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颈部皮疹20余天病例分析

2022.3.28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病例资料


患者女,36岁。因“颈部皮疹20余天,全身皮疹2周”于2015年3月31日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20余天前开始出现颈部红斑、水疱,伴有发热(具体体温未测),口腔黏膜破损,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疱疹">带状疱疹”,予以“更昔洛韦、维生素B1”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

 

2周前逐渐发展为全身多部位紧张性的大小不一的水疱,血疱及红斑,伴瘙痒、关节疼痛。皮损反复成批出现,部分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结痂。皮损与曰晒无关。病程中有脱发、反复口腔溃疡。

 

发病前患者无接触过敏史,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体检: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专科检查:颈部、前胸、四肢及双手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紧张性水疱(图1,2),疱壁厚,尼氏征(-),部分水疱破溃、结痂。后背可见炎症后色素沉着,愈合后的皮损无瘢痕产生。口腔黏膜及舌部可见大小不一的糜烂面。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3.57X109/L,中性粒细胞0.074,淋巴细胞0.319,红细胞3.60x1012/L,血红蛋白99.0g/L,红细胞压积(HCT)0.305,血小板88x109/L。

 

生化:尿素氮2.75mmol/L,肌酐 44.50 umol/L,ALT23.1 U/L,AST21.4 U/L,总蛋白 64.30 g/L,ALP55.3 U/L,谷胺酰转肽酶(GGT)14.4 U/L,ALB29.2 g/L。

 

尿常规:尿潜血(+++),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MA)1230mg/L,尿免疫球蛋白IgG(IgGu)176mg/L,尿转铁蛋白68.70mg/L,尿a微球蛋白34.20 mg/L,尿匕微球蛋白0.96mg/L。尿蛋白定量(24h)为0.645 g。ESR 19.0mm/1h。CRP3.44 mg/L。免疫球蛋白IgA3.31 g/L,IgG17.26 g/L,IgM0.91 g/L。C30.19 g/L,C40.04 g/L。RF11.10 U/ml。

 

ANA滴度阳性,1:10000颗粒(++++),抗RNP强阳性,抗Sm抗体临界阳性,抗SSA-60抗体强阳性,抗SSA-25抗体临界阳性,抗SSB抗体阳性,抗着丝粒蛋白B(CENP-B)抗体强阳性,抗dsDNA抗体临界阳性。

 

红斑狼疮活动指标AnuA195 U/ml,抗-C1q抗体>100U/ml。抗p2糖蛋白I抗体(A-p2-GPI)9.119U/ml。

 

皮肤病理组织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鳞状上皮略增生,表皮下与真皮交界处见有大疱形成,基底部个别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区表皮脱落、糜烂(图3)。


1648456216585450.jpg

 

直接免疫荧光及皮肤狼疮带结果:IgG阳性(+),IgA阳性(++),IgM阳性(+++),C3阴性(图4)。

 

诊断:为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bulloussystemic lupus eyrthematosus,BSLE)。

 

治疗:予以甲泼尼龙80mg/d,治疗5d,患者双手及颈部仍不断有新发水疱,加用环磷酰胺每周0.6g,应用2次,患者全身未见新发水疱,原有水疱基本干涸结痂。2周后甲泼尼龙减量至60mg/d,维持治疗1周,再次应用1次环磷酰胺(0.6g)。原有水疱基本结痂脱落,红斑变暗。

 

复查尿蛋白转阴,ESR,CRP正常,予以带药出院(泼尼松60mg/d),后定期门诊随访,每2周激素减5〜10mg,未见新发红斑、水疱,目前激素用量为泼尼松15mg/d,病情控制良好。

 

讨论

 

BSLE是发生于SLE基础上的全身性表皮下大疱性疾病,属于SLE的一个亚型,临床少见。约59%〜85%的SLE的患者有典型的狼疮样皮肤损害,只有不足5%的患者会发生大疱性疾病。

 

且BSLE可为SLE的首发症状。其典型的皮肤损害为表皮下的暂时性的紧张性的水疱损害,可发生在包括黏膜在内的身体的任何部位,尤其是躯干、四肢近端、面颈部和唇红周围,可伴有轻度瘙痒,愈合后可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一般无瘢痕形成。

 

BSLE与SLE的活动程度有相关性,特别是LN。因此BSLE的及时诊断对阻止SLE导致的系统损害有重要意义。

 

1983年Camisa和Sharma首次提出了BSLE的诊断标准,该标准在1988年被重新修订:①符合ACRSLE的诊断标准;②并发表皮下水泡或大疱;③组织病理特点类似与疱疹样皮炎;④直接免疫荧光提示IgG和(或)IgM、IgA沉积于基底膜带;⑤皮肤的间接免疫荧光提示存在针对基底膜带的自身循环抗体。

 

该病需与多种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相鉴别,如大疱性类天疱疮、线状IgA大疱性皮病、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及疱疹样皮炎等。

 

本例育龄期女性,反复口腔溃疡,存在肾脏损害,关节疼痛,抗dsDNA抗体、Sm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阳性,ANA阳性,故SLE诊断明确。患者并发水疱,病理提示表皮下大疱形成;直接免疫荧光提示:IgG,IgA,IgM线沉状积于基底膜带,故BSLE诊断成立。

 

Grabell等研究发现1例SLE患者在发生大疱性皮损前3个月,血清中开始出现抗胶原蛋白Ⅷ抗体,且随着大疱性皮损的出现抗胶原蛋白Ⅶ抗体IgG水平逐渐升高。

 

经过氨苯砜和加大泼尼松剂量治疗1个月后,皮肤损害好转,1年后患者血清中的抗胶原蛋白Ⅶ抗体低于开始出现大疱性皮损时的水平。

 

Grabell等推测认为抗胶原蛋白Ⅷ抗体的出现先于BSLE的临床表现。且该抗体水平与皮肤大疱性损害呈正相关,故推测抗胶原蛋白Ⅶ抗体可能在BSLE发病中起潜在性作用。

 

目前治疗BSLE主要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氨苯砜可用于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抵抗的患者。氨苯砜的起始剂量一般为50mg/d,最大剂量可增加至200mg/d。终止氨苯砜治疗复发的患者重新使用氨苯砜治疗亦有效。

 

此外,由于利妥昔单抗(抗CD20单克隆抗体)可耗尽成熟B细胞CD20+,从而降低体内抗胶原蛋白Ⅶ抗体的数量,故可用于氨苯砜、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抵抗的患者,而达到治疗作用。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