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3 标准查询与下载



共找到 336 条与 相关的标准,共 23

8 质量要求 鲜叶 鲜叶品质正常,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不着色、无污染。 鲜叶中不得掺有非茶类夹杂物,无任何添加剂。 应对每个等级产品使用的鲜叶嫩度进行检验,嫩度和检验方法见附录A。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级别 要    求 检验方法  外形 内质   条索 色泽 整碎 净度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吉品 肥嫩紧结、显锋苗,有直条形,条稍弯形,卷曲形,显毫 炒青为绿光润,烘青为绿油润 匀整 洁净 嫩黄绿明亮 炒青为清高持久,烘青为嫩香 浓厚鲜醇爽,回甘 肥嫩匀、绿明亮 GB/T 23776 精品 肥壮紧结、有锋苗,有直条形,条稍弯形,卷曲形,略显毫 绿润 较匀整 尚净 炒青为黄绿亮,烘青为黄绿尚明亮 炒青为清高,烘青为清香 炒青为浓厚鲜爽,回甘,烘青为浓醇爽 炒青为肥厚,黄绿亮,炒青为匀嫩、绿明亮  特级 尚紧结,条稍弯形,卷曲形稍 绿尚润 尚匀整 有嫩梗 黄绿尚明亮 炒青为纯正,烘青为尚清香 炒青为浓尚醇,烘青为尚浓爽 炒青为厚实尚匀、黄绿尚亮,烘青为嫩尚匀绿亮  一级 稍粗松,条略卷, 绿黄稍杂 欠匀整 净稍带筋梗 黄绿 平正 炒青为浓带粗涩,烘青为尚醇和 炒青为欠匀、绿黄,烘青为稍有摊张、黄绿  二级 粗松,卷曲形 黄,稍枯 欠匀整 多梗 黄、稍暗 粗 粗淡 较粗、老黄、稍暗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其他指标应符合GB/T 14456.3的要求。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吉品~精品 特级~二级  水分/(%)                 ≤                         6.5 GB 5009.3 总灰分/(%)               ≤                          7.0 GB 5009.4 粉末/(%)                 ≤                      1.0 GB/T 8311 水浸出物/(%)             ≥              36.0 34.0 GB/T 8305 污染物残留限量与农药残留限量 应符合表3要求,其他指标应分别符合GB 2762、GB 2763的规定。 表3  污染物残留限量与农药残留限量要求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铅(以Pb计)/(mg/kg)     ≤           3.5 GB 5009.12 滴滴涕(mg/1000g) ≤0.05 GB/T 23204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mg/1000g) ≤3.0 GB/T 23204 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mg/1000g) ≤0.5 GB/T 23204 甲胺磷(mg/1000g) 不得检出(

Chongyi High Mountain Green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9-20
实施
2022-10-09

7 质量要求 鲜叶 鲜叶品质正常,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不着色、无污染。 鲜叶不得掺有非茶类夹杂物,无任何添加剂。 应对每个等级产品使用的鲜叶嫩度进行检验,嫩度和检验方法见附录A。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级别 要    求 检验方法  外形 内质   条索 色泽 整碎 净度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吉品 紧细多锋苗 乌黑油润 匀齐 净 红明亮 鲜嫩甜香 醇厚甘爽 细嫩显芽红匀亮 GB/T 23776 精品 紧细有锋苗 乌润 较匀齐 净稍含嫩茎 红亮 嫩甜香 醇厚爽口 均嫩有芽红亮  特级 紧细 乌尚润 匀整 尚净有嫩茎 红明 甜香 醇和尚爽 嫩均红尚亮  一级 尚紧细 尚乌润 较匀整 尚净稍有筋梗 红尚明 纯正 醇和 尚嫩均尚红亮  二级 尚紧 尚乌 尚匀整 有梗朴 尚红 平正 纯和 尚匀尚红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要求,其余指标应符合GB/T 13738.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吉品~精品 特级~二级  水分/(%)                                          ≤7.0 GB 5009.3 总灰分/(%)                                         ≤6.5 GB 5009.4 粉末/(%)                                       ≤1.0 ≤1.2 GB/T 8311 水浸出物/(%)                           ≤34.0 ≤32.0 GB/T 8305 污染物限量与农药残留限量 应符合表3的要求,其他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其他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的规定。 表3 污染物限量与农药残留限量 项目 指标 检测方法 铅(以Pb计)/(mg/kg)                ≤3.5 GB 5009.12 滴滴涕(mg/1000g) ≤0.05 GB/T 23204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mg/1000g) ≤3.0 GB/T 23204 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mg/1000g) ≤0.5 GB/T 23204 甲胺磷(mg/1000g) 不得检出(

Chongyi High Mountain Black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9-20
实施
2022-10-09

6 鲜叶品质要求 净度要求 信阳毛尖茶鲜叶应为纯粹的茶树新稍,无病虫叶、雨水叶、树梗、茶果等,无污染、无异味、无非茶类夹杂物。 新鲜度要求 信阳毛尖茶鲜叶应保持鲜活,不蔫瘪,无红蒂、红边,无机械损伤。 匀度要求 信阳毛尖茶鲜叶应有一定匀整度,同批原料色泽一致、大小一致,无破损叶、破损芽、无紫芽。 嫩度要求 信阳毛尖茶鲜叶应具有与其季节、级别相适应的嫩度,无老叶、余叶、鳞片。 7 安全指标 信阳毛尖茶鲜叶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应采用GB/T 5009.199标准方法,检测结果应为阴性。

Xinyang Maojian Tea Fresh Leaf Requirements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9-16
实施
2022-09-16

本文件适用于选用绿茶、红茶为原料,经散茶发花发酵技术制成的散茶发花金花茶。

Production regulations for loose tea and golden camellia

ICS
67.020
CCS
C153
发布
2022-09-15
实施
2022-10-10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信阳毛尖茶中主要(典型)风味挥发物质组成及含量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信阳毛尖茶中主要(典型)风味挥发物质含量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Flavor Volatile Compounds in Xinyang Maojian Tea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ICS
67.050
CCS
C153
发布
2022-09-13
实施
2022-09-16

本文件规定了黄芪代用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黄芪代用茶的生产加工和质量管理。

Astragalus substitute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9-09
实施
2022-09-09

根据GB/T32161《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及有关要求,茉莉花茶的评价指标从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的角度进行选取,包括资源属性、能源属性、环境属性、产品属性指标,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含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从而实现环保的目的。评价指标设计主要考虑以现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判定依据,根据产品和行业特点,以评价筛选生态设计产品为目的,在测试及征询行业专家、生产厂商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基准值。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design product assessment- Jasmine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9-06
实施
2022-09-06

6 要求 产地环境 有机绿茶产品应符合GB/T 19630的要求,其它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种植 农业投入品应遵守NY/T 393、NY/T 394的规定;种植应遵守NY/T 3168的要求。 鲜叶及采收要求 鲜叶采摘后应清除不合格的叶片、杂质等,每批采摘的鲜叶应嫩度、鲜度、净度、匀度应基本一致。采收应遵守NY/T 3168的要求。 生产加工 生产加工及质量管理应遵守NY/T 3168、GB/T 32744的要求;产品追溯应符合GB/T 33915的要求;卫生应遵守GB 14881的规定。 质量要求 6.5.1 感官要求 常规绿茶应符合GB/T 14456.3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要求,狗牯脑绿茶应符合GB/T 19691中特供特级、贡品特级、珍品特级、特级、一级的要求。 感官评审应遵守GB/T 23776的规定。 6.5.2 理化指标 常规绿茶的理化指标应符合GB/T 14456.3的要求,同时还应符合表1的要求;狗牯脑绿茶应符合GB/T 19691的要求。 6.5.3 污染物限量和农药残留限量 应符合表2的要求,其它污染物限量指标、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应分别符合GB 2762、GB 2763的要求;绿色食品应符合NY/T 288的要求;有机产品应符合有机产品认证风险检测目录茶叶的要求。

Jinggang Green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8-24
实施
2022-08-24

本文件规定了金莲花茶的原料采摘要求、生产加工条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加工工艺、质量要求、检验、包装、贮存、生产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六盘山地区金莲花茶的生产加工。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Tropical Lotus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8-18
实施
2022-08-19

本文件适用于以凤凰单丛(枞)茶为原料,经加工、贮存,具有陈化品质特征的年份茶。 保质期 在符合上述贮运条件且包装完好的情况下,产品可长期保存。

Aged tea of Fenghuang Dancong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8-12
实施
2022-09-08

寿宁高山白茶的术语和定义、分级及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Shouning Alpine White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7-29
实施
2023-02-16

寿宁高山红茶的术语和定义、分级及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Shouning Alpine Black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7-29
实施
2023-02-16

本文件规定了福鼎栀子花白茶的产品分类与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福鼎栀子花白茶。

Gardenias white tea of FuDing

ICS
65.020.01
CCS
C153
发布
2022-06-24
实施
2022-06-24

第一法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第二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 B1 in Tea and Tea Products

ICS
67.040
CCS
C153
发布
2022-06-06
实施
2022-06-29

       本标准以安徽本地绿茶树、红茶树等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晾青、杀青、揉捻、炒制干燥等工序制成的茶叶为基本盘进行推广,主要打造《葉葉生徽茶叶》品牌。葉葉生徽茶叶包含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泾县特尖、涌溪火青、桐城小花、舒城小兰花、霍山石斛等茶叶。        根据国内茶叶国标、行标、地标、相关企标,结合收集各企业检测数据,对葉葉生徽茶叶技术要求相关指标进行确定。

Yeyeshenghui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5-26
实施
2022-05-2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景谷大白茶的术语和定义、类型和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景谷县境内景谷大白茶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881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 9833.1    紧压茶 第1部分:花砖茶 GB/T 22291     白茶 GB/T 3175      紧压白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T 30375     茶叶贮存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T/YNTCA 007    云南大叶种白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景谷大白茶(Jinggu Big White Tea) 以景谷县境内景谷大白茶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过萎凋、干燥、精制、蒸压定型干燥或不蒸压定型干燥、包装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按外形分为景谷大白茶散茶和景谷大白茶紧压茶。 3.2  景谷大白茶品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 cv.Jinggu-dabaicha) 指以景谷县民乐镇秧塔大白茶茶树为原种,经有性或无性繁育而形成的一类茶树的总称。 3.3 白龙须(Bai Long Xu) 以景谷县境内景谷大白茶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 3.4 月美人(Yue Mei Ren) 以景谷县境内景谷大白茶品种的一芽一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 3.5  月光白(Yue Guang Bai ) 以景谷县境内景谷大白茶品种的一芽二叶为主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 3.5 月光寿(Yue Guang Shou) 以景谷县境内景谷大白茶品种的一芽二、三、四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 4 类型和实物标准样 4.1  类型 景谷大白茶按外观形态分为景谷大白茶散茶、景谷大白茶紧压茶。 4.1.1  景谷大白茶散茶根据原料要求的不同,分为白龙须、月美人、月光白、月光寿四种产品。 4.1.2  景谷大白茶紧压茶以景谷大白茶散茶为原料压制成各种形状。 4.2  实物标准样 4.2.1  景谷大白茶散茶 根据景谷大白茶散茶的品质要求,制作实物标准样,每三年更换一次,实物标准样为每种产品品质的最低界限。 4.2.2  景谷大白茶紧压茶 以景谷大白茶散茶为对应,每五年更换一次,实物标准样为每种产品品质的最低界限。 5 要求 5.1  产地环境条件 5.1.1  地理 景谷县境内适合景谷大白茶栽培和加工的区域,为东经100°02′—101°07′、北纬22°49′—23°52′之间。茶园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半山区、山区。 5.1.2  气候 景谷大白茶生产区域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类型,年降水量为1354毫米、蒸发量1916.4毫米、平均雨日数164.1天、平均气温22.1℃,≥10°的积温为7360.9℃;年平均日照时数2065.3小时。具有“立体气候”特点,垂直变化明显,呈多样化。 5.1.3  土壤                                          景谷大白茶产地土壤为砖红壤、赤红壤,pH值4.0~6.5,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水良好。 5.2  茶树种植及茶园管理 5.2.1  园地规划与开垦 按T/YNTCA 007-2021的有关规定执行。 5.2.2  种苗繁育与移栽 5.2.2.1  种苗繁育 种苗繁育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一般在9~11月份,选用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健壮短穗扦插繁殖;有性繁殖一般在10~11月,选用饱满、成熟、无病虫害的茶籽进行播种繁育。 5.2.2.2  茶苗移栽  茶苗移栽时间为6~7月,采用单行单株方式种植,大行距150~200厘米,株距40~50厘米。 5.2.3  茶园管理 5.2.3.1  中耕管理 一般每年两次。5月~6月进行浅耕一次,深度10~15厘米;11月~12月深耕一次,深度20~25厘米。 5.2.3.2  培肥管理 施用的肥料种类按照NY/T 5018的规定执行。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茶园深耕,亩施有机肥1000~2000千克或饼肥150~200千克。结合茶园浅耕进行追肥,亩施尿素或三元复合肥10~20千克。古茶园不施用化肥,可施用有机肥。 5.2.3.3  茶树修剪 幼龄茶园一般定型修剪三次以上,嫁接改造茶园需定型修剪2次;投产茶园根据茶树的树龄、生长势等适时进行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或台刈。 5.2.3.4 病虫草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按照“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要求,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大力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按NY/T 5018中附录A、附录B允许使用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禁止使用NY/T 5018中附录C中的农药,化学防治严格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古茶园按照“无污染”的要求,不施用化学合成药剂。 5.2.3.5 老茶园嫁接改造 嫁接一般在1~2月份进行。选用半木质化、带一至二个腋芽的景谷大白茶短穗为接穗,采用芽接法进行嫁接改造。 5.3   鲜叶 5.3.1  鲜叶采摘 根据景谷大白茶品种鲜叶特性和景谷大白茶加工要求,采用手工采摘。 5.3.2 鲜叶装运 用透气良好的竹筐进行盛装鲜叶,放置于清洁、阴凉处,杜绝混入有异味、有毒、有害物质。 5.3.3  鲜叶质量 鲜叶应保持芽叶完整、鲜嫩、匀净,无红变,无污染和其它非茶类夹杂物。鲜叶质量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茶鲜叶要求 类型 芽叶组成% 白龙须  单芽100% 月美人 一芽一叶100% 月光白 一芽二叶≥90%,一芽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10% 月光寿 一芽二、三、四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混采≤100% 5.4 茶叶加工 5.4.1 加工环境 符合GB 14881的规定。 5.4.2  加工工艺流程 5.4.2.1  景谷大白茶散茶 鲜叶→萎凋→干燥→拣剔→包装等 5.4.2.2  景谷大白茶紧压茶 景谷大白茶散茶→称量→蒸压→干燥→包装等  5.5  产品质量要求 5.5.1  品质 5.5.1.1  基本要求 品质正常,不含有非茶类物质和添加剂,无异味,无劣变。 5.5.1.2  感官品质 5.5.1.2.1  景谷大白茶散茶   应符合表2要求 表2  景谷大白茶散茶感官品质特征 产品 项目  外形 内质  条索 整碎 净度 色泽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白龙须 芽头肥壮、满披白毫 匀整 匀净 银白鲜润 毫香显 鲜醇 浅黄明亮 黄绿肥硕 月美人 芽叶肥硕、显毫 匀整 匀净 银绿光润 清香浓郁 鲜甜回甘 浅黄明亮 黄绿匀嫩 月光白 芽叶舒展、显毫 匀整 匀净 白底褐面 甜香纯正 鲜醇回甘 黄亮 绿黄带红张 月光寿 粗壮、舒展、带茎梗 较匀整 较匀净 白褐相间或灰绿带褐 纯正 醇和 黄明 自然舒展带梗 5.5.1.2.2  景谷大白茶紧压茶 景谷大白茶紧压茶外形色泽银白或黄褐,形状端正匀整、松紧适度、不起层脱面,洒面茶应包心不外露;内质香气清纯,滋味鲜甜回甘,汤色黄亮,叶底肥壮较匀亮。 5.5.2  理化指标 景谷大白茶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景谷大白茶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散茶 紧压茶 水分(质量分数)%              ≤ 8.5 13 总灰分(质量分数)%            ≤ 7.5 8.0 粉末(质量分数)%              ≤  0.8 —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          ≥  38.0 38.0 5.5.3  安全性指标 景谷大白茶安全性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景谷大白茶安全性指标 项目 指标 顺式氰戊菊酯/(mg/kg) ≤2.0 敌敌畏/(mg/kg) ≤0.1 喹硫磷/(mg/kg) ≤0.2 其他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应符合GB 2763的规定 污染物限量指标 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注:其他安全性指标按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规定执行。 5.5.4 净含量 预包装景谷大白茶净含量的允许短缺量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6.1 取样和试样制备   6.1.1 取样按GB/T 8302的规定执行。 6.1.2 试样制备按GB/T 8303的规定执行。 6.2  感官品质检验 参考GB/T 23776规定的方法,按T/YNTCA 007-2021附录A执行。 6.3 理化指标检验 6.3.1 水分按GB 5009.3的规定执行。 6.3.2 总灰分按GB 5009.4的规定执行。 6.3.3 粉末按GB/T 8311的规定执行。 6.4.4 水浸出物按GB/T 8305的规定执行。 6.4 安全性指标检验 6.4.1 污染物限量检验按GB 2762的规定执行; 6.4.2 农药残留限量检验按GB 2763的规定执行; 6.4.3 大肠杆菌、致病菌按GB 4789.3和GB 4789.4、GB 4789.10的规定执行。 6.5 净含量检验 预包装景谷大白茶产品净含量检验按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景谷大白茶紧压茶计算按GB/T 9833.1中附录C的规定执行。 7 检验规则 7.1  抽样检验 7.1.1 组批:以同一原料、同一工艺、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周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为一批。 7.1.2 抽样:按GB/T 8302的规定进行。 7.2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需由生产企业质量检验部门抽检,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销售。出厂检验项目分别为:感官品质、水分、粉末、净含量。 7.3 型式检验 产品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半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a) 当原料、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b)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c) 产品停产半年以上,又恢复生产时; 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4 判定规则 7.4.1 检验结果的全部项目均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判定为合格;检验结果中有任一项不合格时,则判定为不合格。 7.4.2 在符合本标准的贮存条件下,景谷大白茶感官品质会发生转化,本标准5.5.1.2规定的感官指标仅作为该产品出厂检验时的判定依据。 7.4.3 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进行复检。凡劣变、有污染、有异气味和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均不得复检;其余项目不合格时,可对备样进行复检,也可按 GB/T 8302 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志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真实反映产品的属性(如∶景谷大白茶散茶(类型)或景谷大白茶紧压茶、配料、净含量、生产者经销者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产品标准号、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标签、标识文字须清晰可见。 8.2包装 8.2.1 包装应符合 GH/T 1070的规定。包装应牢固、洁净、防潮,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长途运输。 8.2.2 接触茶叶的内包装材料应符合GB 4806.7或GB 4806.8的规定,包装容器应干燥、清洁、卫生安全、无异味。 8.3 运输 8.3.1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无污染。 8.3.2 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暴晒。 8.3.3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8.4 贮存 贮存应符合GB/T 30375的规定。 8.5 保质期 在符合本标准的贮存条件下,景谷大白茶适宜长期保存。

Jinggu Dabai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5-21
实施
2022-05-21

本文件确立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广西六堡茶加工的程序,规定了加工过程卫生、设备及工具、原料、加工用水的要求,以及初制加工工艺、传统加工工艺、现代加工工艺各阶段的操作指示。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农产品广西六堡茶的加工。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cessing of agro-produ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Guangxi Liupao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5-21
实施
2022-06-13

本文件界定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广西六堡茶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给出了分类、等级与实物标准样,规定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广西六堡茶的保护范围、基本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安全指标和净含量等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规定了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农产品广西六堡茶。

Agro-produ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Guangxi Liupao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5-21
实施
2022-06-1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景谷大白茶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场所基本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初制技术、精制技术、紧压型景谷大白茶加工技术、资料记录保存。 本标准适用于景谷大白茶的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1748      茶鲜叶处理要求 GB/T 32744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NY/T 5019-2001  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景谷大白茶(Jinggu Big White Tea) 以景谷县境内景谷大白茶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过萎凋、干燥、精制、蒸压定型干燥或不蒸压定型干燥、包装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按外形分为景谷大白茶散茶和景谷大白茶紧压茶。 3.2  景谷大白茶品种(Jinggu Big White Tea Varieties) 指以景谷县民乐镇秧塔大白茶茶树为原种,经有性或无性繁育而形成的一类茶树的总称。 3.3 白龙须(Bai Long Xu) 以景谷县境内景谷大白茶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 3.4 月美人(Yue Mei Ren) 以景谷县境内景谷大白茶品种的一芽一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 3.5  月光白(Yue Guang Bai ) 以景谷县境内景谷大白茶品种的一芽二叶为主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 3.6 月光寿(Yue Guang Shou) 以景谷县境内景谷大白茶品种的一芽二、三、四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 4. 加工场所基本要求 茶叶加工厂的厂区环境、厂房与设施、加工设备与用具、卫生管理、加工过程管理、产品管理等应符合GB/T 32744的相关要求。 农户加工的加工环境与设施、加工设备与用具、卫生管理、加工过程管理、产品管理等应符合NY/T 5019-2001的相关要求。 5. 加工工艺流程 5.1 初制加工工艺流程 鲜叶→萎凋→干燥(晒干或烘干)。 5.2 精制加工工艺流程 毛茶→拼配→匀堆→整理 →干燥→包装。 5.3 紧压型 景谷大白茶加工工艺流程 毛茶→拼配→匀堆→整理→称量→蒸压→干燥→包装。 6. 初制技术 6.1 鲜叶 6.1.1 鲜叶质量要求 鲜叶采自景谷县境内景谷大白茶品种,应保持芽叶完整、鲜嫩、匀净、无红变、无污染,不得带有非茶类夹杂物。鲜叶质量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茶叶鲜叶 类型 芽叶组成% 白龙须  单芽100% 月美人 一芽一叶100% 月光白 一芽二叶≥90%,一芽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10% 月光寿 一芽二、三、四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混采≤100% 6.1.2 鲜叶贮运 按照GB/T 31748的规定执行。 6.2 萎凋 6.2.1 萎凋方式 可采用日光萎凋、自然萎凋或萎凋槽鼓风萎凋,也可采用复式萎凋。 6.2.2 摊叶厚度 日光萎凋或自然萎凋的摊叶厚2cm-3cm;萎凋槽摊叶厚20cm-25cm。 6.2.3 萎凋时间 萎凋以达到适度为原则,时间宜控制在36h-72h。 6.3 干燥  干燥采用晒干或低温烘干方式,烘干温度宜控制在40℃-60℃。干燥至折梗而断为适度。 7.精制技术 7.1拼配匀堆 根据单级付制进行拼配匀堆,使茶叶混合均匀,品质符合级别要求。 7.2整理 应用筛分、拣剔(色选、静电或人工)等技术或技术组合,去除非茶类夹杂物,分出正品茶和碎末茶。 7.3干燥  干燥采用晒干或低温烘干方式,烘干温度宜控制在40℃-60℃。干燥至茶叶含水率小于或等于8.5%为适度。 8. 紧压型景谷大白茶加工技术 8.1 拼配匀堆 同7.1。 8.2 整理 同7.2。 8.3 称量 采用人工或自动称量。 8.4 蒸压 将称量好的茶叶放入到蒸茶器具中,用蒸汽将茶叶蒸软后,倒入模具中进行压制成形。 8.5 干燥 将冷却退模后的茶叶放入烘房中,烘至茶叶含水率小于或等于13%为适度。 9. 资料记录保存 记录资料应妥善保存以备溯源。记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鲜叶原料和加工各关键控制点的数据记录,鲜叶、毛茶和成品茶等出入库记录、产品逐批检验记录。产品检验记录应至少保存1年。

Jinggu Dabai Tea Process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5-21
实施
2022-05-21

珍品毛茶:谷雨前春茶,茶叶泡开较慢。外形:绿润较紧直、白毫显露,匀整,洁净;内质: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持久,滋味鲜爽回甘,叶底黄绿匀齐。叶底90%以上如附录B.1-4 特级毛茶:谷雨前春茶,外形:绿润较紧直、多白毫,匀整,洁净;内质: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持久,滋味鲜爽,叶底嫩黄、芽匀整。叶底90%以上如附录B.5-7 一级毛茶:6月前春茶,外形:绿较紧直、有白毫,匀整,洁净;内质:汤色黄绿亮,香气持久,滋味醇厚,叶底嫩黄、芽叶匀整。叶底90%以上如附录B.8-9 二级毛茶:6月前春茶,外形:深绿较紧直、带白毫,匀整,洁净;内质:汤色绿黄亮,香气持久,滋味较醇厚,叶底芽叶匀整。叶底90%以上如附录B.10-11 三级毛茶:寒露前夏秋茶,单芽或初展芽,符合GB/T 22737规定的品质要求。 四级毛茶:寒露前夏秋茶,一芽一、二叶,符合GB/T 22737规定的品质要求。 同级别毛茶香气带花香列为同级甲等,同级别毛茶香气带嫩香者列为同级乙等,同级别毛茶香气带清香或者栗香者列为同级丙等,同级别毛茶香气锅巴香、豆香或纯正者列为同级丁等。

Rapid sensory evaluation of Xinyang Maojianmao tea

ICS
67.140.10
CCS
C153
发布
2022-04-28
实施
2022-04-28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