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全身麻醉后持续性声音嘶哑病例报告(二)

2022.3.03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2.2环杓关节脱位

 

环杓关节由杓状软骨底的关节面与环状软骨板上缘外侧连接而成,关节面浅,关节囊松弛,易在外力作用下脱位。按脱位程度可分为半脱位、全脱位,其中以半脱位常见,但半脱位时影像学检查存在假阴性。环杓关节脱位在围术期属较罕见并发症,病因复杂,主要继发于经咽喉部的各种操作如(插管、拔管等)及检查方法不当,手术体位,气管导管或胃管留置时间过长,颈部外伤以及患者自身疾病相关因素等。

 

本例患者出现左侧环杓关节脱位病因分析如下:

 

2.2.1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导致环杓关节脱位可能的原因:①喉镜片置入过深,使咽会厌襞裂及杓状会厌襞裂张力过大,导致杓状软骨受到牵拉而脱位;②喉镜片、导管尖端或管芯直接碰撞杓状软骨造成脱位;③左手持镜时,气管导管左侧偏曲,导管凸面弯曲部损伤左侧杓状软骨易造成脱位,气管导管材质越硬发生率越高。本例患者气道Mallampati分级I级,插管动作轻柔,操作规范、顺利,但插管时使用了带导管管芯的加强型气管导管,考虑插管硬度增加,可能造成左侧杓状软骨脱位。

 

2.2.2胃管因素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是腹部手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全身麻醉后置入胃管可避免患者紧张、疼痛等不适并降低不良记忆,但全身麻醉后环杓关节囊及其附属韧带进一步松弛,盲探置胃管易误入梨状隐窝造成胃管在咽喉及口腔内盘曲,并可能着力于杓状软骨或环杓关节处致使其脱位。

 

本例患者于全身麻醉后经鼻盲探置无导丝胃管3次均不畅,考虑胃管可能误入左侧梨状隐窝,并着力于左侧杓状软骨或环杓关节处致使其脱位。

 

2.2.3咽喉部置管时间过长

 

本例患者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超过1 d,术后留置气管导管过程中,患者吞咽、呛咳等动作均可使喉头上下移动牵拉,使杓状软骨内收、声带与气管摩擦,造成声带黏膜损伤或杓状软骨脱位。另外患者术后留置胃管时间较长,胃管长期处于中间位时,支配杓状软骨后及中间肌肉的喉返神经后支受压或肌肉痉挛,引起杓状软骨过度牵拉,环状软骨后溃疡形成、感染、声门功能障碍等可导致环杓关节脱位。

 

2.2.4气管导管拔除不当

 

拔除气管导管时,气管导管套囊未充分排气时可压迫杓状软骨造成环杓关节后脱位。本例患者于ICU拔除气管导管,尚不确定拔管时情况,如拔管时患者是否烦躁、气囊是否充分排气、拔管动作是否轻柔等。

 

2.2.5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增大、久病体弱、系统性疾病及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等患者常引起环杓关节变性、韧带张力变弱,在一定诱因(如咳嗽、打喷嚏、剧烈呕吐)下易产生环杓关节脱位。本例患者年龄大于50岁,多次手术及抗癌治疗后,身体瘦弱,使其经咽喉插管操作或长时间留置气管导管、胃管时环杓关节更容易发生脱位。

 

2.3误诊原因

 

本例患者发生误治的原因:①患者术后第1天继续接受呼吸支持,麻醉科医师随访时无法观察其发声情况;②患者因术后切口疼痛及留置胃管影响发音,影响病情判断;③术后第13天发现“右侧声带活动受限”,此时检查方式较为单一,未行频闪喉镜、喉肌电图、杓状软骨螺旋CT或三维重建等检查对环杓关节半脱位、喉返神经损伤行鉴别诊断,导致诊断不明确;④术后第20天电子喉镜检查发现明显环杓关节脱位,考虑脱位时间已较长,脱位程度加重;⑤本例患者同时合并右侧喉返神经麻痹与左侧环杓关节脱位,病隋特殊、罕见。

 

2.4治疗

 

对气管插管导致的喉返神经麻痹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多可自愈,或给予营养神经药物、适量激素、雾化吸入、发声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一般2~3个月内均可痊愈。环杓关节脱位一旦确诊则应及时行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避免脱位关节长期停留在关节腔外,发生炎症黏连,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一般认为发生脱位48 h内复位疗效较好。在不具备相关检查设备又高度怀疑环杓关节脱位时,可试行环杓关节复位术,该法不仅是治疗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经复位后杓部对称、声嘶改善、声带活动正常,可作为诊断环杓关节脱位的有力证据。

 

3.结语

 

术后声嘶多为医源性因素所致,易引起医疗纠纷,应予以重视。术后声嘶病因较为复杂,术前应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积极预防,术后及时随访。术后声嘶一旦发生,与患者及家属耐心沟通,同时及早请相关学科会诊协助处理,有条件者尽早行频闪喉镜、喉肌电图等检查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尽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或关节复位失败造成永久发声异常。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