜下可见棘细胞层明显增厚,增生的基底样细 胞形成宽窄不一的条索且相互交织,但该病假性角 质囊肿及色素增多常见,无管腔分化。 ESFA 的治疗取决于病变的数量、位置和可切 除性。单个较小的皮损首选手术切除,而多发性的 ESFA 则需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冷冻、CO2 激光、刮除、电流干燥术、光动力疗法、局部放疗,外 用 5-氟尿嘧啶、咪喹莫特软膏,局部或系统使用维 A 酸类药物[4]。部分学者认为反应性的 ESFA 在对症 处理的基础上定期随访即可[6]。本例患者在角化 性湿疹的基础上伴发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属反应 性 ESFA,且病变广泛难以切除,暂予以口服阿维 A 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皮损未再进展,仍需密切临床 随访,必要时多次取材送检。

 

参考文献略。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