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播散性皮肤痛风结节病例分析

2022.2.10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40 岁。头皮、躯干、四肢出现大小不等 淡黄色结节3 个月余。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于 左侧颞部头皮处出现 1 个粟粒大小淡黄色丘疹,逐 渐增大增多形成结节,颜色淡黄,触之有疼痛感,质 硬,增大后破溃流出白垩状或淡黄色石灰样物质,未 行系统诊治,逐渐于躯干、四肢先后出现相同皮损。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170/100 mmHg, 否认有关节疼痛病史。患者有长期饮酒史,无药物 食物过敏史,父亲有痛风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 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情况:头皮、上肢、腹部、大腿及脚踝部位发现粟粒至黄豆大 小的淡黄色丘疹、结节( 图 1 ~ 4) ,皮温不高,质硬, 边界不清,不易推动,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 血清 总胆固醇 7. 6 mmol/L( 2. 90 ~ 5. 17 mmol/L) ,低密 度脂蛋白 4. 7 mmol/L( 2. 70 ~ 3. 40 mmol/L) ; 尿酸 790 μmol/L( 208 ~416 μmol/L) ,血常规、空腹血糖、 肝功、肾功及离子未见异常。肘下方皮损组织病理 示:表皮基本正常,真皮下可见均质无定形嗜酸性物 质沉积,少许呈结晶状,周围炎症反应不明显( 图 5) 。诊断:皮肤痛风结节。

1644458513931694.jpg

2 讨论


痛风是由于单钠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肾脏和 皮下等部位后所引发的急、慢性炎症及组织损伤,这 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的高尿 酸血症关系密切,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发 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为高嘌呤饮食、饮酒及劳累、受 凉、外伤、手术及感染。其中食入外源性高嘌呤食物 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目前认为该病与尿酸盐沉积 引起的炎症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病多见于 40 岁以上的男性,而女性则多在更年期后发病,据报 道,近些年有年轻化趋势[1]。本病常有家族史,常 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 该患者为40 岁男性,其父亲有痛风病史,患者本人 患有高血压、肥胖,与文献报道相符[2]。加之患者 血尿酸增高,及皮肤有尿酸盐结晶物质沉积,诊断痛 风结节成立。一般来说,痛风的发展有4 个阶段:无 症状高尿酸血症,痛风发作,临界期和慢性痛风性关 节炎。事实上,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在某些 情况下,高尿酸血症可能存在于痛风第一次临床发 作之前的许多年,在任何阶段都可能出现皮肤病 变[3]。本例患者一直处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皮 肤损害于发现血尿酸增高 2 年后出现,符合痛风发 病过程。 该病的皮肤表现应与粟丘疹、皮肤钙质沉着症、 发疹性黄色瘤相鉴别。①粟丘疹: 一种常见的良性 角质性囊肿,为白色或黄白色丘疹,表面光滑,甚似 米粒埋于皮内,直径约 1 ~ 2 mm,触之坚实,无自觉 症状,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表皮样囊肿改变。②皮 肤钙质沉着症:病理特点为真皮及皮下组织内深蓝 色的钙盐沉积,周围可见异物巨细胞及炎性细胞浸 润。③发疹性黄色瘤: 组织病理上真皮内可见大量 泡沫细胞。该病例组织病理未见囊肿,未见钙盐沉 积,未见泡沫细胞,故可鉴别。痛风患者做病理最好 用乙醇固定剂,可观察到明显的针状尿酸盐结晶。 也可用偏振光观察,尿酸盐结晶具有明显的双折光 性。痛风石的主要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及皮下组织 内无定形物质的沉积,这些沉积物内有针样裂隙( 也就是溶解的尿酸盐结晶) ,周围有组织细胞、多 核巨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异物反应的严重程度与 病程相关。偶可发生钙化,甚至骨化[4]。本例患者 福尔马林固定, HE 染色也能看到针样裂隙,因而支 持皮肤痛风结节的诊断。 多个痛风石沉积在皮肤中称为“粟粒性或播散 性皮肤痛风”,除表现为丘疹、结节外,还可表现为 多发性溃疡和脂膜炎[5],积极降低血清中的尿酸可 减少皮肤中痛风石的沉积,急性痛风的治疗可用非 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可 缓解痛风发作时的疼痛及肿胀,还可阻止中性粒细 胞的移行、趋化和附着;不能耐受非甾体类抗炎药或 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也可应用中、小剂量的糖 皮质激素[6],慢性痛风可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及非布司他减少尿酸形成从而控制病情的发展[7]。 必要时可采用外科清创术或刮除术处理皮损[8]。


参 考 文 献略。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