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阴雨天颈肩背部酸痛的鉴别及预防

2023.3.08
头像

xujinping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鉴别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很容易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本组有27名患者曾被误诊。其中诊断为斜方肌劳损10例颈椎病8例神经官能症6例,肩周炎3例如有颈肩部疼痛不适,沿肩胛背神经行经有压痛。特别是按压3、4胸椎棘突旁可诱发同侧上肢麻痛时,则本病诊断可确立。

  实验室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它辅助检查:

  1.肌电图检查 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及菱形肌均无异常发现,7例第1背侧骨间肌及小指展肌有纤颤电位菱形肌可能因位置深而未能查及。神经传导速度未见异常。

  2.颈椎X线片 22例未发现异常,8例第7颈椎横突过长4例颈椎退行性变。

  预防

  1.保守治疗 首先考虑保守治疗,以局部封闭为主封闭点为两个压痛点,一是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另一处是3、4 胸椎棘突旁3cm。作者建议每周1次,连续3~6次辅以理疗,半数患者症状可显著减轻。18例做3~6次颈部压痛点封闭治疗,6例症状显著减轻;4例改 善,酸痛可以忍受;9例无效其中7例确诊后行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对保守治疗无效或 伴发胸廓出口综合征症状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于全身麻醉下做颈根部横形切口或“L”形切口,切断结扎颈横动脉和肩胛舌骨肌,逐层解剖显露臂丛神经根干 部及前、中斜角肌下段与止点在近止点处切断前、中斜角肌,沿颈5神经切断包绕颈5神经根的纤维组织,并进一步将中斜角肌在颈5神经根部肌性组织横行切断,暴露肩胛背神经切断神经周围组织,做神经外膜松解。切口闭合前局部注入曲安奈德5ml。术后可用泼尼松5mg,3次/d,共7天。术中可见:肩胛背神经起 始部在中斜角肌内走行1~3cm鶒,能清楚判断肩胛背神经起点,肩胛背神经在人中斜角肌处均为腱性或腱肌性组织。作者曾为23例患者25侧做手术治疗有2 例3侧肩胛背神经除起始部有少许中斜角肌纤维覆盖外,其余部分行走于中斜角肌表面;2例3侧在中斜角肌内走行l~2cm;18例19侧在中斜角肌内斜行走 行2~3cm;其中17侧能清楚判断肩胛背神经起点其中3侧为独立起点,14侧和颈5胸长神经合干,合干长度在1cm内者4侧,1~4cm者10侧;22 例24侧的肩胛背神经在人中斜角肌处均为腱性或腱肌性组织。本组患者锁骨下动脉位置较高,高于锁骨上缘者18例,可高达锁骨上缘4~5cm,最高1例达 6cm,平均3.5cm。

  保守治疗近期效果较好,但易复发,3~6次颈部局部封闭后复发率仍有50%。可间隔2~3个月后再进行一个疗程的局部封闭治疗。22例患者术后颈肩背部 症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术后3天患者可能又感不适和术前相似,但术后1周症状逐渐减轻,术后3周症状大部或完全消失。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3例4侧在术 后2个月时症状、体征又出现,程度同术前。其中,未做肩胛背神经起始处减压的2侧为1例双侧胸廓出口综合征术后第3天症状再次出现并逐渐加重术后1年余时 仍未愈;另2侧为术后局部瘢痕压迫,经局部封闭后,目前尚能控制症状。前臂内侧和小指感觉减退的16例患者健康搜索,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3天亦有波动 2~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