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病例分析

2022.3.03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病例男,22岁,皮肤黄染伴瘙痒10余天。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黄染,伴尿液发黄,入院行上腹部CT示:胰头区见一等低密度肿块,边界欠清(图1),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影.静脉期为等密度(图2,4),密度均匀,胆囊体积明显增大,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明显扩张呈软藤状(图3),考虑胰头癌可能。

 

1646296796970072.png

1646296797896872.png

图1  胰头区一等低密度肿块.边界欠清。图2、3  动脉期胰头区病变呈明显相对低密度.静脉期为等密度.密度较均匀。图4  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明显扩张晕软藤状,胆囊体积增大。

 

实验检查:β2-微蛋白2.76(0.90~2.30 u/mL),糖类抗原(CA50)39.97(0~25.00 u/mL),γ-谷氨酸转肽酶926.0u/mL(0~50.0),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l99、CA72-4)、免疫球蛋白亚类IgG4正常。

 

手术记录:取上腹正中直切口.逐层切开进腹检查:肝脏明显淤胆,胆囊肿大明显,胆总管增粗(直径约2.0 cm),胆总管下段扪及一大小约4 cm×4 cm大小质硬肿块.肝十二指肠韧带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胰腺质软。

 

术中诊断:胆总管下段占位伴梗阻性黄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大体病理:胰腺切面见肿块,大小约4.5 cm×3.5 cm×3.0 cm,肿块切面灰白质硬,包绕胆总管,肿块紧邻胰腺切缘。病理诊断:①(胰腺)镜下见淋巴组织弥漫增生,细胞有异型,倾向淋巴瘤。②(胆囊周淋巴结)有2枚中见淋巴瘤细胞。③胆囊呈慢性炎症改变。④(十二指肠上下切缘)呈慢性炎症改变。

 

1646296797540387.png

图5  病理

 

讨论

 

原发于胰腺的淋巴瘤(PPL),为起源于胰腺或仅侵犯胰腺及其区域淋巴结的恶性淋巴瘤,极为罕见,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PPL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腹痛、腹部包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黄疸较多见,本例表现为梗阻性黄疸症状。PPL的诊断标准:不伴有体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没有肝脾受累。CT表现为胰腺肿块,约80%发生在胰头。

 

复习文献报道,胰腺原发性淋巴瘤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①边界清楚的胰腺肿块:CT一般为低或等密度,包膜较完整,增强为乏血供,可轻度均匀强化。MRI表现T1WI信号较均匀,为低信号,T2WI信号不均匀,可以为低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实质。淋巴瘤可体积较大但不出现液化、坏死;包绕血管但不侵犯,可包绕胆总管伴胆系梗阻,但不出现胰管扩张,因肿瘤并非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且淋巴瘤质地较软,故胰管受累较轻;可出现左肾静脉以下水平淋巴结肿大。本例即为该类型。表现为胰头区孤立单发占位,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胰管不扩张,胆囊体积增大,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呈软藤状。与文献报道一致.但主观认识不足,导致误诊。该类型主要与胰腺癌鉴别。

 

②胰腺弥漫性肿大伴胰管轻度扩张:胰腺肿胀,MRI信号表现为T1WI弥漫性降低,T2WI增高。该型主要与急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淋巴瘤不伴有胰腺炎的症状或症状非常轻,不伴有胰周包裹性积液及脂肪间隙受累。如果出现胰周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则鉴别较容易。

 

PPL误诊率高,胰腺占位,CEA、CAl9-9正常,LDH、B2微球蛋白异常的患者,应提示本病,确诊须依靠病理活检。常用方法包括B超或CT定位下细针穿刺活检术。治疗方式包括放化疗和手术,因样本数较少,缺乏大样本对照研究,对患者预后评价不完善。但应尽量避免盲目手术,该例病人行手术治疗,正在随访中。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