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褚威:情系航天,让梦想在东风着陆场腾飞启航

2023.10.30
头像

南州

分析测试行业的搬山工

  褚威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师,大学毕业后就从事航天搜救工作。入职以来他先后担任过多个岗位,岗位在变,但他把工作当事业追求,当学问研究的态度一直没变;职责在变,但他对党忠诚、心怀感恩的执念一直没有变。作为青年搜救队员的代表,他把对组织的忠诚融入了血脉灵魂,对敬业的执着铸成了如山使命,对感恩的态度化为了一流的业绩,在航天搜救事业的滚滚洪流中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执着坚守,在追逐梦想中孜孜以求

  走进航天搜救实验室,一排排无人机、无人车、潜水装置摆放整齐。搜救队员们在褚威的指导下,结合人员层次结构开展无人机模拟训练和地面装备测试。

  时间回到大学毕业前,“航天”这个字眼对他来讲还比较陌生。当得知自己被分配到东风航天城,他不知道未来的路通往哪里,该如何走。但是接到毕业派遣命令的当天,他还是匆匆寄了行囊,便踏上了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列车,历经长途跋涉,车窗外的风景从豪华的高楼大厦慢慢变得荒无人烟,虽提前反复做过心理准备,仍不免心中有些唏嘘。

  直到自己第一次现场看过火箭发射后,看着火箭拔地而起时,呼啸的声音直抵人心,壮美的画面让褚威久久难忘。此时,他突然明白航天事业的伟大,看到了平凡岗位背后的伟大意义。从那以后,褚威开始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别人能做好的他誓要做得更好,参加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从同事和领导的肯定声中渐渐找回了价值感,完成了从航天小白到岗位负责人的转变。

  自我砥砺,在攻坚克难中奋力前行

  “少说多干,身体力行,牢记宗旨,尽职尽责。”短短几年时间里,在褚威和搜救队员们的努力下,无人机实验室从无到有,并在东风着陆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9年,无人机实验室在全体搜救队员的期待中挂牌成立,当时缺专业人才、缺设备器材、缺训练场地几架小型的多旋翼无人机就是整个实验室的全部家当。从未接触过无人机的搜救队员日常训练需要排着队操作,可能一上午都摸不着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测试实验等工作也没有合适的场地,更没有像样的工作台,分队训练和创新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褚威深知,自己所学专业对于这个刚刚成立的实验室非常重要,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成员一边投身航天搜救设备科研体系建设,一边展开无人机培训中心及训练考核基地项目论证。同时,褚威还要参与搜救回收工作和科研项目攻坚等工作,此时他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性格比较内向,外表比较腼腆,善于思索,工作中非常踏实认真。”这是身边的队员对他的评价。平时,他们交流最多就是工作中的事和技术上解决不了的难题。

  善于攻坚克难,结合实际形成自身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是褚威取得科研攻关成功的“密码”。褚威认为:“岗位各有分工、能力有高有低,简单的工作创新干、系统的工作精细干,工作不只是职业,更是一种响当当的使命、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就是我内心深处对责任最朴素的认知。”

  大胆探索,在干事创业中敢于创新

  祭扫东风烈士陵园,学习先辈们的光荣事迹;参观展览馆,了解航天事业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登上发射塔架,俯瞰大漠戈壁的雄壮豪迈;深入巴丹吉林,体悟战风斗沙的革命豪情;穿越茫茫戈壁,迎接天地归航的心潮澎湃……一路走来,东风航天城的红色土壤滋润着褚威成长,“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他注入了无穷的动力。

  2020年12月,在某航天器搜索回收工作中,无人机分队携带多款无人机参与准备工作。当时气温已降至-20℃以下,训练过程中发现无人机电池存在野外低温环境下存储保温困难等问题,导致电池无法正常使用。褚威带领分队成员一同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经过与厂家沟通和市场调研,他们萌生了设计一款新型无人机电池箱的想法。于是带领攻关小组骨干动手设计、组装与试验,该电池箱实现了冬季野外作业条件下无人机电池运输、存储、加温、充电等功能,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青春应该是充满激情、无所畏惧的,能够见证了航天事业快速发展,感觉里面有自己出的一份力,让我特别自豪。”随着我国航天发射工作越来越多,航天搜救工作也越来越复杂。面对更大的挑战,褚威和年轻的队员们在见证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接着更快的成长。

中国科学报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