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猝死病例分析

2022.1.30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猝死(Sudden death)指的是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的意外死亡。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猝死中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对中青年人群。猝死的案例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工作中并不鲜见,每一个猝死的案例带给普罗大众的常常是震惊,而带给医务工作者的更多是思考。

 

中年女性的猝死

 

48岁女性因主诉心悸和呼吸困难2周入急诊科就诊,上述症状在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即可加重。回顾既往病史,26年前她曾因风湿性心脏病接受经皮二尖瓣成形术,入院前1天曾出现腹痛,但不伴发热、呕吐及排便异常。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发现患者情绪高涨,颈静脉怒张,血压130/80mmHg,脉搏136次/分,心律不齐,脉搏短绌。心脏查体提示有明显的二尖瓣狭窄征象。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接诊医生立即为患者进行经胸超声心动(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m ,TTE)检查,可见:①二尖瓣严重狭窄,峰值/平均跨瓣压差分别高达30/12mmHg,二尖瓣瓣口面积仅有0.93cm2。②左心房扩大,心房内可见巨大血栓附着在侧壁,且嵌入狭窄的二尖瓣开口。其他指标提示,患者左右心室功能正常,仅有轻度的肺动脉高压。

 

1572416939225590.png

图1 超声心动可见左心房血栓嵌入二尖瓣开口

 

鉴于上述情况,医生决定为患者实施左心房血栓取栓术和二尖瓣置换术。由于患者存在腹痛的情况,术前需进一步完善腹部CT,排除缺血性肠病的可能。令人惋惜的是,在实施上述检查和手术之前,患者突发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经医生抢救无效,最终死亡。为明确死因,医生复查TTE后发现左心房血栓完全阻塞了二尖瓣开口。

 

病例及研究回顾

 

随后,作者对本中心2013年至2018年的612例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严重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瓣口面积<1.5 cm2)患者的TTE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共8例(1.3%)。其中,4例患者已诊断心房颤动,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未达标。2例患者在诊断左心房血栓的同时被发现合并心房颤动,而另两例患者则是正常的窦性心律。3例患者完善了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均存在脑梗死。

 

房颤导致的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是其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并发症。Framingham研究至今已经走过70年的历程,许多数据和研究已成为指导临床的重要依据。根据Framingham 研究的数据,非心脏瓣膜病房颤引起脑栓塞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5.6倍,而瓣膜性房颤则是对照组的17.56倍。

 

表1  Framingham研究显示瓣膜性房颤卒中风险高达17.56倍

 1572417059686623.png


心源性猝死病因分析

 

中青年人群的猝死大部分为心源性猝死,这一人群的猝死常常导致家庭的悲剧,常常被冠以“怪物(Bogeyman)”之名。中青年患者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他原因还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原发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详见表2)。

 

表2 中青年人群猝死的常见原因

 1572417091182394.png


2018年,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对中国大陆人群的SCD和SCA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研究数据跨越1980年至2016年,共6876个案例纳入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陆SCD发病率为40.7/100000人年,平均年龄69.5岁,男性多于女性(55.5%)。大部分发生在院外(69.6%),仅30.4%的SCA发生在医疗机构。所有SCA案例中,仅4.0%的患者被成功复苏。分析SCA/SCD的病因,冠心病为第一大病因(53.5%),本案例所述的风湿性心脏病在中国人群中亦不少见(见表3)。

 

表3  中国SCA/SCD病因分析

 1572417119334133.jpg


小结

 

SCD是中青年患者猝死的最常见原因,除了最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之外,一些少见的原因同样不容忽视。在临床工作中,完善相关检查识别SCD高危人群,采取干预措施,对SCD的预防至关重要。为避免SCA走向SCD,应对SCA患者进行及时规范的心肺复苏。如前研究所示,4%的复苏成功率预示着中国的院前急救道路依然漫长。

 

参考文献:

[1] Ahmed M, Fadel B, Alamri M,et al. Sudden death as a first manifestation of left atrium thrombus in rheumatic severe mitral stenosis. J Cardiol Cases. 2019 Jul 6;20(3):99-102. doi: 10.1016/j.jccase.2019.06.003.

[2] Wolf PA, Abbott RD, Kannel WB. Atrial fibrillation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troke: the Framingham Study. Stroke. 1991;22(8):983-8.

[3] Feng XF, Hai JJ, Ma Y,et al.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Mainland China.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8 ;11(11):e006684. doi: 10.1161/CIRCEP.118.006684.

[4] Durante A, Laforgia PL, Aurelio A,et al.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the young: the bogeyman. Cardiol Young. 2015;25(3):408-23. doi: 10.1017/S1047951114001723.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