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反复腹泻伴低热6个月余盗汗明显1个月误诊病例分析

2022.3.29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病例资料:


患者,男,26岁。因反复腹泻伴低热6个月余,盗汗明显1个月就诊。


6个月前患者出现腹泻,每日3~5次,为黄色稀水样便,量多,无黏液、脓血,无里急后重感,偶有脐周疼痛;体温波动于37.5~38.5℃,发热时间无规律,发热前无寒战,余无不适。曾就诊于当地医院,便常规检查见白细胞少许,隐血试验(+)。


胃镜检查见胃窦轻度浅表性炎症,余未见异常。


给予多种药物(具体不详)对症支持治疗1个月无明显效果,腹泻症状反复发作。再次于当地医院就诊,行结肠镜检查见乙状结肠表面点状充血,余未见异常,拟诊慢性结肠炎,给予静脉输注维生素及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腹泻稍有缓解,仍偶有发热,体温不超过38℃。


近1个月患者盗汗明显,就诊我院门诊。


查体:体温37.8℃,血压117/70mmHg。全身皮肤潮湿多汗,巩膜无黄染。心率70/min,律齐。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股沟多个淋巴结增大,大小如黄豆,质软可活动,肠鸣音活跃,10/min。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 


反复追问病史,获知冶游史,遂在我院行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后于陕西省疾病控制中心行HIV抗体确诊试验亦为阳性,确诊AIDS,转至传染病医院行抗病毒治疗。


病程中患者消瘦明显,体重下降约10kg。1年后随访患者腹泻好转,体重增加2.5kg,抗病毒治疗有效。


讨论:


AIDS是因HIV感染致机体免疫系统破坏的一种综合征。HIV感染后可侵犯CD4+T细胞,使其逐渐耗竭,引发免疫系统功能衰退,最后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虫肺炎)和肿瘤(如卡波济肉瘤、淋巴瘤等)的发生。


AIDS的消化系统症状主要与胃肠功能免疫缺陷有关,常见的消化系统表现有肝损害、腹泻及鹅口疮等。近年有文献报道,HIV感染患者腹泻的发生机制主要与肠道损伤、肠道下垂、细菌易位和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有关。肠道损伤既是HIV致病的直接诱因,也能间接地影响机体多项免疫功能进而加速疾病进展。长期慢性炎症可导致AIDS患者肠下垂发生率非常高,约占80%以上,肠下垂可进一步导致肠道内微生物易位和随后的慢性炎症以及吸收障碍,甚至可能导致耐药性。细菌易位包括微生物群落破坏,生存部位改变,进而可导致持续破坏性炎症。


慢性结肠炎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加结肠镜检查。其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及腹泻等,腹泻程度轻重不一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体征与临床症状相关,腹部触诊可有触痛,可出现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发热及肠鸣音活跃等。慢性结肠炎结肠镜检查可以确诊,结肠镜检查95%以上患者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可见充血、水肿的黏膜,进展期可见溃疡及周围隆起的肉芽组织,且肠腔明显缩小。


肠镜检查AIDS导致的腹泻与慢性结肠炎表现相似,二者鉴别诊断依赖于HIV病原学检查、冶游史、吸毒史及输血史等。


分析导致本例误诊的原因:①AIDS潜伏期较长:机体感染HIV后一般会经历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潜伏期和严重免疫缺陷综合征3个时期,若患者就诊时处于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潜伏期,则易漏误诊。本例以腹泻、发热就诊,即在急性感染期就诊,外院曾误诊为慢性结肠炎,抗感染治疗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治愈,后经仔细询问病史后发现冶游史,进—步完善相关检查方明确诊断。②遗漏重要病史:患者1年前有冶游史,具有HIV感染高危因素,但发病时间与冶游时间间隔较长,患者未能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导致遗漏重要病史,入我院门诊后经反复多次询问方才想起。提示临床医生病史询问一定要仔细、全面。③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AIDS并发症较多,可累及血液、呼吸及消化等多系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本例主要表现为迁延性腹泻伴低热、消瘦,首次便常规检查并未发现隐孢子虫卵,可能是病毒本身对肠黏膜影响引起腹泻,或机会感染细菌导致腹泻,从而误导接诊医生诊断思维,未能考虑到AIDS。本例提示临床遇及出现反复性腹泻,且发热时间较长,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综合分析病情,考虑到AIDS可能。


总之,本例慢性腹泻最终证实由AIDS所致,提示临床遇及以慢性反复腹泻为首发表现的中青年患者应考虑到存在机体免疫缺陷的可能,要认真询问吸毒史、输血史及冶游史等。同时临床医生应提高对HIV引起的不典型消化系统症状的认识,以便及早发现、积极治疗,提高AIDS患者生存质量。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