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

2022.4.27
头像

zhaoqisun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研究历史

1964年,Winefordner等首先提出用原子荧光光谱(AFS) 作为分析方法的概念。1969年,Holak研究出氢化物气体分离技术并用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砷。1974年,Tsujiu等将原子荧光光谱和氢化物气体分离技术相结合,提出了气体分离-非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测定砷的方法,这种联合技术也是现代常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 - AFS)分析 的 基 础 架 构。

20世 纪70年 代 末,以 郭 小伟为首的我国科技工作者针对当时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缺陷,对原子荧光光谱仪器和测试技术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发和研究,将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推向实际应用前沿。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地质部门大规模开展化探扫面工作,对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发展起到了催化促进作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率先在地质系统应用,为顺利完成化探普查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应用

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一定波长的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原子荧光的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区。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约经10-8秒,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荧光。若原子荧光的波长与吸收线波长相同,称为共振荧光;若不同,则称为非共振荧光。共振荧光强度大,分析中应用最多。在一定条件下,共振荧光强度与样品中某元素浓度成正比。该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目前已有20多种元素的检出限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谱线简单;在低浓度时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达3~5个数量级,特别是用激光做激发光源时更佳。主要用于金属元素的测定,在环境科学、高纯物质、矿物、水质监控、生物制品和医学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这些优点使得它在冶金、地质、石油、农业、生物医学、地球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各个领域内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