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幼儿小腿侵袭性纤维瘤病病例分析

2022.2.16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侵袭性纤维瘤病(AF)又称韧带样纤维瘤病、硬纤维瘤,是发生于骨骼肌肉系统、缺乏转移能力、具有局部侵袭潜能且复发性高的纤维组织肿瘤,多发生于中青年头颈、腹壁、腹内等部位,发生于幼儿小腿胫前肌群的肢体AF少见。2015年10月我院收治1例右下肢AF患儿,现总结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患儿 女,1岁1个月。因“出生时发现右小腿肿胀伴右踝背屈畸形,并进行性加重1年”入院。入院检查:右小腿中下段肿胀,质硬,右踝背屈畸形,伸肌腱、胫前肌挛缩,肢端血运良好。MRI示右胫前不均匀高混杂信号,边界不清(图1a)。全麻下,行右小腿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踝前侧有条索状肌腱,胫前肌群挛缩,皮肤与深筋膜粘连,软组织呈纤维改变,边界不清,探查未见明显肌肉、神经、血管(图1b)。术中尽量扩大切除肿物,松解粘连组织,松解后踝关节活动被动良好。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符合AF。术后未行放化疗。定期随访至术后1年,复查MRI示右小腿前外侧局部可见高信号,考虑复发(图1c);但患儿无明显肿胀、疼痛等,踝关节被动活动可,予密切随访观察,至今(术后2年7个月)病情稳定(图1d)。


1645000954487406.png


讨论


肢体AF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但局部复发率高,且有诱发病情进展风险,并可产生肢体挛缩、生长障碍等相关并发症。但随着对肢体AF的长期随访观察,发现该病有病情稳定、自然消退特性,治疗理念开始转变,逐渐形成为以积极观察等待为主,局部治疗(如手术切除、放疗等)与系统治疗(如激素类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化学药物治疗等)为辅的个体化、综合性治疗体系,以期达到最优治疗效果。对于肿瘤明显影响肢体外观与功能、按照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考虑疾病进展的肢体AF可考虑手术治疗,其原则是保证肢体良好外观与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手术相关病残率,争取局部根治性切除。RECIST评价标准,影像学表现为肿瘤减小超过最初直径的20%视为病情消退;肿瘤直径改变波动在最初直径的–20%~20%视为病情稳定;肿瘤增大超过最初直径的20%或者出现新发病灶视为病情进展。


目前认为肿瘤大小>7CM、肿瘤位于肢体远端、年龄<37岁是AF复发危险因素,而手术切缘阴性、放化疗与否与术后复发无关。本例发生于幼儿小腿,考虑局部复发率高,初次就诊时予密切观察随访,此后小腿肿胀及关节活动障碍进行性加重,伴影像学表现进展,考虑病情进展,予局部手术切除、松解,足背屈畸形及踝关节被动活动改善,术后未行放化疗,随访至术后1年复查MRI考虑复发,但患儿无明显肿胀、疼痛等,下蹲正常,踝关节被动活动可,予观察等待,至今病情稳定。故建议对于初发或复发的四肢硬纤维瘤,如未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病情稳定等,应积极观察等待,随访监测其临床及MRI等影像学改变,每3~6个月1次为宜,如病情进展,尽早采取手术等局部或激素类药物等系统临床干预,进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