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实验室分析仪器--ICP质谱固体样品的引入

2022.1.25
头像

zhaoqisun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固态样品直接分析是传统光谱分析(直流电弧及波形控制火花发射光谱)中最简单的样品引入方法,同时也是火花源质谱痕量分析中传统的制样方法。

 

固态样品制样简单,进样前通常只需经过研磨、混匀、预制样或者抛光处理。直接进行痕量分析,将样品污染减至最小,避免化学溶解过程中造成的挥发性损失。通常情况下,液态样品引入系统由于易实现,广泛应用于IPMS分析中而在过去十年中,固态样品直接分析受到广泛关注。相关人员已对固体样品分析进行新技术开发,并将其应用范围从特定领域扩展至日常分析中。固体进样最明显的优势为样品前处理过程最少,因此能保证样品中痕量元素组分完整性,使固体样品直接分析广受欢迎。此外,由于未使用溶剂,减少了等离子体中与溶剂相关的分子离子干扰。固体直接进样分析,因前处理步骤少,若与特定分析技术联用,如表面分析、深度剖析及空间辨别,能够进行特殊难熔高温元素分析及元素形态分析。

 

一、烧蚀技术

烧蚀技术是指将一定能量施加于固体样品表面,使其表面原子蒸发或溅射,进而形成固体溶胶。烧蚀技术很可能是ICP-MS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固体制样方法。改变样品状态及所施加的能量形态,可对固体样品进行特征制样,解决化学方法溶解固态样品时遇到的问题。

 

1)激光烧蚀

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又称激光取样等离子质谱(LS-ICPMS)、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P-ICPMS),是将电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与激光取样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高灵敏度的多元素快速分析新技术。

 

将一束聚焦后的激光照射至样品,使其表面烧蚀,部分蒸发。所形成的固体颗粒送至等离子体进行原子化及电离。样品放在烧蚀室内可移动的平台上。固定激光光束,移动平台,使样品获得最佳相对位置。

 

2)火花烧蚀

在导电样品(阳极)与对电极(阴极)之间施加一定电流进行火花放电,可以形成固态样品气溶胶。样品放在隔离室,并让载气氩气通过。火花接触样品表面时,其能量将表面烧蚀,形成干燥的样品气溶胶,不断送入等离子体进行原子化及电离,最终形成稳定的离子电流。

 

二、直接注入

科学家已采用固态样品直接进样进行组分分析,无须溶解样品。只需将10~30mg高度粉末均匀化的样品(保证获得满意采样结果)置于高纯石墨杆末端凹槽或空穴。通常可以结合直流电弧发射光谱电极进行使用。

 

通常将石墨杆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等离子炬管,进入ICP底端,为持续进行该步骤,需使用极为复杂的机械设备。通常是调整等离子炬管位置,使石墨杆能够通过气溶胶进入路线。由于等离子体火焰存在温度差,样品在等离子体火焰的精确位置及重复注入速率,对测试重现性及测量精确度影响巨大。

样品直接注入 固体.jpg

样品直接注入图示

 

当固体样品进入等离子体底端,与高能等离子气态离子进行热能复合及碰撞,使待测元素蒸发。同时溅射出大小合适的固体颗粒。在等离子气作用下进入等离子火焰高能区。此时,颗粒物进行热蒸发,蒸发粒子在等离子火焰高能区原子化,并完成电离。某些情况下,将样品与石墨粉混合后再放置于电极凹槽,以改善蒸发特性。

 

样品加热后,待测元素根据所在组分熔点高低先后蒸发(即挥发性最大的组分首先蒸发,其余组分根据挥发性不同依次蒸发)。由于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有限,这些元素经过蒸发、送入等离子体、原子化及电离后,在检测器上形成瞬态信号。多元素分析时,由于元素挥发性差异,在检测器上形成非叠加的瞬态信号。使该方法在多元素分析中明显受限。

 

与液体进样技术相比,该方法无需长时间样品前处理,不会造成样品污染,具有明显优势。此外,由于未使用溶剂水,可将分子干扰(尤其是对低质量数原子的干扰)降至最低。若使用石暴黏合剂,则产生大量碳相关分子离子,造成严重干扰。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