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为“国之所需”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023.2.15
头像

TBiotin

whisper of insanity

“这是对我的认可和鼓励。”2月10日,提到全国政协委员这一新身份,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刘小康心潮澎湃。他表示,做研究是从技术的角度为国家科技创新作贡献,而建言资政是以另一种方式为国尽力。

2002年从重庆大学毕业后,刘小康就来到重庆理工大学,钻研机械量精密测量、智能仪器与微纳传感理论与技术。20年间,他与团队成员采用了完全不同于国内外已有技术发展的新思路,获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发明成果——纳米时栅,实现了我国精密位移测量技术及器件自主可控。

刘小康说,在一些高端装备上,对精度的要求永无止境。“但国外这种技术是不卖的,对中国封锁。”纳米时栅以“时间测量空间”,达到了现有检测仪器水平的极限,被称为精密定位与控制的“天眼”,主要用于芯片制造、计量检测、制造业等领域。

没有超精密测量,就没有高质量的装备制造。“聚焦 ‘国之所需’,我们团队建立了‘思想—理论—技术—产品’的完整体系,实现了成果的转化应用。”刘小康说,在重庆理工大学的全力支持下,团队以37项ZL作价入股,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国家队”——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进行了产业化合作。“这些成果来之不易,是每一位团队成员不断付出、刻苦钻研换来的。”

2021年,刘小康成为重庆市属高校自主培养出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深刻感受到地方高校人才成长为国家级人才实属不易,这也引起了他的思考:如何为推动科研资源配置更均衡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目前,刘小康正在为即将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认真准备相关提案。他认为,当前西部地区拥有不少优秀的青年人才,但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机构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申报中往往不占优势,导致青年人才难以获得科研资源支持,失去进一步锻炼成长的机会。“没有人才,就没有大的项目,也就难以进入国家级平台,取得大的科研成果。”刘小康说,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树立“国家级人才首先是国家的人才”这一理念。他呼吁从顶层制度设计着手,针对面向青年人才和西部国家级科研项目,继续加大科研资源支持力度;在顶层制度层面,探索激励东西部高校、科研单位联合申报高层次人才项目,并通过结对申报项目、实施项目,促进人才深度交流,从而进一步均衡人才资源,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重庆大学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