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病例分析

2022.2.23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病例男,60岁。咳嗽5年多,间断咯血1年多;左腕关节肿痛2月,加重伴破溃、发热5天。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在外院诊断为“结核">肺结核”,予“HR”等抗痨1年,治疗效果不佳,自行停药。1年后在外院,予“Pa、Rft、Pto、Z”抗痨1年多,病情无好转。

 

2014年5月,患者症状再发,伴咯血,到我院住院,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胸部CT显示双肺病灶伴空洞形成,诊断为“肺结核”,予“H、R、E、Am、Lfx”抗痨、止血等治疗,2月后痰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r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改为“Rfb、Amx-clv、Z、罗红霉素”抗NTM治疗后患者症状减轻。2015年6月咳嗽、咳痰加重,伴发热盗汗,出现左手腕指关节疼痛、红肿、伴破溃形成,活动受限,左腕正侧位片显示:左手多发骨质破坏,邻近软组织肿胀(图1)。

 

1645606908194237.png

图1  左腕各构成骨、第5掌骨可见虫蚀样骨质破坏(白箭),左手第5掌指关节、左腕软组织结节状增厚,密度增高(黑箭)。

 

体格检查: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左侧腕、掌及指间关节肿胀,伴红肿;有触痛,皮温稍高,破溃形成,伴活动受限。辅助检查:痰培养:BD960快速分枝杆菌阳性,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初步鉴定(MPB64)阴性。皮肤破溃处分泌物涂片:抗酸杆菌阳性;培养及菌种鉴定:NTM。药敏试验:对Cfz、Clr敏感,对H、R、E、Sm、Ofx、Lfx、PAS、Am、Pa、Pto、Cm、Mfx均耐药。结核抗体:金标法及蛋白芯片法均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阴性。尿酸(终点法):240umol/L。电解质钾4.4mmol/L。血常规:WBC11.8×109L-1、NEUT84.6%、HGB118g/L。血沉60mm/h。CRP149mg/L。血糖5.8mmol/L。肝功、肾功正常。左腕CT平扫及增强显示左尺桡骨远端、诸腕骨、第1~5掌骨基底部及第5掌骨头见多发虫蚀样骨质破坏区,部分边缘增生、硬化。左腕尺侧及第五掌指关节软组织肿胀,部分形成结节,增强后轻度强化。肿胀的软组织内见多发斑点及小结节状钙化密度影(图2)。

 

1645606908529070.png

1645606909502914.png

图2  左尺桡骨远端、诸腕骨、第1~5掌骨基底部及第5掌骨头见多发虫蚀样骨质破坏区(白箭),部分边缘增生、硬化。左腕尺侧及第五掌指关节软组织肿胀,部分形成结节,增强后轻度强化。肿胀的软组织内见多发斑点及小结节状钙化密度影(黑箭)。

 

临床诊断:播散性NTM病(①NTM肺病;②左腕NTM骨病)。药敏实验后改用A、Lfx、Clr、Rfbcfz抗NTM治疗。治疗2月后患者咳嗽及关节肿痛减轻,肺部见好转(图3),破溃皮肤愈合,腕关节活动无障碍。

 

1645606909671736.png

图3  抗NTM后右肺下叶及左肺上叶病灶明显吸收好转,右肺上叶病灶改变不明显,右肺上叶空洞形成。

 

讨论

 

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以外的全部分枝杆菌的总称,目前发现154种和13个亚种,多数是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的土壤及水中,沿海、潮热地带多见,免疫低下人群容易感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污染源、手术感染、创伤等途径感染。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均可受侵,肺部最常见,其次为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骨骼等,多为单发,少数可累及多个系统。两个及多个不相邻部位出现病灶或从血液、骨髓发现NTM称为播散性NTM病。

 

该病与结核致病过程相似,多数由呼吸道中原发病灶经淋巴及血行播散致全身各个脏器组织,一旦机体抵抗力减低,感染NTM者则易发病。播散性病变的主要菌种有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菌组(MAC)、堪萨斯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等,患者会因感染菌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本例患者初始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为主,肺部CT表现为双肺散在斑片及结节影,病灶内可见支气管扩张及空洞,同时见双肺多发小叶中央型气肿。该病人在痰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未明确之前,被误诊为肺结核,抗痨治疗效果不佳。虽然NTM与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症状及影像特征相似,但在CT表现上也有所区别,NTM多累及双肺多个肺叶,且多合并支气管扩张症、COPD等肺部基础疾病;树芽征、胸腔积液、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和钙化则较MTB相对少见,本例影像表现与此相符。手部肌肉骨骼系统感染,表现为皮下软组织结节、破溃形成溃疡,骨及关节受累,严重者侵及血管,引起肢体缺血坏死,甚至截肢。

 

通常单纯手部感染NTM是患者接触受污染的水或土壤,通过皮肤的伤害而感染,以海分枝杆菌、MAC、堪萨斯分枝杆菌等多见。本例患者肺部感染NTM经痰菌培养及菌型鉴定而诊断明确;患者为电缆厂退休工人,生活在内地,无海上作业及外伤史等直接接触污染源的易感因素,而是在规律抗结核及抗NTM(药敏试验前)治疗过程中出现手部结节,局部红肿及破溃,破溃处分泌物培养及菌型鉴定为NTM。因此手部感染是由肺部病原菌经血扩散导致的慢性感染所致,而非通过皮肤直接感染。

 

本例患者腕部CT表现为骨质呈虫蚀样破坏,边缘增生、硬化较明显,软组织肿胀呈结节样改变,伴有散在小结节状钙化。虽然MTB感染可有类似表现,但在早期仍以骨质破坏为主,软组织内结核脓肿形成较多见,与NTM软组织增厚形成结节及较多钙化有所不同。这可能与NTM毒力及致病力较弱及病程迁延有关。早期出现皮下结节样肿大伴活动受限需与腱鞘囊肿、痛风性关节炎相鉴别。

 

腱鞘囊肿CT影像表现多为边缘光滑囊性破坏。痛风性关节炎典型好发部位为第1跖趾关节,高尿酸血症是其典型特征,该病人多次尿酸检查均为正常。患者左手腕各构成骨均受累,病变范围广,可能因为NTM耐药非常普遍,治疗效果不佳,病程较长有关,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后者多为双侧发病,常有关节间隙变窄、融合,且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鉴别。对NTM的治疗以抗结核药为主的联合化疗最常见,多为经验性治疗,由于NTM通常对一、二线抗结核药物广泛耐药,病程反复、难治。所以该病人在抗NTM1年后仍出现手部感染,而在临床改为药敏敏感药物后,手部肿痛好转,伤口愈合。

 

由于NTM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很多临床医生未对此病引起重视,因此容易误诊,耽误治疗最佳时间,因此正确认识NTM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对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控制该病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病程迁延反复,抗酸杆菌阳性但正规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影像表现以慢性炎性病变为主则高度怀疑NTM感染,最终确诊需细菌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