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百科网

搜索

喜欢作者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

一例双眼急性梅毒性后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病例分析

2022.3.04
头像

王辉

致力于为分析测试行业奉献终身

病例介绍


患者男,54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周、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16年1月2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双下肢皮肤红斑,外院诊断为紫癜;给予口服泼尼松10 mg,3次/d,体温恢复正常,但双下肢皮肤红斑无改变。治疗10余日后患者自行停服泼尼松,症状反复,泼尼松调整为60 mg,同时联合来氟米特10 mg口服,治疗10余日后双下肢皮肤红斑逐渐消失。2周后患者再次自行将泼尼松减至20 mg,体温升至39.8℃并伴腹痛,同时左眼出现视力下降。外院检查,抗核抗体1:320,C反应蛋白(CRP)升高,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继续给予泼尼松30 mg及奥美拉唑口服。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腹痛缓解;左眼症状则继续加重。


外院眼科检查:右眼矫正视力0.6,左眼矫正视力0.03。左眼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视盘边界欠清楚。右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左眼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给予营养神经及改善循环药物治疗,视力无改善。1个半月前左眼矫正视力降至0.01,瞳孔散大固定,视盘边界欠清楚,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光消失。外院诊断为左眼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改变(原因待查),未给予治疗。1个月前患者来我院免疫内科就诊。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补体、类风湿因子、抗人球蛋白试验、狼疮抗凝物及β2糖蛋白1均正常,抗心磷脂抗体阳性,高敏CRP升高。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可除外。给予口服泼尼松30 mg,1次/d,联合环磷酰胺100 mg,隔日1次。治疗后左眼视力无明显好转。


2周前患者右眼视力突然下降就诊于我院眼科。检查,右眼矫正视力0.06,左眼矫正视力0.1。双眼角膜后细小灰白尘状及少量色素洼沉着,前房深,房水闪辉(+),浮游体(+);瞳孔对光反射迟缓,右眼直径2.5 mm,左眼直径4.0 mm。双眼视盘边界欠清楚,后极部视网膜呈灰黄色,局部色素紊乱,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右眼视盘周围数个棉絮斑(图1A,1B)。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双眼后极部湖形强荧光区,其内多个弱荧光点,呈“豹斑状”(图1 C,1D)。眼底自身荧光(FAF)检查,可见与FFA对应的后极部强荧光区,其内多个弱荧光点(图1E,1F)。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外界膜消失,椭圆体带节段性缺失;RPE层不规则增厚,局部多个细小结节状隆起;脉络膜层散在点状强信号(图lG,1H)。视野检查,双眼中心及旁中心暗点。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高度怀疑眼部梅毒感染,行与感染相关检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及快速血浆反应素均为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Ag/Ab阳性。再次追问病史,患者存在冶游史。


1646404887539491.png

图1 双眼彩色眼底彩色、FFA、FAF像。1A、1B分别为右眼、左眼彩色眼底像。视盘边界不清楚,后极部视网膜色灰黄,可见色素紊乱,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右眼视盘周围可见数个棉絮斑(白箭)。1C、lD分别为右眼、左眼FFA像。后极部湖形强荧光区,其内多个弱荧光点,呈“豹斑状”。1E、1F分别为右眼、左眼FAF像。可见与FFA相对应的后极部强荧光区,其内多个弱荧光点。1G、1 H分别为右眼、左眼OCT像。外界膜消失,椭圆体带节段性缺失,RPE层不规则增厚,多个细小结节状隆起,脉络膜层可见较多点状强信号(黑箭)


最终诊断:双眼急性梅毒性后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ASPPC);梅毒合并HIV感染。参照文献的方法给予驱梅治疗。青霉素">苄星青霉素2.40 MU肌肉注射治疗,1次/周。驱梅治疗3个月后患者自觉全身及眼部症状好转。检查,双眼矫正视力0.6;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OCT检查,双眼椭圆体带连续,RPE层厚度恢复正常,其局部结节状隆起消失,脉络膜点状强信号明显减少。


讨论


ASPPC是梅毒性眼底病变的特征性表现。临床上可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后极部大而孤立的视网膜黄灰色或黄白色鳞状病灶,极少数为多发;可同时伴有玻璃体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视盘炎等。FFA有其特征性表现,早期后极部即可出现豹斑状弱荧光,中晚期荧光逐渐增强,RPE层可见特征性豹斑状点。OCT和FAF特征也具有特异性。OCT表现为黄斑区椭圆体带欠连续或消失,RPE层局部不规则增厚。FAF病灶可表现为斑驳样强荧光。其原因是梅毒螺旋体可引起脉络膜-RPE-光感受器炎症反应,炎症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起始发展至光感受器,同时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亦参与病变,导致ASPPC的特征性表现。本例患者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眼底后极部出现黄白色鳞状病灶;FFA、FAF、OCT检查均可见上述特征性改变。结合患者详细病史追溯及感染学检查结果确诊为ASPPC。


早期、及时、规律的青霉素使用对梅毒性眼病治疗有效,多数患者视力可获得良好预后。若漏诊或误诊导致治疗延误,视力预后则不佳。本例患者曾就诊外院多次,出现眼部症状前有发热、紫癜样皮疹、腹痛等全身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抗体阳性,但均未考虑由梅毒或HIV感染引起。其后双眼视力进一步下降给予感染学方面检查后,证实眼部梅毒感染相关诊断。给予积极驱梅治疗后患者全身及眼部症状明显改善。因此,提高对梅毒性眼病的认识,加强对其典型眼部表现ASPPC的分辨能力,有助于对该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


互联网
仪器推荐
文章推荐