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原发性鼻腔鼻窦结核病例报告

2022.3.03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病例报告


患者男,50岁,因“双侧鼻腔干燥伴涕中带血 2年,加重伴面部皮疹3个月”于2016年11月5日入院。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腔干燥,伴涕中带血,为鲜血,量不多,无明显鼻塞、鼻痛,无发热、盗汗、潮红,无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无眼痛、复视、视力下降,无耳鸣、听力下降,未予重视。3个月前患者自觉鼻部症状加重,伴流脓涕、嗅觉下降,发现面部散在丘疹,色红,有压痛,随后皮损面积扩大并融合成红褐色斑块,摩擦后表面有溃破,伴脓性分泌物流出。曾于外院就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不详)及面部抗生素软膏涂抹,疗效欠佳,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 


查体:体温36.5℃,脉率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 107/78 mmHg (1 mmHg=0.133 kPa)。外鼻无畸形,皮肤丘疹自鼻根部向两侧蔓延,呈地图样,表面有溃破,可见脓性分泌物,表面有黄褐色污秽物附着(图1)。 鼻前庭皮肤红肿,鼻毛脱落。 鼻中隔大穿孔,鼻腔黏膜充血,双侧中鼻道及嗅裂见脓性分泌物,双侧下鼻甲及中鼻甲破坏,鼻中隔及鼻甲后端可见溃疡样新生物,周围黏膜组织充血、水肿(图2),双侧鼻窦区无明显压痛。悬雍垂缺失,软腭见瘢痕。 


1646308049395718.png

图1  患者入院时照片 皮肤丘疹自鼻根部向两侧蔓延,呈地图样,表面有溃破,可见脓性分泌物,表面有黄褐色污秽物附着  图2  鼻内镜下照片 A:鼻中隔、双侧下鼻甲后端缺失,中鼻道及嗅裂区可见黄色分泌物附着;B:清理附着分泌物,鼻中隔及鼻甲后端可见溃疡样新生物,周围黏膜充血、水肿


入院诊断:鼻肿物;鼻中隔穿孔;面部皮疹。 入院后完善血常规、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取皮肤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给予抗生素软膏涂抹,疗效欠佳,后请皮肤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会诊,完善如下相关检查。


T细胞斑点试验,检查结果为抗体A:53 SFCs/2.5E5 PBMC;抗体B:56 SFCs/2.5E5 PBMC[正常参考范围:(抗体A+抗体B)<6 SFCs/2.5E5 PBMC,若≥6 SFCs/2.5E5 PBMC则提示存在结核感染]。 鼻窦CT平扫示: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填充,窦壁骨质硬化,鼻中隔后端、双侧中下鼻甲骨质破坏(图3)。 鼻窦MRI平扫示:全组鼻窦内长T1长T2信号影,鼻中隔后端、双侧中上鼻甲缺如,鼻骨及邻近双侧面颊部皮下软组织增厚,呈片状长 T2信号影,鼻内病损与皮肤及皮下病损有连续性(图4)。 胸部CT平扫示:骨性胸廓对称,纵隔、气管居中。双肺纹理稍粗,未见明显结节影,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心影未见异常。鼻内镜下取鼻腔内病损送病理,可见朗格汉斯巨细胞,周围有较为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考虑结核结节(图 5)。患者鼻结核诊断明确,后转入传染病医院就诊,给予患者异烟肼300 mg、利福平450 mg、乙胺丁醇750mg每天1次口服三联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回院复查皮疹减轻,遗留色素沉着及瘢痕。 拟继续上述治疗4个月。


1646308050640080.png

图3  鼻窦CT平扫 可见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填充,窦壁骨质硬化,鼻中隔后端、双侧中下鼻甲骨质破坏 A:轴位;B:冠状位  图4  鼻窦MRI平扫 可见全组鼻窦内长T1长T2信号影,鼻中隔后端、双侧中上鼻甲缺如,鼻骨及邻近双侧面颊部皮下软组织增厚,呈片状长T2信号影,鼻内病损与皮肤及皮下病损有连续性 A:T2像轴位;B:T2像冠状位


1646308050796468.png

图5  组织病理学检查 病变组织中可见朗格汉斯巨细胞,周围有较为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考虑结核结节 HE×100


讨论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滥用问题,多重耐药菌株和非典型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感染逐渐增多,使得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发现,近年来鼻结核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鼻结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误治。由于鼻腔邻近颅底,而结核具有骨质破坏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故预防和治疗鼻部结核性损害有着重要意义。


鼻结核是主要由结核杆菌引发的慢性鼻部疾病。 感染可通过患者受损的鼻腔黏膜直接侵入,或者通过血液、淋巴播散传播,也可由邻近病灶转移以及自我接种导致。临床上,鼻结核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继发性鼻结核是由肺结核上行感染至鼻腔所致,而原发性鼻结核一般不并发肺结核,可由上呼吸道感染结核杆菌所致,其中原发性比较罕见。鼻结核好发于鼻中隔前段,可侵及鼻前庭皮肤、鼻底及下鼻甲前段,向深层发展可破坏骨质。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误诊或漏诊,后期可出现灼痛或痒感、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偶尔带血、有臭味;若合并细菌感染可出现脓涕;累及鼻窦时可有头痛;继续发展可有瘘孔形成、骨质破坏、鼻窦内黏膜高度肉芽样肥厚和窦内壁骨面粗糙脆弱。随着多重耐药菌株和非典型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感染逐渐增多,临床上很难见到具有典型表现的结核病例。CT表现难于和炎性反应或肿瘤相鉴别,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抗酸杆菌培养和涂片等,但是部分病例需要 1~3次活检才能确诊,有条件者可考虑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及DNA探针等分子生物学技术。T细胞斑点试验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来诊断结核,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鼻结核的治疗包括全身以及局部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支持治疗等。药物治疗的原则为早期、联合、适量、规律以及足疗程等,对于鼻结核这样的肺外结核,全身抗结核治疗至少应持续1年。


本例患者病变侵及鼻底、下鼻甲、钩突及中鼻甲前端,面部皮损符合狼疮型面结核皮损特点,且MR上显示鼻内病损与皮肤及皮下病损有连续性,故考虑面部亦为结核侵及区域。局部表现为浅表溃疡,有痂皮覆盖,痂皮下为苍白肉芽,并向深层发展,破坏骨质。术前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故诊断为原发性鼻结核,病理类型属于溃疡型。复习文献可以看出,原发性鼻结核非常少见,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同时大多患者无结核病史,有时患者虽诉有肺结核病史,但临床医生亦未将病史与鼻部疾患相关联,故易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 鼻结核为可治愈疾病,如耳鼻咽喉科医生对该病的表现有所认识,及早治疗,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产生。原发性鼻结核的局部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可以是全身结核的一种局部表现,也可单独存在或仅合并颈淋巴结核。因此,耳鼻咽喉科医生在该病的诊断上需要注意以下特点:①鼻结核发病时间较长,但可较早出现骨质破坏;②若合并其他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则分泌物为脓性或黏液脓性;③影像学检查可见鼻中隔、鼻窦骨质破坏或死骨形成;④反复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均无效;⑤对有肺结核病史或长期接触肺结核病的患者,应提高警惕。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