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诊疗分析-1

2022.1.27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指外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位于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约占颅内血肿的10%,硬脑膜下血肿的25%,而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organized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OCSDH)是CSDH的特殊类型,其血肿周围有增厚的包膜包裹,部分病例在脑组织相接近的内膜有钙化形成,如果钙化比较广泛且发生在双侧亦称之为“铠甲脑”。

 

OCSDH临床上极少见,处理比较棘手,我科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共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49例,其中4例为OCSDH,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以提高对OCSDH诊治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例,全为男性,年龄69岁~79岁,平均74岁,病程7d~2月,平均25天。

 

1.2临床表现

 

头痛2例,头昏3例,肢体功能障碍1例。1例4年前行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1例在外院行钻孔引流术后考虑“肿瘤”转入我院。

 

1.3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及MRI检查,左侧3例,右侧1例,血肿位于额部1例,额顶枕部3例,血肿均位于比较高的位置。CT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影,其中2例脏层边缘呈高密度钙化影,MRIT1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高低混杂信号,T2表现为以低信号为主的低高混杂信号,钙化均呈低信号。周围脑组织及侧脑室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变形。

 

1.4治疗方法

 

2例患者先钻孔引流不畅后再全麻下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例外院钻孔引流术后考虑“肿瘤”及另外1例直接全麻下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根据血肿的部位采取合适的手术入路,1例位于额部,采用额颞弧形切口,术中见血肿呈黄褐色果冻状夹杂泥沙样血性物质,脏层包膜机化不完全,与内侧组织粘连紧密,清除血肿后切除壁层及部分脏层包膜,将血肿腔与蛛网膜下腔打通,3例位于额顶枕部采用额顶枕的大马蹄形骨瓣切口,骨瓣边缘到达血肿的边缘外侧,包膜完整,与脑组织粘连轻,有蛛网膜间隙,边缘包膜与周边增厚的蛛网膜相延续,分离周边粘连后整块切除,剖开血肿,包膜浅黄色,厚度约1~3mm不等,包膜内呈豆腐渣样黄褐色粪土样物质。术中脑组织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渗血,予以压迫止血为主,硬膜下留置引流管,缝合硬膜,并骨瓣复位。术后均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

 1580688166510380.png

图1患者,男,74岁,以头痛半月入院。A:术前头颅CT示额顶枕部内板下半月形高密度影,脏层可见钙化影;B、C:示术前头颅MRI,T1表现为高信号为主的高低混杂信号,T2表现为低信号为主的低高混杂信号;D:术中骨瓣需暴露病变的边缘;E:术中整块切除后脑组织表面少量渗血;F:剖开血肿,似“红砂糖馅的饺子”;G:术后第一天CT复查,手术同侧脑实质内少量迟发出血;H:术后16个月CT复查,脑组织复张。

 1580688182273052.png

图2患者,男,69岁,以头晕2月入院,7天前在外院行“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考虑“肿瘤”转入我院。A、B:示术前头颅MRI,T1表现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2表现为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C:手术当天CT复查,手术对侧迟发血肿,考虑“减压性硬膜外血肿”,予以再次开颅手术,术中见血肿位于硬膜下两层包膜之间,并有部分脑脊液,与硬膜下相通,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D:术后3个月CT复查,脑组织复张。


互联网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